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解读知识储备试题探析典题例解综合训练第七章课外文言文阅读首页末页考纲解读首页末页2015·广东省题晋文公攻原考题探析(一)真题评析首页末页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考点:词语理解)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考点:断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考点:内容理解和写作意图)。首页末页1.A。(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示例:(1)赞成。“罢兵而去”表现了晋文公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2)反对。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3)我们要辩证地看,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后得原国,实属侥幸。(1分)首页末页2014·广东省题祁黄羊去私首页末页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考点:词语理解)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狐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考点:断句)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考点:内容理解、人物评析)。首页末页1.B。(A.任用、胜任/指前述两种心理活动;B.你,您;C.国家/国都;D.听说、听到/闻名、扬名)。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3.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首页末页2013·广东省题首页末页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考点:词语理解)(1)赵且伐燕()(2)以敝大众()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考点:翻译句子)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考点:内容概括、感悟启示)。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考点:内容理解、人物分析)。首页末页1.(1)将要;(2)使……劳苦(贫困、劳苦、困苦、疲敝)。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3.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鹬蚌相持)。(1分)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1分)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首页末页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C首页末页2012—2015年广东省中考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特点(二)综合探析首页末页(一)重点积累四类常用文言词语知识储备1.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有的读音也不同),表达不同的意义,要根据语境理解。例如“素”字:可以调素(不加装饰)琴,素(白色)湍绿潭,吴广素(一向,平时)爱人。首页末页2.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如“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例如“河阳之北”中的“河”就特指黄河。(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指成年男子的配偶。(3)词义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首页末页3.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或字形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被代替的字叫本字,借用的字就是通假字。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去考虑。通假字有三种情况:①同音通假。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通“才”,才能。②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困于心,衡于虑”中的“衡”(héng)通“横”,阻挡,阻隔。③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首页末页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作另一类词使用,意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的“福”(赐福)。(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远”(疏远,远避)。首页末页(3)名词活用为状语:如“斗折蛇行”中的“蛇”(像蛇那样)。(4)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奔驰的快马)。(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吾与汝毕力平险”中的“险”(险峻的大山)。(6)使动用法:(可译成“使……”)如“凄神寒骨”中的“凄”(使……凄凉)。(7)意动用法:可以翻译成“以……为”“认为……是……”“把……当作……”,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认为……奇怪)。首页末页1.原则:遵循“信”“达”“雅”。“信”就是指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意思;“达”就是指译文要通畅顺达,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语言要尽量优美,符合原文风格。2.方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句子中的每一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意义),都必须落实到位,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对号入座,并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二、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首页末页例如,翻译“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它(溪水)的源头。(2)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有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或直译以后会改变原句意义,或原句因使用比喻、借代、引申等,直译不易理解),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例如,翻译“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用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最后一个小分句,就是按照意思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的翻译。首页末页3.方法:解释法、保留法、替换法、调序法、增补法、删减法。(1)解释法:直接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把原文中的单音节词解释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并形成一一对应。例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为: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对句中每个词作对应解释,连缀起来,便是翻译了。首页末页(2)保留法: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词和古今同义词,在翻译时可保留不译。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做巴陵郡的太守。句中的年号“庆历四年”、人名“滕子京”、地名“巴陵郡”等就不必译出。首页末页(3)替换法:对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变化,通假字,活用词)不能简单地用今义当古义,要注意先替换,后翻译。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一句,要译为: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句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义是“妻子和儿女”,而现代汉语只指“妻子”(男子的配偶)。所以,翻译的时候应该先用“妻和子”(古义)来替换,然后翻译为“妻子和儿女”。还有,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替换成本字。首页末页(4)调序法: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倒装句)或特殊语序,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加以调整后翻译。例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句,就要翻译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句中的“于朝廷”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应调整到谓语“战胜”的前面。首页末页(5)增补法:把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译句完整、通顺、明确。注意:增补的内容要加上括号。省略句翻译:例如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要根据语境先补上省略的词语“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再翻译。判断句翻译:要加上判断词“是”。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被动句翻译:要加上表被动词“被”。例如“帝感其诚”可译为:天帝被他们的诚信感动。首页末页(6)删减法:对文言文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可弃之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表句中停顿的词、表恭敬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例如:“夫战,勇气也”可译为“打仗,要靠勇气”。其中的发语词“夫”和句尾词“也”就可舍弃。首页末页请记住翻译口诀:保持对应,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释解当头,注意活用。多种用法,古今联系。保留古名,删除无意。替换改变,补齐略句。遇有倒装,调整词序。得分要点,关键词句。首页末页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选文虽来自于课外,但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源于课内,关键是要能学以致用(迁移运用)。题型一词语解释:大多是课内所学词语在课外语境中的运用。解题妙法:(1)搜寻记忆积累,将词义代入语境“对号入座”;(2)没学过的新词,要根据语境推测。试题例解:解释加点词“延”和“速”。题型妙解首页末页解答过程:搜寻记忆积累,“延”字出自《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是“邀请”之意,代入试题语境,切合语意。“速”是新词,可根据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是“邀请”之意,推测出试题的“速”也是“邀请”的意思。再如2012年题:要求解释的“去人太远”中的“去”,就和“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去国还乡”(《岳阳楼记》)中的“去”同义,都是“离开”之意。【词语选择题】答题方法与课内文言文中词语选择题答题方法相同,详见此部分第一章第一节“典题例题(二)”,此略。首页末页题型二断句断句在古汉语中称句读(dòu)。“句”指一句话终结的停顿,“读”指句子中间的合理停顿。朗读停顿,有句子之间的停顿(句间停顿)和句子当中的停顿(句中停顿)。中考一般考查句间停顿,即要求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或加标点符号。解题妙法:①解意断句:首先,通读全文,理解主要意思,理清人物关系;其次,再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的每个词的意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暂时不解释),然后把词义串联起来,理解大概意思;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断。②虚词断句:根据文言虚词出现的规律断句(句首词:夫、盖、故、其、然等,句尾词:者、也、欤、哉、乎、耳、矣等)。首页末页③语法结构断句:根据文言句式特点和固定结构断句。如“……者,……也”“如……何”“不亦……乎”等。④修辞断句:根据排比、对偶、对比、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分断。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先易后难,断后吟咏修正,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