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第1课时学期总第课时教学课题25.认识太阳主备教师1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知道太阳是自身能发光的星体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阳光下和树荫下的温度,感受温度的差异,从而了解太阳会发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太阳的知识,对研究太阳产生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到太阳自身会发光发热教学难点学会测量温度,感知温度的差异教学准备及手段室外温度计,板书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导入:一、情境导入:生活情境:中午回家的时候,几个小朋友走在回家的路上,被太阳晒得满头大汗,有人戴帽子,有人打伞。他们在想:“太阳是个大火球吗?”板书课题:25.认识太阳二、探究新知: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为在靠近火堆或炉火的时候会有炽热和光亮的感觉,所以夏天在太阳下也会有一样的感觉,就会想着太阳是不是一个大火球?利用室外温度计,测试阳光下的温度和树荫下的温度;1.将温度计内刻度甩动至水银线下,水平放置温度计;2.放置5分钟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数(单位:℃)放置地点阳光下树荫下温度/℃经过相同时间的测量,会得出阳光下的温度比树荫下的温度高,进而证明太阳会发热,感知到太阳有巨大的能量。三、巩固新知:2太阳除了会发光发热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特点,根据搜集的知识填空:太阳:体积巨大、表面温度很高、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是恒星、太阳光是人类的储备能源。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心得反思第四单元第2课时学期总第课时教学课题26.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主备教师1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人类视觉上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描述一天中太阳的方向和太阳的高度,分析太阳位置变化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能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其科学原理的能力,从而产生对自然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到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通过记录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分析太阳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及手段实物展示、卷尺、板书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导入:一、情境导入:生活情境:夏天早上来学校上学和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们的影子好像发生了变化,影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是因为太阳发生了变化吗?板书课题:26.一天中太阳的位置3二、探究新知: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我们知道阳光照射物体时会产生影子。选择操场上的旗杆(面对校门)来观察,分组讨论:一天之中,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有变化吗?时间9:0012:3015:0017:30旗杆方向旗杆距离/米我们观察的旗杆影子和方向也会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推断出:太阳具有每天东升西落的规律。三、巩固新知: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视觉规律,知道一天中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是有变化的,但怎么变化?具体是怎么变化的呢?这里需要引入太阳的方向和太阳高度角两个数据来描述:分组准备活动:自制简易观测仪1.将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照圆心位置划分成相同的八个扇形,分别标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2.在圆心出插上一根吸管,借助指南针定位,与吸管杆影相反的方向就是太阳的方向。3.在吸管中穿入一根长的棉线,并用橡皮泥封住,将棉线拉直到杆影末端,用量角器就可以测出太阳的高度角。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心得反思第四单元第3课时学期总第课时教学课题27.太阳钟主备教师1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知识与技能知道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4目标过程与方法能使用自制简单的日晷测量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民服务;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教学重点了解日晷在古代的作用教学难点能用自制简单的日晷测量时间教学准备及手段实物展示、板书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导入:一、情境导入:生活情境:几个小朋友到某公园游玩,看到日晷模型,孩子们在讨论:“这是太阳钟吗?”“它是做什么用的呢?”板书课题:27.太阳钟二、探究新知: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太阳的影子变化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按照晷面的摆放角度可分为地平式、垂直式、赤道式等类型。其中,赤道式日晷较常见,也是中国古代最经典和传统的天文观测仪。赤道式日晷的晷面是等分的圆盘,每15°相当于1小时,正午线垂直朝下。大部分日晷晷面上的时刻是按照古代的时辰来划分的,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分组自制建议太阳钟:1.根据提示,将打印好的正反晷面贴在泡沫盒上。2.在晷面的中心处插上一根竹签,代表晷针;3.将晷针的影子正对着北方,放置好简易日晷,观察不同时间晷针的方向和长短。三、巩固新知:这种简易日晷的优点就是线图设计制作简单,能在不同的地区使用。引导同学们还可以将身边可利用的物品来制作更为简易的日晷。比如:圆筒纸盒、细木棍、橡皮泥、记号笔等。制作方法是:将细木棍用橡皮泥垂直固定在纸盒底部的中心位置,找准一个方向固定,放在一个能长时间被太阳照到的地方,用记号笔记下一5天中不同时刻影子在纸盒边上的位置。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心得反思第四单元第4课时学期总第课时教学课题28.认识地球主备教师1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了解陆地的类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能用关键词描述出五种地形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研究地球的兴趣,关心我国的基本地形情况,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地球的组成教学难点能描述出陆地的地形特征教学准备及手段图片及板书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导入:一、情境导入:生活情境:几个小朋友在海边玩耍,他们看见了远方行驶的帆船,但是只看到了船帆,却没有看到船身。琪琪问:“为什么只能看见船帆而不能看见船身呢?”板书课题:28.认识地球二、探究新知:根据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是否与地球是一个6球体有关?如果是方的,会出现这种情况吗?分组实验:用桌面模拟平地效果、用雨伞模拟球体效果,将模拟小船从观察者的近处拉到远处。经过观察讨论:在桌面模拟实验中,小船会在尽头整个消失不见;而在雨伞模拟中,小船会在尽头慢慢消失,但是船身消失时船帆还能看见。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地球是一个球体。