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业改革浅谈多学科中,语文的课业负担是非常重的。先不说语文作业量的多少,光说种类就让人发怵:田字本、注音本、横格本、日记本、作文本……别说学生会抱怨作业多,就连教师批改也得花费很多时间。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一、作业要重“质”减“量”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我首先归类分析,按功能划分,把田字本、注音本、横格本三项作业合成一项。这三项作业基本上都是针对字、词、句的认知训练,因此我把这三项作业集中在横格本上。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量达不到,学生能记住吗?其实,学生记住与否跟写多少遍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至于学生能否掌握,我与学生立下条约:当天学过的字词或课文必须当天掌握,第二天早自习检查,全会的同学可以免去这些作业;错一个就“全军覆没”,按原来的量完成作业。几天下来,学生看到会的同学享受到的优待及带来的种种好处,便都自觉学习生字词了。再加上看到别班的同学作业多,自己作业少,心里就觉得很美,还能增进向师性。如此,作业量减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教师还省下许多批改作业的时间。二、个性发展,减少整齐划一的作业个性爱好是有差异的。之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的自身技能得到了充分发展。所以,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语文学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原来我们的作业不是抄就是背,每次留作业时学生总是垂头丧气,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何时能让他们把作业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一次,班会课开始前,我走过教室,发现很多学生拥在黑板前,抢着给黑板配画。是呀,班里有这么多的美术、书法爱好者,何不在作业中加上这些能提高人们兴趣的项目呢?正好当天学了两首古诗,我便留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为古诗配主题图。当作业交上来之后,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所惊叹。每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觉,我无法用来评判。此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自信心得到了满足,自然期待在一次的作业中有更好的表现了。此后,我就时常给学生布置一些为课文配插图、为课文配乐、搜集图片、编排课本剧等作业。每次学生都会觉得作业很新奇,学习兴趣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正确引导,让学生走进书的世界经过上述改进,机械性、重复的作业没有了,学生自己的时间多了。但这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他们大量阅读,走进书的世界,去挖掘语文的魅力,学习文学知识。记得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和哥哥抢金庸小说看。在这之后,我的作文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词汇量猛增,想象丰富,思路开阔,作文还在学校及教育处获了奖,这也许就是课外书给我的最初启蒙。我从中第一次知道了语言文字这么神奇,这么有魅力。所以,我一直深信,有益的图书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从一、二年级的童话,到三、四年级的寓言、儿童故事,五、六年级我就慢慢引导他们读名著。四、依学生能力分层次留作业遇上不写作业的学生是老师最头疼的事,而不写作业的学生归结原因大致是:一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认为重复的作业很枯燥;二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可能有很多题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学生看到作业多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没有层次性的作业会让部分学生不爱写作业。针对这个问题,我每次留作业都分为两种:一种是A作业,难度较大,如写心得感想或编排课本剧等。B作业则是掌握基础知识及加深印象的作业,如多读一遍课文,抄写一段优美段等。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各得其乐,不交作业的人慢慢就少了。五、增加语文社会实践性作业学是为了用,另外学也不能光从书本课堂中学,还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课改后教科书也很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如语文实践课《寻找生活中不规范用字》。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调查,发现了许多生活中不规范用字的现象。有的学生还亲自帮人家改错。我班还有个学生看到《必备古诗80首》中是“吾家洗砚池头树”而教科书上是“我家洗砚池头树”,于是立即提出质疑。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会了语文,又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