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教学内容•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第一节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一、宗法制度的产生原始群居——氏族——部落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产生——商代后期一、宗法制度的产生•《左传•定公四年》周王室分鲁王:•“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分康叔“殷民七族”•分唐叔以“怀姓九宗”二、宗法制度的确立•《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制礼作乐一项重要内容:确立宗法制度二、宗法制度的确立•宗法制度的创立者周公宗法制度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商朝:兄终弟及制•周成王之后推行嫡长子继承制,优点在于定分,权利早已有所归属。•《春秋公羊传》:“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杜绝兄弟之间为争王位二造成的祸乱•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二是封邦建国制•分封制出发点和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具体内容:“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邑以处其子孙。”授民授疆三是宗庙祭祀制•血缘亲疏来辨别同宗子孙的尊卑等级关系,以维护宗族的团结,强调尊祖敬宗。•宗庙祭祀制度——维护宗族团结的手段•《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北京太庙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第二节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在相传几千年的宗教制度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家天下的延续。一姓家庭统治一个朝代,只要这个朝代不灭亡,这个家庭就一直统治下去。嫡长子继承制历代沿袭下来打皇室后裔的旗帜•秦——嬴•汉——刘•三国——曹、孙、刘•晋——司马•隋——杨唐——李宋——赵元——孛儿只明——朱清——爱新觉罗第二,封国制度不断历代皇帝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把自己的家族和亲戚成员分封到某个地区作官。第三,家族制度长盛不衰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家族企业第四,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敬父母就是忠顺皇帝,忠顺皇帝就是孝忠国家,忠孝同义。历史上很多民族英雄多以忠于皇帝为初衷,以忠孝国家为结果。史可法忠孝节义第三节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一、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欧洲王权一开始就有一个宗教势力与之抗衡,从古代埃及、罗马一直到中世纪,宗教势力对王权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中国的神职人员只是统治者的奴仆,宗教常常为统治者服务。因此,中国的王权没有与之相抗衡的阻力,能够长期延续。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第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君主专制的支柱是庞大的官僚集团和军队,以及宣扬君主神化和君主至上的宗教势力。在武力的征服下,宗教往往也不得不为君主专制服务。第二,农耕经济基础稳定。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农耕经济。历朝历代曾进行过一系列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君主专制依赖于农耕经济,君主专制在农耕经济下愈演愈烈。第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第四,对人身控制严密中国古代对平民百姓的人身控制主要是通过严密的户籍制度和颁布有关法令来实现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用控制生计的办法,把农民牢牢固着在土地上。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意对土地的管理。•井田制、占田制度、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社会政治结构中,宗法制度和君主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正面影响是:1、使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上至群臣,下至百姓,既要忠君又要报国。•2、在严密的人身控制之下,人们只能生活在一定的圈子内,处理好人际关系,处理好家庭关系,成为人一生中的主要任务。•3、在宗庙祭祀制度的熏陶下,各层人士都得尊祖敬宗。1、专制主义缺乏民主,使中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这是造成中国人奴性化人格的根本原因。负面影响:2、中国人往往对个人(主要指统治者)的权威和权力存有盲目的崇拜心理,因此“官本位”现象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严重阻力。3、“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枷锁使人的个性解放受到极大的束缚和阻碍。4、狭隘的自身自利的小农意识又使得中国人缺乏进取意识,自我满足,妄自尊大。思考题•1、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2、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3、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