第七章--养生与防治原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第七章养生与防治原则中医学基础郑州市卫生学校王玉华掌握治疗的原则熟悉中医学治则与治法的含义熟悉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了解养生的基本方法学习目标第一节养生•顺应四时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地理环境:“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部生湿”。一、顺应环境(一)顺应自然环境(二)顺应社会环境•形指形体,包括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养神方法:清净养神、四气调神、节欲养神、疏导养神、修性怡神。•养形方法: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起居有常。二、形神共养第二节预防•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增强人体正气防止病邪侵袭调摄精神饮食有节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锻炼身体起居有常顺应自然规律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疾病的初期,一般病情轻浅,正气未衰,病较易治,因而传变较少;若不及时诊治,病邪就会由表入里,病情由轻变重,给治疗带来困难。(一)早期诊断•各种疾病都有不同的传变途径及发展规律。如外感热病的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三焦传变,内伤杂病的五行生克规律传变,以及经络传变等。(二)防止传变第三节治则•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在对四诊所获得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地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治疗疾病的总原则。一、治病求本•本:指本质,含有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的意思。•标:指现象,含有次要矛盾或矛盾次要方面的意思。(一)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标:危急重证•例:肝血瘀阻水臌病人,肝血瘀阻为本,腹水为标。如腹水不重,则宜化瘀为主,兼以利水;若腹水严重,腹部胀满,呼吸急促,二便不利时,则为标急,此时当先治标病之腹水,待腹水减退,病情稳定后,再治其肝病。2.缓则治本: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例:痰湿蕴肺之咳嗽,痰湿内阻是本,咳嗽是标。应化痰祛湿以治本,本病得愈,咳嗽也自然会消除。3.标本兼治:标病和本病俱急或并重•例:气虚血瘀中风病人,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是本,瘀血阻滞经脉是标。此时标本俱急,须以补气药与活血化瘀药同时并用。1.正治•又称“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原则正治治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适应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二)正治与反治2.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适用于疾病的症状与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原则反治治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适应证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真虚假实证真实假虚证二、扶正祛邪•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适用于各种虚证,即所谓“虚则补之。”•祛邪:即祛除邪气,排除及削弱病邪损害。适用于各种实证,即所谓“实则泻之。”三、调整阴阳•调整阴阳,是针对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采取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方法,使阴阳恢复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损其有余:适用于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补其不足: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滋阴补阳阴阳双补四、调理气血调气•补气:调补脾胃。•调理气机:行气、降气、升气、益气固脱。调血•补血:调补脾胃。•调理血运:活血、止血。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指导用药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指导用药因地制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指导用药因人制宜小结•中医养生方法主要包括顺应环境和形神共养。•中医学强调预防为主,主张在未病之前调摄精神、锻炼身体、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并适当预防投药;既病之后,则应防其传变。•中医学的治疗原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几方面。复习思考题1.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如何做到未病先防?3.怎样理解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及标本同治?4.何谓正治和反治?各有哪些具体的法则?5.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各应用于哪些具体情况?6.如何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