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业评价与学分认定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陈夫义2009年4月26日·安徽合肥•个人博客:•个人邮箱:yesfy@126.com•办公电话:0898-66524579•单位传真:0898-66524580•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重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纲要》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适应这一目标要求,新课程学生评价的功能、目标、主体、内容、标准以及过程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成为关注重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①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②重视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方法。•③将考试和其他评价(如质性评价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描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方案》规定:“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评价工作的重心。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发展性评价与传统评价的比较传统评价发展性评价功能过多倚重甄别和选拔。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标准过多倚重共性和一般趋势。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和课本知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纳入评价内容。方法过多倚重纸笔考试。根据评价人物和目的选择灵活多样的、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方法,除纸笔测试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和表现性评价等。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主体过多倚重教师单一评判的模式。评价主体多元化,除教师外,还有学生本人、学生同伴、家长、社会人员和管理者等。重心过多倚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时时被鼓励,事事有动力,处处有活力,在不断被诊断、激励中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各地实施发展性评价的经验归纳:•①学科评价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根据课标制定评价指标,将即时、动态地日常评价与期中评价、期末考试有机结合起来,期末成绩中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引导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②学科评价根据学科特点,通过研究性学习、科学领域(理、化、生等)的实验操作考察以及社会实践等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在真实情景或模拟情景的表现进行整体素质和能力的评价。•③日常的口头等评价与成长记录袋(资料)相结合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使学生反思过去、直面现在、挑战未来。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④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激发内在动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强。•⑤质性和量化评价的有效运用,能够全面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而改进和提高。•⑥基于学生个体的评价,突出个体的进步评价,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等等。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和意义:•没有质量检测就没有质量保证,普通高中教育要“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目的是保障《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落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此,部分参加新课程实验的省(区)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了学生学业标准和成绩评定办法,对全省高中教育的质量和任务的落实情况予以监测、评价、调控、导向等。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实验省区的不同做法:•山东省:实行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每年举办一次,学生可以参加1-3次)。•广东省:取消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海南省:实行“基础会考”(每年高考后举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行教育质量监测。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理念和原则:•(1)必须以素质教育的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照,全面评价学生素质。•(2)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说,就是要通过评价确认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3)采用多种方法评价,在改革传统的量化的评价方法基础上,注意采用质的评价方法,注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理念和原则:•(4)评价主体多元,特别要注意发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尊重和发挥被评价对象的主动性,既要有外部的评价,也要有内部的评价。•(5)既要关注评价的结果,也要关注评价的过程。注意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效应,尽量减小负面效应。•(6)控制和适量减少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考试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发展的活动中去。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第一层次:基于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1.模块学业成绩测验•模块的类型和测验方式:•第一类是基于概念、规律和知识学习的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指定的知识与技能,如语文、数学、外语等传统“学术型”学科的必修模块。可采用书面笔试的考试形式,但必须考虑有适量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试题,以便对学生的深层次学习能力进行测验。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第二类是开拓视野的模块,如理科一些介绍现代科技最新发展的模块或文化介绍、艺术鉴赏的模块。最好采用开放式的开卷考试或表现式的测验,可要求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写一篇论文、参加一次实践活动或进行表演等等,更加注重学生表现的质的方面。•第三类是基于活动与实践的模块,如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中的一些模块。