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发展农业旅游的意义及对策【摘要】依托国内经济的长足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为改观,对于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随之增多,人们对生活品质的理解更为深入,近年来掀起的旅游热潮,贴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新旅行观念逐渐获得更多青睐,农业旅游为人们所接受和欢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农业旅游的形式出现,之后其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娱乐,更为国内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与了强劲的拉动力。关注农业旅游发展,对于农业旅游的意义深入挖掘和理解,并对农业旅游的优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国内农业旅游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农业旅游;经济发展;发展对策一、农业旅游发展概况农业旅游依托居民生活改善而快速发展的休闲形式,农业旅游基本上以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农村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农业劳动体验为特色的旅游活动。农业旅游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发掘农业景观的审美空间,能够把农、林、牧、副、渔等丰富农业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为游客的提供近距离体验农村生活的特色服务。当前农业旅游主要是在农业生产过程基础上进行拓展,以农业旅游为渠道展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缓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自然生态恶化间的冲突。农业旅游中以娱乐项目为支撑,人工添加的设施其实不被提倡,因为多余的人工设施过量将对自然纯朴风情造成干扰,舍本逐末将有损农业旅游的本质。农业旅游产业在于发扬自然乡土的文化氛围,正以其特色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农业旅游迎来新生,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具体项目。例如,河北地区较早挖掘出以依托当地农村风土民情改进的旅游项目,以北京地区的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创新了“观农业生产、吃乡土农家饭、住农家院”的一条龙体验,在三年的累计经营中共接待游客量近百万,为当地27个村子中五千余村民创收1500万元,逐渐作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也为其他成为其他地区农业旅游发展的模范。九十年代以后国内大众旅游的风潮掀起,居民对于生活休闲产生着新的认识和要求,农业旅游定位于“原始、天然、淳朴、怀旧”,同时把农业原本的生产活动进行优化,提炼出适合游客体验农业劳动的服务,在大众旅游中逐渐培养出较强的竞争力。以往惯常的大众旅游形式常常围绕风景名胜,在节假日期间往往人满为患,旅游品质大打折扣。旅游农业的适时优化,满足了久居都市的城市居民对宁静清新环境和回归大自然朴实平和的需要,同时为自出生就生活在都市的儿童提供了真实“自然大百科”认知学习的实践教育体验。新世纪到来后,网络信息化空前发展,在信息大爆炸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海洋中,人们的心理层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近年来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保证产生了担忧,同时随着人们对环保理念的大力认同和深入理解,在对传统“自然中娱乐”的农业旅游向往中,又融入了绿色理念,不仅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中销售状况火爆,饱含“绿色环保理念”现代的农业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欢迎。二、发展农业旅游的意义(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延伸农业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能够合理开发农业产业的剩余资源,实现了资源整合再利用,不仅能够减少以往传统旅游形式对于自然环境的侵扰和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原有样貌运用程度高,干扰程度较小,而且对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有效优化,在以往耕种畜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业生产体中开拓创新,填补了农业产业链中的部分空白,促使农民收入更加多元化。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旅游行业有机融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农业产品的“深加工”,从而实现产业附加值的增长。旅游业作为综合性服务行业,涵盖餐饮、住宿、娱乐、交通等,这些要素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农产品信息的流通效率,优化农产品的宣传效果,从而为塑造农产品品牌创造平台。(二)增加农民收益,脱贫致富在农业旅游的发展中显而易见,当地农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群体,依靠“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的经营,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依靠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农民的农闲时间越来越充裕,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农业旅游能够实现剩余劳动力的整合,有效利用农闲时间,扩展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部分地区通过农民旅游创收数额已经大大超过了传统农业种植收入,并逐渐成为农业产业最为重要的辅助来源。(三)改善农村环境风貌以往的农村环境存在着“脏乱差”的情况,发展农业旅游的农村地区追求更好地服务面貌,常常主动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如住宿条件、医疗保障、道路交通和环境卫生等,同时城市游客的涌入为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营造注重个人文化素质、先进生活习惯、外部丰富信息等,能够促进农村地区文化水平的提升和农民素质的改善。在农业旅游项目中,能够促使农村、农民由内而外产生改观,在改善农村风貌方面成果客观。(四)保护和弘扬当地风俗文化农业旅游究其本质其实属于文化消费,在这种消费中将农村的风土文化和服务作为产品,农村当地富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能够对农业旅游的推广发挥强大吸引力,因此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于具备特色的物质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风俗的开发和保护自然会加大力度、加倍重视,因此发展农业旅游能够提升对农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挖掘当地文化风俗的市场价值,从而使优质的传统文化风俗得到发扬和传承。(五)缓解周边景区的客流压力大众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大名胜景区在“黄金周”期间总是承担着“超载”的压力,对景区的客流量方面的控制很不理想,导致游客受到的服务品质差强人意,在节假日旅游中不但没有获得享受和放松,反遇到很多出游烦恼而倍感劳累。农业旅游的大力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旅客,帮助各大景区分散压力,为国内旅游业的项目提供新的思路,改善整个国内旅游业的结构和口碑。(六)丰富城市游客的生活体验对于城市游客而言,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满足了他们对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愿望,在生活方式上实现返璞归真的调剂,给予游客身心上的放松愉悦感受。