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第一节概述………………………………………………………………(104)1、①社会心理学诞生: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②K.勒温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③F.H.奥尔波特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2、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关键的贡献,成为孕育社会心理学学科母体的是:①社会学;②文化人类学;③哲学;④心理学。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04)社会心理学定义侧重心理学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侧重社会学艾尔乌德: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我们认为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包括:习得、亲社会和反社会、人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决策等行为勒温(1936社心之父):B=f(P,E),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情境,f指函数关系;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社会心理社会刺激和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研究层面研究内容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系等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群体层面群体凝聚、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家艾尔乌德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三)、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1、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其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3、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二)社会心理1、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2、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分为4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106)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一、哲学思辨阶段:1、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2、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3、代表人物:①苏格拉底、柏拉图—社会决定;②康德、卢梭—人善论,改变社会;③亚里士多德—生物论,生物或本能决定;④马基雅维里、霍布斯—人恶论。二、经验描述阶段:1、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2、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3、经验表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于1908年分别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三、实证分析阶段:1、时段:20世纪20年代至今。2、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3、代表人物:⑴实证方法先驱:美·特里普力特(N.Triplett)和德·莫德(W.Moede)进行“他人存在对个体的影响”的实验。⑵F.H.奥尔波特:提出“社会促进”概念,《社会心理学》开创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使社会心理学建立在实验和可操作的概念基础之上。⑶实证法的引入和确立,使社会心理学最终奠定自己的科学地位。▲霍兰德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发展阶段时段特点代表人物哲学思辨期(启蒙期)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根据哲学思辨和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对人性的哲学争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环境教育→社会决定(孔子)康德、卢梭→人性本善→改变社会(孟子)亚里士多德→生物或本能决定马基雅维里、霍布斯→人性本恶(荀子)经验描述期(形成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在观察基础上客观描述和分析1.达尔文进化论;2.德国民族心理学;3.法国群众心理学、列朋、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高峰;4.英国本能心理学;麦独孤,12种本能衍生;5.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罗斯、麦独孤、1908年、两部著作、社会心理学诞生标志实证分析期(确立期)20世纪20年代至今实证、定量、应用实证研究的先驱:美·特里普力特和德·莫德F.H.奥尔波特、“社会促进”、《社会心理学》开创研究方向,建立在实验和可操作的概念基础上30、40年代蓬勃发展瑟斯顿(态度量表)、李科特、谢里夫(游动效应)、莫里诺(社会测量法)、勒温(群体动力学研究)二战后迅速发展1.领域拓宽;2.理论多元化;3.重视应用.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1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3项原则和3个方法分类原则与方法内容3+1原则⑴.价值中立原则避免自身价值取向和个人好恶影响,积极的干预和影响⑵.系统性原则系统论原则:动态/整体/有序/反馈等原则⑶.伦理原则主要6条:评估道德可接受性、说明、保护、退出自由、保密、关系⑷.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1方法⑴.实验法最广泛⑵.观察法1.自然观察(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2.参与观察⑶.调查法(询问法)1.两类型:①访谈法。口头调查;②问卷法(纸笔调查,最普遍的方法之一)2.问卷法两特点:①标准化程度高,准确性、有效性;②收效快成功访谈法的条件:A创造信任;B配合;C目的性、提纲设计、实施原则;D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E不是聊天⑷.档案法优点:①心理干扰小,②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③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④适用于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①价值中立原则,积极的干预和引导;②系统性原则;③伦理原则,评估、说明、保护、自由、保密、关系;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分自然观察和参与观察(二)调查法(询问法):调查法分访谈法(口头调查)和问卷法(纸笔调查)。1.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口头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法成功的条件:①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②取得被访谈者的积极配合;③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④访谈法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不是普通的聊天。2.问卷法。最普遍的研究方法之一,⑴两个主要特点:①标准化程度高;②收效快,短期收获大量信息。⑵5个主要原则:目的性、全面性、非歧义性、非暗示性、适度规模。(三)档案法:是对历史资料的调查。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档案法。1、档案材料包括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2、档案法的优点:①心理干扰小;②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③适用于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④适用于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不能任意地推广到现实情境中;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结论的解释力较弱;“生态学效度”一直受到质疑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15).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社会学习论(1963年)班杜拉沃尔特斯联想(经典的条件反射);学习机制:联想、强化、模仿;观察学习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社会交换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霍曼斯经济学“投入—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则;五个普遍性命题:⑴成功命题:奖赏→重复行为;⑵刺激命题:同刺激→同行为;⑶价值命题:有价值→重复行为;⑷剥夺—满足命题: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该奖赏对个体价值越小;⑸侵犯—赞同命题:没有奖赏或受惩罚→愤怒,侵犯行为,有价值,反之,也有布劳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人们自愿的活动符号互动论(20世30年)詹姆士米德在互动的情境中研究,重视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通过符号互动,人们形成社会关系⑴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布鲁默;⑵符号:语言、文字、记号、动作和姿势。*三个基本假设①行动以意义为基础;②意义源于互动;③自己解释意义。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1.意识与潜意识;2.核心概念“力必多”~性本能;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4.生本能与死本能;5.人格结构(本我~生物面;自我~心理面,提醒、约束、压抑;超我~社会面,道德化自我,良心和自我理想构成,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荣格心理治疗是发展创造性的潜力和完整的人格,不是治疗症状;集体无意识;新精神分析论霍妮文化因素论: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后天因素在病因中起主要作用,男女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社会心理学理论目的:描述现象、解释事实、探求规律、预测行为,指导实践。所有心理学理论的价值和生命力体现在:①提高人类认识自身的能力;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一、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一)简史:1、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和沃尔特斯。2、发展历程:巴甫洛夫、华生(行为主义)→霍尔、斯纳金→米勒、多拉德(学习的原则)→班杜拉、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二)学习的机制: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与模仿。1、联想;经典条件反射。2、强化;行为后的奖赏与惩罚-正强化与负强化。操作只是一种可持续塑造过程的结果。3、模仿;语言习得。(三)观察学习:1、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的行为模式加以修正。2、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①注意过程(选择)、②保持过程(是模仿发生的前提,依赖表象(童年早期形成)和言语编码两种表征系统)、③动作再现过程(转译为相应行为)、④动机过程(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四)社会学习论的不足二、社会交换论:1、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的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2、基本观点体现在霍曼斯(1961)提出的“五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包括:①成功命题;行为→奖赏(越多)→重复(频率越高);②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引起相同或相似的行为;③价值命题;有价值→重复行为;④剥夺一满足命题;相同奖赏越多→价值越小;⑤侵犯一赞同命题;没有期望的奖赏或受出其所料的惩罚→产生愤怒,采取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反之,超预期奖赏或未受惩罚→产生高兴,采取赞同行为,也有价值。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权衡。3、布劳发展了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还引入了权力、规范、不平等的概念,使社会交换论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解释社会现象。三、符号互动论:1、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学者詹姆士和米德,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2、核心概念“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态也是一种符号。(一)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