测验方式同第二类模块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模块学业成绩测验以学校自主组织为宜,原因:•第一,各地方各学校的情况差异很大,不应强求一律。由学校自行组织将更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测验,有利于学生发展。•第二,课程模块的数量很多,如果由校外机构组织考试,将给学校和学生带来很大压力,统考的频密程度将比现在大为增加,这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第三,只有将模块成绩测验的权力交给学校,学校才能有足够空间逐步建立自己学校的特色,创建独特的校园文化,这是新课程努力追求的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模块学业成绩测验的结果的表达方式:•模块学业成绩测验的结果,包括书面笔试和开放式考试的结果,以采用等级制计分方式为宜,分为A、B、C、D、E、F、U七个等级(也有采用百分制的),A为最佳,U为不及格,略为增加等级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大等级的精细程度,同时使不及格线降到适当低的水平,防止造成过多的不及格。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2.模块学业成绩与过程性评价•模块学业成绩的评价不应只有终结性的成绩测验,还应包括过程性的评价在内。•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包括成长记录和各种质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结果的报告方式可以是资料性和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有相对稳定内涵的等级。但是,不应简单地以一定的权重将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与成绩测验的结果相加,而应分别加以报告。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3.模块学业成绩与学分认定•学分的认定必须与模块学业成绩(包括成绩测验和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挂钩。•模块测验成绩为U,一般来说不应赋予相应的学分。•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应重修或改修其它模块,使总学分符合规定的要求才能毕业。•学分的授予权应在学校,接受督学的监督。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第二层次:毕业水平评价•毕业水平评价是完全必要的,原因:•第一,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进行整合,通过毕业水平评价的过程促使学生回顾、总结、整合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有利于学生发展;•第二,高中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从此走向成年,需要判断自己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适宜朝什么方向发展;•第三,学生和学校均需要向家长和社会汇报学与教的成果。评定学生的毕业水平同样需要终结性的毕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的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1.毕业水平考试•毕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所达到的学业成绩水平,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之下组织统一的毕业水平考试会有一定困难。可以将毕业水平考试分三部分,第一是统一考试,第二是学校自主考试,第三是开放式考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1)基于必修模块的统一考试•统一考试基于必修模块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只对那些适宜采用书面考试方式的学科组织统考。•组织统一考试的好处是可同时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考试可分科目进行,也可采用综合能力考试的方法,分语文、数学、外语、人文、科学五个学习领域进行综合能力考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统一考试可以由省或地区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主持,这样可以保证统一考试的正统、规范,可信度高。•难度划一的考试难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可以考虑确定不同的水平考试,由学校和学生选择参加哪一种水平的考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2)基于选修模块的学校自主考试•由各学校自己决定是否要进行基于选修模块的毕业水平考试,并且由学校自主命题和组织考试。•如果要组织这样的考试,不必要求每名学生参加所有学科的考试,可以考虑要求每名学生只根据自己的意向参加一门学科的考试。(可以统一命题,供选择)。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3)开放式考试•开放式考试适用于以活动和训练为主要学习方式,以体验、了解和技能发展为主要学习目标的学科,如,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艺术,等等,还有诸如计算机操作、英语口语、通用技术技能等课程内容,毕业水平考试都可以通过开放式考试来进行。•开放式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现场表演、实践操作、撰写论文、面谈口试,等等。•由于开放式的考试难以统一进行,应以学校为主组织。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改革•2.针对学习水平与过程的质性评价•高中毕业水平评价既要反映终结性考试的结果,也要反映关于学习过程的质的评价结果。质的评价结果的报告方式可以是资料性、描述性的,或为了简便起见,用具有相对稳定内涵的等级进行报告。与模块学业的评价一样,不应把质性的评价结果与量化的评价结果简单地相加或加权相加,而应同时分别报告。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学分:•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学习量的单位,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量且各项考核成绩合格即获得该科目的学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学习时间,经历必要的学习过程,获得合格的质量等次,方可取得该项目的学分。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学分制和学分管理•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学分制以学分代替学年、以指导性代替指令性、以弹性代替刚性、以选课代替排课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和爱好、个性和潜能、特长和发展目标选修课程,修满学分后毕业,毕业时间不受学习年限的限制,既可提前又可延迟毕业,目前大多数实行学分制的学校根据教育资源情况和有关政策法规,设定毕业时间的上限和下限,课程也作出必修、选修以及先修、限修等规定。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学分管理是普通高中三年学制与学分制整合形成的符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的课程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学生高中三年的课程修习状况,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以及社会对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服务的(也可称为“学年学分制”)。•学分管理是学分制的一种具体衍生形式,是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新课程采取的是学分管理而不是完全的学分制。新课程学分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