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组成;表面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三、巩固新知:地球表面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其中,陆地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主要有五种地形,且特征如下:1.山地——海拔较高,坡度较大,起伏大;2.丘陵——坡度和缓、山顶浑圆,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3.平原——海拔较低,宽广、平坦;4.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峭,地面平坦开阔;5.盆地——四周被山地环绕、中间地势较低。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心得反思第四单元第5课时学期总第课时教学课题29.研究技能:制作模型主备教师1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地形模型能够表现某种地形原型的特征过程与方法能利用简单的材料根据地形原型特征制作地形模型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形的兴趣教学重点能初步了解地形原型的特征教学难点根据特征制作地形模型教学准备及手段图片及板书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导入:一、情境导入:生活情境:学生在参观科普馆的地形模型展览时,看到其中一种地形的模型,琪琪问:“这是什么地形模型?”波波说:“这是盆地,我也会制作。”妍妍问:“怎么做呢?”板书课题:29.制作模型二、探究新知:制作模型首先要确定主题,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想要研究的地形原型,再进行制作。陆地上的五种地形特征为:1.山地——海拔较高,坡度较大,起伏大;2.丘陵——坡度和缓、山顶浑圆,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3.平原——海拔较低,宽广、平坦;4.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峭,地面平坦开阔;5.盆地——四周被山地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知道了地形的原型特征之后,还要思考用什么材料将模型的制作出来,以盆地为例:材料:A4纸一张,废旧纸张、橡皮泥、沙土、胶水、乳胶、颜料等。制作方法:1.将废旧纸张折叠成起伏的一圈,用胶水固定在A4纸上;2.将报纸表面和围成的内圈用颜料涂好色,一般以褐色和深绿色为主;3.将乳胶涂于表面,再用橡皮泥做成山丘形状,周围撒上沙土。三、巩固新知:将制作好的地形模型与原模型进行对比,研究模型是否呈现出地形原型的特征,有差异及时更改。巩固学生对陆地五种地形特征的认识。四、课堂小结:8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心得反思第四单元第6课时学期总第课时教学课题30.认识月球主备教师1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每天也有东升西落的视觉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推测出月球发光的现象和东升西落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研究月球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每天也有东升西落的视觉规律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推测出月球发光的现象教学准备及手段图片及板书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导入:一、情境导入:生活情境:在海边,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海面上的船清晰可见,妍妍说:“月亮发的光真亮啊!”波波却说:“月亮应该不会发光吧?”月亮如果不会发光,那么它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板书课题:30.认识月球二、探究新知:几乎所有的人都见过夜晚的月光,它也能照亮物体,但是,和太阳不同的是,月亮不会自己发光。那么,月光是从哪里来呢?分组模拟月球反射阳光实验:用涂黑的乒乓球模拟不会发光的月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9比较当手电筒没有照射到乒乓球和照射到乒乓球两种情况。经过实验得出:被照射到的乒乓球表面会亮起来,也说明了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三、巩固新知:相对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来说,月球的运动变化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因为白天由于阳光的照射,月球基本上很难观察得到。所以,建议学生在同一个晚上的同一个地点,比较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通过位置的变化来推测出月球的变化规律。四、课堂小结:经过同一地点同一晚上观察到的月球运动图片,可以推测出月球是从东往西运动,而且早上也是从东边升起来。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心得反思第四单元第7课时学期总第课时教学课题31.月相的变化主备教师1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能持续观察,通过记录一段时间的月相,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长期坚持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教学准备及手段图片及板书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导入:10一、情境导入:生活情境:几个同学围在一起看电影,电影中的嫌疑犯辩解说:“我前晚借着月光回了家”,警察却说:“你在撒谎,前晚是1号,根本没有月光”。看电影的小朋友产生了疑问:警察为什么能这么肯定呢?板书课题:31.月相的变化二、探究新知:月相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们都会说出几种,所以会认为每天都能看见月亮(除了天气原因外),但是却不会每天都去观察月亮,所以极少知道月相的多种形态。展示图片:认识几种典型的月相:1.峨眉月;2.上弦月;3.满月;4.下弦月;5.新月(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月亮”)根据“月相观测记录模板”,分组讨论月相的变化规律: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峨眉月三、巩固新知:月相为什么会产生变化?答: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射到的亮面形状也随着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11四、课堂小结:月相与农历的关系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农历十五的满月,因此可以从满月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月相。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心得反思第四单元第8课时学期总第课时教学课题32.月球上的环形山主备教师1使用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月球表面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环形山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想象,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热爱科学。教学重点了解月球表面地形的特点教学难点知道月球表面地形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学准备及手段图片及板书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导入:一、情境导入:生活情境:在天文馆中,几个小朋友在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波波发现月球上有很多“坑”,妍妍提出疑问:这些“坑”是什么呢?展示图片:板书课题:32.月球上的环形山二、探究新知:12我们用肉眼能观察到月球上有阴暗部分,进一步用天文望远镜就能发现这些阴暗部分是数量很多的“坑”,于是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