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关系论析作者:张健彪祝猛昌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03期〔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另一方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是“五四”以来中国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根本动因。在新时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动态联系、交互渗透、彼此推进的关系,对推进我国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203(2017)03-0018-05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有很多学者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之间的关联性,但相关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之间的双向互动,是“五四”以来中国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根本动因。研究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机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着重大思想理论价值,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作一探索性尝试。一、中国文化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文化条件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任何思想文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中产生发展的,离开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十分艰难。辛亥革命之前,占居文化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义旧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不相容的,旧文化是前近代的,而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的,文化性质的差异决定了二者不可能衔接在一起。只有现代的新文化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创造有利条件,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新文化的相继产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条件。离开中国文化由旧(传统)到新(现代)的转化,将无法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最初被介绍到中国时,并未引起思想界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尚未兴起。在社会思想领域占居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封建主义旧文化,它与包含奴化思想的帝国主义文化结成了文化战线上的反动同盟,极力压制着一切反映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1〕695。若不首先展开反对封建主义文化的斗争,中国文化现代化就无法起步,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依赖于初步产生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而他们大多又是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转化而来。用历史的眼光看,在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转化为马克思龙源期刊网主义者之前,他们曾孜孜不倦地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先后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包括改良派发起的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革命运动及试图再造中国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尽管所有这些努力在政治上都没能满足社会变革的实际需要,但另一方面,在文化上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激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思潮,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培育了一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群,并使他们的思想重心转移到了思想革命救国方面,这为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主体思想前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一场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思想解放与启蒙运动,核心即是解决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问题。在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高举的是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并将之作为救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要拥护民主,便需要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科学,便需要“反对国粹和旧文学”〔2〕。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经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完成了思想上的准备。在“五四”之前,“在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到中国的前夜,真正的‘新文化’其实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文化斗争的积极意义正在于使人们从旧文化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真正的新文化的传播开辟道路”〔3〕。得益于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文化准备,中国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革命在“五四”运动中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革命。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在运动中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并逐步转变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他们之所以能从民主主义者转化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实现政治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动力的驱使。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的精神是相通的,它本身就是为人民争得民主的科学理论。正是知识分子身上涌动的民主主义思想,使之能够用具有民主主义内蕴的民主的、科学的现代文化精神去审视“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潮流,从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转向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的文化革命演进到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化现代化进入到共产主义思想引领的文化发展轨道。毋庸讳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的是马克思主义不能直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问题,而它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科学理论论证和适宜的思想环境。在一定意义上,没有文化建设的成就,就很难自如地掌握好马克主义这个新式思想武器,这将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表现为新民主主义式革命文化的发展。“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1〕708。这个时期的革命文化大致经历了初兴、奠定、繁荣三个历史阶段。大革命时期是革命文化的初兴时期,它以接受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为思想基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同盟,扩大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统一战线;以工农群众革命运动为实践基础,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革命文化对革命群众的锻炼和培育,看到了群众革命觉悟和文化程度的提升,进而萌生了相信、依靠和放手发动群众的革命思想,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土地革命时期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奠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农民革命深入的同时,也推进了文化革命的深入。面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共产党将开展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结合起来,通过土地革命动员、宣传、龙源期刊网教育和武装群众,在根据地创造了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在先进革命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下,新民主主义思想开始成熟,走出一条颇具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初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走向繁盛,形成了稳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形态。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国民党攻击马克思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反动宣传,以及长期以来文化领域始终存在着的性质偏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界定了国民文化的内容,指出文化不单纯是资产阶级的或无产阶级的,而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1〕706。对文化性质问题上的正本清源,解放了文化工作者的思想,巩固了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促进了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随着对文化性质理解的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对中国革命性质、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更加准确,在理论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思想;在实践中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如何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表现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历程同样经历了初兴、挫折、重兴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将新民主主义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在“双百”、“双为”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初步振兴,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和文化动力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就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取得良好开局。但之后由于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思想文化环境恶化,毛泽东思想也被庸俗化,马克思主义失去得以中国化的文化条件,“文化大革命”几乎阻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文化也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现代化之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从文化领域首先开始的,并将对文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延伸到政治、经济领域。首先,将思想建设放置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强调思想僵化、思想污染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危害性。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4〕144,“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4〕44。通过解放思想来统一思想,引导人们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自觉克服“左”和右的各种错误思想观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思想障碍。其次,提出文化发展的方向与标准问题。“三个有利于”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文化建设的“生产力”、“社会主义性质”、“人民”标准。关于教育发展“三个面向”的方针,分别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的基本维度,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逐渐成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性质、规律的认识更加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在实践中则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回答了共产党在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生关联之前,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已经开启。在“五四”之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努力引领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尝试,在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这对文化战线上的反动同盟的夹击下,其很快败下阵来,未能成功实现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化。究其原因,是因为帝国主义时代的中国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软弱和思想龙源期刊网理论的先天缺陷,这种替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的新文化,必然会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而偃旗息鼓。“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腐化,已经无力了,它的失败是必然的”〔1〕697。“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使中国文化逐渐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拥有了现代化的理论形态。与一定的政治发展道路相适应,中国文化走的也是经由新民主主义文化到达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备了主体条件,党的一大实际上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纲领,说明这时党还未意识到中国革命的民主革命性质。党的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步顺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逐渐形成。在大革命时期,湘鄂赣的工农群众运动高涨起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农民运动发展的结果,农民的文化程度迅速地提高了”〔5〕。众所周知,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中国文化的发展关键在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群众性革命文化的兴起,初步实现了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之后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顺畅并结出丰硕的成果,期间以1935年遵义会议为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被划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在井冈山时期,党内在对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一度占居了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偏离正确的轨道,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被迫放弃和红军的战略转移,使新兴的工农苏维埃文化遭受重大损失。遵义会议重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步入正轨,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延安时期更加成熟完备,为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要实现政治上的自由和经济上的繁荣,更要把“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663。“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