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总会想起那张照片儿时的一些记忆,也有让我记忆深刻的,那些记忆都刻在了照片上。有张照片,我怎么也忘不掉,总会时常想起那张照片。照片上的我当时正坐在一个矮秋千上,望着拍照的人,眼神像是在向他人求助。照片中的我当时一定还在上幼儿园,(既然是深刻的记忆,就不要用不确定的语气)那段记忆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时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后,进入大院里,总要穿过一个运动场地才到家,我便天天都吵着妈妈要去荡秋千。那是除了看动画片外,能在院子里自由地活动就算是最大的乐趣了。刚上秋千时,都是妈妈站在一旁用手摇秋千上的绳索,我便自己享受在风中摇摆的乐趣。后来,我注意到那较高的秋千上的哥哥姐姐们都是自己去荡秋千,旁边没有人摇,同样也是荡得很高,我便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要在秋千往前荡的时候把脚伸出去,秋千往后的时候便把脚收回来,于是我便照做了,并且把动作都做得很夸张,可是还是没有用,秋千根本就荡不开,直到我脚都累了,自然下垂,秋千也停了。这时,我便无助地望向站在一边的妈妈,只见她微笑地看着我,并把这一幕给记录了下来。小学后,我便可以灵活运用惯性,把秋千给荡了起来了。初中后,我便觉得荡秋千是个幼稚的游戏了。(幼稚为何会“总是想起”,不合理啊)真是可悲啊,原来对它充满着好奇与喜爱,慢慢到了厌恶。不得不说,儿时的记忆不多,而那不多的记忆就成了最宝贵的。到现在感到压力较大的时,我便总会要想到而是,一想到儿时,我便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你总会想起这张照片是因为它珍贵还是可悲?)评价:文章有扣题意识,能按想起照片——描绘照片——想起照片相关的事的思路叙述,条理清晰。不足的是叙事手法单一,没能写出画面感;主题提炼不深刻,让文章显得琐碎而普通。开头修改建议:语言要准确,表达意思要清楚。示例:儿时的许多记忆都模糊了,但有些记忆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清晰。我总会想起那张儿时的照片。照片上的我当时正坐在一个矮秋千上,两眼泪汪汪的,可怜巴巴地望着拍照的人,像是在求助。那是3岁的我,那段记忆我记得非常清楚。叙事部分修改建议:原文叙事显得琐碎和单薄,应删去无关内容,增加主要内容的细节描写和情节曲折的设置,并要适当分段。示例:那时,年幼的我迷上了在小区院子里荡秋千,天天吵着让妈妈带我去荡秋千。我坐在小小的秋千上,妈妈站在一旁轻轻地推着秋千的绳索,那种在风中摇摆的乐趣很是让我着迷。那天,我忽然注意到旁边较高的秋千上的哥哥姐姐们都是自己荡秋千,旁边没有人推,同样也是荡得很高,看起来更好玩的样子。于是年幼的而我便不满足于被动的享受了,我回头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自己来!”妈妈往旁边退开一步,微笑着鼓励我:“这么棒呀,加油哦!”但是不管我怎么用力挪动小屁股,秋千仍只是在原处晃动,并没有荡起来,我有些着急了,抬头看向妈妈,妈妈乐呵呵地告诉我,要在秋千往前荡的时候把脚伸出去,秋千往后的时候便把脚收回来,我照做了,并且把动作做得很用力、很夸张,可还是没有用!我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再次抬头看妈妈,发现妈妈居然正乐不可支地举着手机,说是要给眼泪汪汪的我拍照留念!年幼的我是个不愿意服输的小男子汉,妈妈的“幸灾乐祸”惹怒了我。我不再理会她,一心一意地观察旁边的哥哥姐姐们,调整自己的动作。那天,我在秋千上练了很久,妈妈想拉我回家都拉不动,直到我能自己把秋千荡起来。后来,妈妈每次说起这件事,都要总结一句:“你从小就好倔!”结尾修改建议:将作文立意写深刻的简单秘诀,就是将事件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通过事件的叙写,最后悟出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示例:我慢慢长大,每次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自己那张坐在秋千上眼泪汪汪的照片,然后在心里问自己:难道你还不如三岁的时候吗?所以,我总会想起那张照片,想起自己那珍贵的倔强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