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作文平均分44.76。绝大多数同学立意符合要求,但是写作任务驱动意识不强,作文要求写一篇辩论稿,有近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按照辩论稿的要求写作。主要优点:1.立意:在符合题意中,多数考生能选择辩题,充分论证自己阅读方式的优势,明确阅读的重要性。2.写作方法:大部分考生都主张明确,题目亮明观点,能体现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不顾此失彼,全面否定。在辩论上,摆事实,讲道理,能够巧妙运用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假设论证法。3.文章结构:具有较好的文体意识,思路清晰,结构清楚,条理清晰,有意识采用层进式辩论。文中不乏有一些精彩的提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像“君不见……”“可谁知……”’“曾记否……”“我相信……”“反观现实……”“诚然如此,但是……”“众所周知……”等语句,巧妙贯穿文中,使文章浑然一体。4.题目:相当一部分考生标题诗情与哲理齐飞《书香有墨色,纸笔载乾坤》《指染墨香心澄净《电子阅读终觉浅,纸上读来识味浓》《唯有书香可自怡》《冷屏不闻墨香浓》《最是墨香能醉人》《屏上得来终觉浅》《何妨持书缓缓读》……5.语言有文采,书写好美观,有满分作文。主要不足:1.审题立意:仍有部分考生立意偏颇,大而空现象存在,文章谈“时代发展的趋势”,“谈传统文化与创新”“谈与时俱进”“谈文化与未来”未能揭示其写作要求。更有让人不明所以,如“回归本真”“随流而行”“诗意生活”“不负少年志,昂首向远方”等。2.有的考生不能明确选择哪种阅读方式更优,大谈两种阅读方式的优缺点,如“电子在快,纸质在馨”等。3.部分考生辩论没有思辨性,完全否定对方观点。忽视了文章重在说理,不在强词驳倒。在阐述理由时,抓不到实质,浮在面上立论,立不住脚。4.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立论驳论纠缠不清,文章逻辑性不强。5.事例陈旧,语言老套,缺乏新鲜素材。建议1.加强任务驱动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让学生真正明白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思考“写给谁?”“谁在写?”“写什么?”“怎样写?”。2.加强作文思辨性,让文章更具逻辑性和结构性。注重应用文的格式。3.关注时新热点,加强新鲜材料的积累和储备。让学生能够恰当的选择和运用一些鲜活的材料,让文章更具说服力,语言有文采。4.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让作文卷面整洁美观大方。走进纸质阅读想写一个争议性较强的话题,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结果还是放弃。缘由只是我不喜欢电子阅读。电子阅读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诸如节约纸张,设计精美,信息容量大,获取携带方便之类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步履匆匆之余,打发掉零碎的时间倒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能捧着本书阅读的。然而,电子阅读在取代传统阅读方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盗版、乱码错字、造成眼睛疲劳、过于依赖设备等等。现实中,我们偏向的是数字阅读——即段子,图片等碎片化信息的阅读,在电子阅读方面——有针对阅读文著的人仅属于一部分人。与此同时,“回归纸质阅读应成为文化自觉”。一册在手,天下我有。纸质阅读,是指以纸张为载体的区别于电子阅读的阅读方式,具有独特的价值,给人以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人的情感体验在纸质阅读的过程中能达到顶峰。一页页读下去,打书香气息弥散,足以打发掉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一段段抄下来,深入作者笔下,体会其对社会对现实入木三分的描摹。“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媒的。”道出了实情,深层次的阅读在屏幕上是完全实现不了的,对书籍的理解(抄录句子,记录笔记,回看章节)还是纸质书更具有优势。再来纸质阅读的缺点,首先是环保问题。印刷纸张需要大量的纸,显然这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其次是携带不便,占用空间大,价格偏贵。最后是查找不便,阅读方式单一。电子阅读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以上问题,也因此冲击了传统书商书籍的销量。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还是钟情于纸质阅读?传承。自古到今,文献都是捧在手上完成阅读的,古有竹简,今有纸张。阅读也一直是作为一种享受的过程,一种独特生活方式出现在我们视野中。赌书泼茶,市坊说书,是士人俗人的娱乐消遣。书作为文化的载体,纸张作为书籍的载体,似乎都成了定性。书籍有收藏价值,能显出书香气息,是涵养气度的表现。君曾见赠送电子书籍于人乎?感情需求。快餐阅读随处可见的情况下,静心读完一本厚重的书籍也成一种奢侈。灯光下,纸质阅读显然是更为享受的,舒适和安宁是仅属于一个人的一隅安憩之地,手执书籍摩抚纸张过程中,情感也有了依托。冰冷的屏幕上内容不断滑动,人心也愈发浮躁,阅读的纯粹的快乐越走越远。这与阅读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阅读方式可以改变,但是感情体验与需求是不可以放弃的。这一点。纸质阅读更容易做到的。一个事物的兴起必定有其兴起的理由。新技术必定取代旧技术并带来产业的革新。这已经是常识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时代的先锋总是属于那些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情感体验,情怀等感性方面的东西往往是死板、枯燥的编码复制不了,取代不了的经验、情感、想象等等组成人这个有机整体,生命是鲜活且有情感的个体,是有质感的。情感融入的过程,见证了一颗滚烫而有律动的心脏的自我救赎;书页翻动的过程,见证了一个安静而有温度的灵魂的自我价值。可能纸质书无可替代的原因,便是在这方面了。电子屏幕诚可贵,纸质墨香价更高尊敬的主席、评委、最佳辩友:大家好!当现代化的浩荡潮流席卷社会,人们应如何守护阅读是精神原色?当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已让延续千年的书卷渐渐淡出,谁来传承厚重沉默的历史与文明?当屏幕与书页交锋,现代与传统碰撞,曾经单纯质朴的阅读将何去何从?我方认为,纸质阅读优于电子阅读,更能提升人们的精神素养,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曾担忧,现代技术简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正削弱人们的思考能力,最终使“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诚如斯言。当人们的阅读局限于方寸闪烁屏幕时,容易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愿思考,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一看便知的结论,不会思考,习惯一知半解,习惯囫囵吞枣,不善思考。缺乏纸质阅读营造的沉浸感和美学体验。电子阅读的先天缺陷使其在阅读质量上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隔膜与鸿沟。当我们撇去浮面的泡沫,看到现象的本质,便可发现纸质阅读的价值所在—有分量、有厚度、有体温。无论是伦敦地铁的“丢书大作战”,还是亚特兰大的“流动图书馆”,或是我国的“全民阅读”中推陈出新的丰富活动,无不将推广和普及纸质阅读作为自己的首要使命。究其原因,书本之中的文化基因与文明符号,让人们心存敬畏,保有严肃与虔诚的态度,在阅读中让思想得到凝练与升华。我方并非否定对方辩友所提倡的电子阅读的积极作用,因为它的便捷性、广泛性、普及性已是不争的事实。它的出现和发展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但事实证明,“读屏”适于浏览,“读书”适于品味;“读屏”适于获取信息,“读书”适于获取思想。纸质阅读绝不会随时代进化而作用退化,而是历久弥新,延续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到:“读书培养心性人格,滋养浩然正气。”一个精神文明阔步前进的时代必然要求我们重视挖掘,弘扬纸质阅读的价值,让书籍墨香高树时代风尚,展现文明精神,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电子屏幕诚可贵,纸质墨香价更高,共创共建新时代,助力华夏创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