此外,基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势,能够使城市青少年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鱼虫鸟兽近距离接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农业旅游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基于自然生态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有效的缓解当下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中带来的浮躁风气,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得到舒缓,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作出一定的贡献。三、发展农业旅游的可行性对策虽然我国的旅游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但是农业旅游发展仍然需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植,给予方向性指导和政策支持,在真正意义上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可发展的经济收入。对于农业旅游发展的相关可行性对策总结为一下几点:(一)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我国农业旅游总体上还停留在前期阶段,相关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行业规范,在某些地区还曝露出一些矛盾冲突,需要国家进行调控和和扶植,农业旅游关乎“三农”问题,与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高低直接相关,政府在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制定支持农业旅游发展的相关扶植政策,可以在贷款、税收、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政策倾斜,并且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目前农业旅游中存在的违法经营情况,如价格不合理的载客行为等,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二)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地方特色由于国内农业旅游行业发展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行业指导,因此需要在经营成果比较突出的地区发掘典型,优先推广试点地区值得采纳的运营经验。随着先行扶持部分农业旅游示试点样板,加大行业内的推广力度,在行业外的广阔市场中加大宣传力度,加深民众对于农业旅游项目优势的了解和认可,以行业统一的规划要求为依据来整合资源大力宣传,以促进各经营单位协调、有序发展。进行农业旅游试点工作,民俗旅游村已经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的标榜,发挥着积极的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三)以村镇为中心,建立旅游合作组织农业旅游在农村长久的发展必须走合作组织的形式,这样才能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把农业旅游做大做强。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成立了有关于农村旅游方面的协会、合作社等。大部分农业旅游发展重点区域都成立有农业旅游协会,由政府和村委会发动成立,履行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职责。大部分协会的工作仅仅停停留在组织会员参与旅游主管部门开展的培训、营销等活动上,这些组织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均较为薄弱,是今后开展工作的重点。通过这些组织统一的制定了一个村或者地区的旅游发展的方针,还可以加强资源配置方面的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的标准化,将人力物力发挥最大的功效,极大的促进了农业旅游的发展。建议协会设立农业旅游专业委员会,配合政府指导农业旅游活动的开展。(四)创建品牌,发挥品牌优势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发挥特色产业资源,建立农业旅游的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在产品的开发、运营管理以及外包装宣传方面有些地区还处于空白,因此,还要对农业旅游的具体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争取通过各方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农业旅游产品的品质。充分利用开展农业旅游这一平台,大力推广当地的农业产品以及文化,将其作为一个品牌进行整体宣传。旅游业的发展要结合交通、食宿、娱乐等要素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农业旅游与我国大多数的农产品同样缺乏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应来有效敦促农村娱乐服务的标准化进行,还可提高附加值,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可靠的途径。此外各农业旅游项目之间能够互为补充、形成规模、共塑品牌、协同发展,发挥品牌优势。(五)兼顾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农业旅游发展必须兼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及农民文化素质整体提高。发展农业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拓展农业产业功能,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实现政府、协会、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各自的职能整合。实行以政府制定政策和总体规划,由企业和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的模式,使得多方互惠互利,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对于农民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大力发展教育的角度,从源头改善农村的文化水平,此外对于农业旅游经营者建议定期组织相关培训,由村镇政府和相关旅游机构聘请专业讲师,给予经营者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发指导书籍和法律手册,方便农业旅游经营者随时学习,提高营业科学性和合法性。(六)培育农业旅游地方特色和营销主题目前我国农业旅游普遍存在项目雷同、盲目扩张、缺乏个性等问题,农业旅游地方文化特色不鲜明,营销方式单一,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此外,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周期性导致农业旅游产生淡旺季需求矛盾,应开发多类型、多层次的农业旅游特色产品组合,举办各类农业旅游节庆活动,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乡土文化内涵,借助大众传播媒体,开展农业旅游整合营销,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整体质量。四、总结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吸引游客为当地旅游产业增加收益,还在于其能够帮助游客释放压力,满足旅游休闲的缓解城市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种种情绪。随着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必须不断地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李佳铄.试论发展农业旅游的意义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5(08):257-258.[2]姚昆遗.发展农业旅游略议[J].旅游科学,2005(04):88-89.[3]辛媛媛.国内外农业旅游研究的比较[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4(8):103-105.[4]汪永萍.农业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9):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