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用)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我校从2007年秋季开始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指导学校正确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现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方案。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必须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我校实际,吸取省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营造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2007-2010年我校实施新课程的目标任务是:1.突出强调普通高中课程“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多样性。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把培养目标的健全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作为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落实。3.完成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的交流,通过实践、反思,积累我校新课程实施经验,完善我校新课程实施体系,促进新课程在我校的稳步实施。4.制订我校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班级管理,建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学校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文化,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5.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6.重视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完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7.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学分认定制度和考试制度,促进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8.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三、课程实施的资源1.我校是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有着优良的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被社会誉为素质教育基地,奥赛金牌的摇篮。学校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约120亩),建有教学楼3栋,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活动中心及科技活动中心,天文馆、生物标本室、计算机房、塑胶运动场等。有多媒体教室100多间,计算机教室6间,电子阅读室1间,专用的理、化、生实验室15间,科技活动室6间,劳技教室8间,图书馆藏书13万册,校园网与互联网联接,广播电视系统覆盖所有教室,具有较好的硬件资源,能支持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2.学校师资配备齐全。目前政治教研组有18人,语文组65人,数学组58人,英语组56人,物理组28人,化学组23人,历史组17人,地理组13人,生物组15人,体育组22人,音乐组5人,美术组3人,技术组12人,心理教育组2人,另外外籍教师9人。50岁以下教师全部获得本科学历。有17人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139人在研函班学习结业,目前在职的特级教师有8人,高级教师148人,绝大多数教师能胜任选修模块教学。3.学校实行了高初中剥离。2007年秋在校高中学生约3500人,分62个班,生源主要来自于市区,质量整体较好,但学生素质不均衡。近年来高考本科自然上线率在85%左右,其中重点大学自然上线率在70%左右,录取率超过90%;每年约20人升入北大、清华,约30人保送进入大学,约380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40人左右在全国中学生各学科联赛中获得一等奖。至2006年7月,我校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赛中,共获得32枚国际奖牌,奖牌数据居全国首位。在国家级和省、市和全国体育运动中共获得300余枚奖牌。4.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已具有完整的学生工作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管理体系;在教学科研方面,学校建立了教科室和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学研究和管理体系。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完备,学校领导分工明确具体。5.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较早提出了“不计较学生一时一事之得失,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任”的办学理念,培养素质全面、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的优秀高中生,形成了“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的办学特色,给学生一张永恒的人生通行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6.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三级课程体系,并初步形成了必修课注重基础性,选修课突出选择性,综合实践课提倡多样性,校本课程增强适应性的课程理念,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基础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并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性和实效性,落实课堂教学既要“实”又要“活”的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好的基础。1999年学校就开始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从2000年开始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课程的管理、实施、评价等方面已建立了完整的体系,该课题已获得省“九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学校已开设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新生军事训练”、“走进乡村”等。学校一直坚持开设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课程,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2004年体育教研组就提出了体育课程选修方案等,为新课程的实施作好了前期准备。近10年来,学校承办省理科实验班,已探索出一套必修课与选修课,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模式。7.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焕发了教师的改革热情和勇气,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近70篇,在各级学会获奖的论文约80篇。学校承担“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级和省级课题16项。教师校本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8.学校校外课程资源丰富。有一大批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拥有丰富行政资源的行政部门领导,拥有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的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各领域的家长和校友。学校与省内外80多所著名的中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关系。与英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学建立了校级交流制度。学校拥有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和国际部,初步形成了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第二部分学校课程实施整体方案一、课程结构和管理1.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8个学习领域、13个科目、100多个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每一学习领域由一到几个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组成;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又分为两个部分:选修一是国家设置的课程,选修二是学校课程。学校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根据学校实行的学分管理办法,学校将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课程。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制订的16个学科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制订的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并组织实施。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如下表:学习领域(144分以上)科目必修(共116分)选修部分(28分以上)选修I选修II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语言与文学语文10180按教育部要求,根学校根据社会、外语10180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习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开出率必须占所提供模块的80%以上)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按18学时1学分计算)数学数学10180人文与社会科学思想政治8144历史6108地理6108物理6108化学6108生物6108技术信息技术472通用技术472艺术*艺术6108音乐354美术354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198综合实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15270从高一到高三第一学期,共5个学期,学生每学年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高一第一学期可用18课时学习研究性学习基础知识。社区服务270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安排在高一、高二各5个工作日进行。社会实践6105每学年1周,共3周;集中或分散安排。高中毕业要求114学分11621192239661082119+369+108=2635(学时)*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选择开设音乐课和美术课。3.课程管理(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为保证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学校努力做到将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或周2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或两个学段内完成。每周按5天计算,每天7学时,每周共35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其中机动时间1学时(包括班会、团队活动、教研活动以及学校其它集体活动),实际每周教学时间应保证34学时。(2)每个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规定的方式学习,并达到质量要求,可获得2学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共15学分。学生每年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且三年累计不少于二个研究课题。社会实践共6学分,每学年2学分。社区服务三年共2学分,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服务时间不少于5小时。(3)学分的认定见第五部分课程的评价。二、各学科课程结构及课程开设方案1.学校在设计课程方案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课程方案要体现高中新课标的精神,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尽可能宽广的自主学习的空间。(2)编制课程方案要结合我校办学条件,从实际出发。例如:在编教师人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生源现状以及实验室、计算机、运动场馆等设施设备情况等。(3)课程的开设要遵循教学规定。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要统筹安排,不宜过分集中在某一学年,尤其要防止盲目加快进度;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规律,不同模块也有不同的编写特点,所以有些学科或模块适合集中学习,有些学科和模块则适宜分散、连贯的学习,必须合理编排。学校要全面地兼顾几个原则,才能设计出既体现改革理念又符合本校实际,既保证学生共同基础又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学校课程方案。2.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结构及开设意见如下: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模块说明及开课、选课建议语言与文学语文10必修课程:有五个模块(必修1~必修5)各2学分,共10学分。选修课程:有五个系列:唐宋散文选读(必选1)、唐诗宋词元曲研修(必选2)、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必选3)、短篇小说欣赏(必选欤和(必选5),每系列下设若干模块,每模块2学分。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选修课列为必选(学习内容任选)。不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选修课列为任选。英语10必修课程:有五个模块(必修1~必修5),顺序开设,共10学分,修完五个模块,可达毕业(七级)水平。选修课程:有系列I和系列II。系列I是顺序选修课程,包括英语6~11五个模块(必选6、必选7、必选8、必选9、必选10、必选11),每模块2学分,高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