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第一节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清除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势力,批判封建买办思想文化,建立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共产党和青年团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工农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并对知识分子实行“争取,团结,改造”的政策。普及教育2001年底我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5%,中等教育在校生有9115.31万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有1175.05万人,研究生在校生有39.33万人。群众性文化事业图书报刊发行量增加了数十倍,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电影放映场所等也成倍增加。考古,古籍整理夏商周文化遗址、秦始皇兵马俑坑、马王堆汉墓。《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十三经》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发现了两辆用青铜制作,以四匹马拉的战车,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对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制度、雕刻艺术和冶炼技术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辛追(前3世纪-前186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特征:少数人——多数人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曲折、失误:左的思想文化大革命——大革文化命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于1966年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即政治清洗,被广泛认为是自1949年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常被称为“十年动乱”、“十年浩劫”、“文化浩劫”。一般认为文革正式开始于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结束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和10月6日怀仁堂事变四人帮被捕后。五一六通知的内容表现出“党内走资派正在全面篡权”是当时在党内高层流行的说法,是发动文革的最初动机,但它是一个缺乏证据的阴谋论,类似于妄想。第二节80年代“文化热”的反思改革开放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文化热”特点现实性: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广泛性:全民参与的综合性学问世界性: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结合文化讨论中的不和谐音调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西体中用”论“新启蒙”论第三节90年代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我们的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中国人民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要求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第二: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目标。第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表明了文化的价值取向。第四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哲学思考从“会通超胜”说到“古今中外法”“欲求超胜,必先会通”—《明史·徐光启传》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者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孙中山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指导原则首先:当代中国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次:当代中国文化要辨证地处理好“古”和“今”即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再次:当代中国文化要辨证地处理好“中”与“外”亦即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的关系。中国文化的认同与适应在人类原生形态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而不曾中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延续力。这种强健的生命延续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认同与适应是一对辩证的矛盾,认同不是全面的认同,适应不是消极的适应,应当把它们有机的统一起来,既能保持名族主体性和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能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而最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依归。中国文化的综合与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古今中外的最佳互补结构,亦即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