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合作学习中的培养》工作报告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今天,学校教育应勇于担负起创新学习教学的重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弃,提出来自己的新思想、观点、方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学习的基本特征,思维本身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孔子曰:“学而不思则”如果有了疑问,不去思考,学业就荒废了,当然就无创新可言,可以这样说,科学创见始于思考,没有思考何来创新。因此,动脑思考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不满足现状,更深地揭示事物的矛盾,发展学生的个性,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观念的能力就弱了,杨振宇博士对中美教育比较进曾经谈到中国学生有于书本,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我校学生也正是这样,基于此,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提出该课题研究。现就课题组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一、加强管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课题研究自开题以来,课题研究组的领导迅速组织参研人员查阅资料,分析情况,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了“科学、有序、务实、互助”的工作理念,要求所有的研究组成员要遵循这一理念,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目标: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此,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强大的变化,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不再是课堂上道理的权威者和说教者及始终处于主宰地位的主角,学生也不再是永远处于被动位置的配角。师生应该是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合作者。因此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在新学习方式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新学习方式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内涵、特征的研究(2)小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的研究(3)新学习方式下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案例的研究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质疑问难法在教学中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引导他们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或平中见奇,从一般不易觉察的地方看出问题,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提出疑问。(二)标新立异法即正中求反,逆向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并不是对正确道理的否定,而是对正面道理的补充,给司空见惯的现象,老生常谈的话题,传统的定论增添新意。(三)“辐射发散”法以一事物为触发点,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去思考和想象的思维方法,按照思维类型,可分为辐射发散性思考和辐射发散性想象。发散性思考。即对认识对象,可以从纵向、横向、正向、反向、动态、静态、已知、未知等多方面展开辐射性的发散思考。对同一事物,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求其全、得其真。全面分析各方面的情况,才能总体把握事物本质,分清主流与支流。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还可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品质。(四)聚焦统摄法就是指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使原先零碎的、杂乱的信息组成系统的、条理分明的相互之间有机联系、脉络清楚的材料,并从中“摄取”有意义价值的东西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基于新学习方式下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育原则研究1.整体发展原则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看成一个生命整体的发展。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完整地掌握对创新发展起奠基作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也要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优化学生的创新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严谨求实、质疑批判、研讨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及不畏艰难、正视挫折、顽强拼搏、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2.民主性原则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的创造性要得以发挥需要民主的教育氛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宽松的心境,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传统教学方法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往往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常因缺乏“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而成为旁观者。教师必须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解除学生思想上的束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小组合作的学习局面,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新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多给学生自由争辩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3.主动学习原则创新教育强调学生是主体,主动学习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知识不是简单机械地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而只能基于自己对经验的操作、交流,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来主动建构。教师要从学生所处的主体地位出发,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选择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的启发和指导,激活学生内在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激发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养成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并获得具有创新发展价值的学习方法和规律,真正成为创新学习的主人。4.情感激励原则教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情感去感染和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之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创新的自信和勇气,并体验创新的乐趣。5.再现过程原则数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知识是数学家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数学教学是再现数学家思维过程的一个缩影。“让学生看到思维的过程,这种愿望在名家队伍中由来己久。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克斯习惯于课堂上现想现推,有时就把自己置于困境,再“突围出来。这使得希尔伯特有机会看到高明的思维过程是如何推进的,有力地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6.启迪思维原则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问题序列,创设思维情景,设置思维障碍,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启迪学生思维的方式。7.科学性原则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准备的问题或所用的方法要难易适中,既不能达不到,又不能一下子就达到,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如果问题难度过大,要注意设计铺垫性的阶梯,循序渐进。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多层次的思维系统,其主要特征是:积极的求异性、洞察的敏锐性、想象的创造性、知识结构的独特性、灵感的活跃性。培育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多种多样,并非只有上述几种方法,但实践证明,这几种方法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特点和品格养成。(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活动1、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五思”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地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五思”即学与思、听与思、做与思、评与思、写与思。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促进自己对新学习方式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五思”系列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地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五思”即学与思、听与思、做与思、评与思、写与思。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促进自己对新学习方式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学校在总结“四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生态教育特色研究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态理念,努力打造体现“四边”精神的生态课堂文化,开展主题为“让课堂充满精彩的生成”的“五研”系列校本研修活动,从开学初的骨干教师展示课到聆听专家讲座,从主题性教学叙事的撰写到组级课的切磋,从备课组集体备课共同打磨到校级团队赛课的展示,从上课、评课到组级、校级总结……每次活动都紧紧围绕主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思考和实践层面的研究。此外,我校组织开展了以“让课堂充满生成的精彩”为主题的教学研究系列活动。4、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请来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过程性指导,目前已来校讲座一次,面对面个性化指导两次。教师学习了《创新思维方法培养》、《创新学习能力论》、《生态教育理论》等书籍,聆听了专家做的有关创新思维课题研究的讲座以及生态课堂的报告,并且有幸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得到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教师们还撰写了学习体会和教学案例。五、课题研究成果1、培养了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围绕教师创设的数学情景或问题引发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2、养成了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组内互帮互助,解决问题的习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3、培养了学生自信的学习习惯。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4、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从9月开始,我校先后在两个平行班中以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由一人执教进行了对比实验,到7月实验结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实验班各学科考试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全镇每学期末的统考中,各学科成绩都居同年级第一名,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经过几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本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创造性思维在合作学习中的培养”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参考文献:1、《数学教学大纲》2、《中国当代教育》3、《中小学课堂教学》4、《素质教育与实践》5、《数学课堂标准》六、课题研究的反思对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要求他有什么科学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创造发明,主要是在他们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质疑、假设、探究、想象、发散与聚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习惯,以便为他们今后升入高一级学校、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打好必要的基础。“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青少年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青少年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现和提升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理解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所学知识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与思想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