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之异同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之异同分析[摘要]孔子和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家,孔子提倡“仁爱”,墨子提倡“兼爱”,两种爱人的思想既具有相别的地方,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两者产生的阶级基础不同,具体内容不同,实施要求不同。但是两者都主张“仁”,都提倡公利,反对私利,都注重践行。对孔墨的“仁爱”和“兼爱”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如何做到真正爱人,如何修身具有重要妁参考作用,甚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孔子;仁爱;墨子;兼爱一、“仁爱”与“兼爱”的相异之处孔子和墨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家,孔子提倡“仁爱”,而墨子提倡“兼爱”。虽说这两种思想都是一种爱人的思想,都注重“仁”,但是这两种思想有许多相异的地方。比如,两者产生的阶级基础不同,两者的具体内容不同及两者实施的要求不同。1产生的阶级基础不同。春秋末年为社会大变动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促使了生产关系内部的大幅度调整。奴隶的反抗斗争和大规模的流亡,使部分奴隶主贵族失去了往昔的天堂,他们无力维持原有的生活,内部也发生了重大的分化。有的贵族失去了世袭祖业,形成流民。当时流民大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昔日做官,如祝、宗、乐、士,而后失业者,或者是失势的贵族,这些上等的流民多成为儒士;一种是农工下层失业者,或刑徒苦役,这些流民多成为侠士。儒家出自儒士,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大儒士。孔子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这就注定其思想主张必然强调封建礼仪、宗法制度和等级差别,这就决定了其仁爱思想是建立在亲亲基础之上的,这种仁爱是推己及人的爱,先爱自己的亲人,再爱别人,是一种爱有差等的仁爱。而墨家出自侠士,来自于农工失业流民和刑徒苦役,墨子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来自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更能体会到老百姓的疾苦与艰辛,这就决定了墨子的思想主张更多反应劳苦大众的要求,要求博爱,爱无差等。2具体的内容不同。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墨子所提倡的“兼爱”也称之为“仁”,从表面上来看,孔墨都注重“仁”,但是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在具体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别。孔子提倡的“仁爱”是建立在“亲亲”的基础之上的,孔子的“仁爱”强调宗教程度、血缘尊卑、亲疏贵贱,是一种由亲而疏,由近及远的爱,是“爱有差等”。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衰公问》)。由此可见,孔子的爱人思想是从爱亲人开始的,以爱自己的亲人为最重要之事,是建立在“亲亲”的基础之上的,是“爱有差等”。而墨子所主张的“兼爱”是不分血缘尊卑、亲疏贵贱、轻重薄厚的博爱,是爱无差等,是天下人都应同等享受的爱。墨子有云:“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由此可见墨子所提倡的“兼爱”是一种要求爱人之国如爱己国,爱人之家如爱己家,爱人之身如爱己身的爱,是一种无亲、疏、远、近,无贵、贱、高、低的爱,是一种人人都能平等享有,人人都应无私奉献的博爱,是爱无差等。此外,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并不是一种单向施舍的爱,而是一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双向的、互动的爱。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在墨子看来,只要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爰你;只要你给予别人方便,做出有利于别人的事,别人也会给予你方便,做出对你有利的事;只要你中伤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中伤别人;只要你做出陷害别人之事,别人也会反过来迫害你。因此,墨子所说的爱是双向的、互动的,你想要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付出自己的爱。3实施的要求不同。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除了产生的阶级基础不同,具体的内容不同外,另外一个相异的地方就是这两种爱人思想的实施要求不同。孔子的“仁爱”是一种由亲而疏、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爱,这种爱人思想是建立在“亲亲”的基础之上的。孔子认为:要实施“仁爱”思想,首先从“亲亲”开始,那就是先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及到别人的亲人。也就是认为人应该先爱自己的父母,然后再爱他的乡人、朋友及国人。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用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就是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别人,自己有什么样的要求,从而想到别人也会有什么样的要求,在满足自己要求的同时也要想到如何满足别人这样的要求。孔子又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任何东西,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孔子提倡:爱人先爱亲,欲人先欲己,达人先达己,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从而达到“仁者爱人”的境界。而墨子的“兼爱”是一种不分血缘尊阜、不分亲疏贵贱的博爱,是爱无差等,是天下人皆应平等享有的爱,是天下人都该无私奉献的爱,是一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双向互动。在墨子看来,引起当时社会动乱、战火连年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耍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做到“兼相爱,交相利”。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要互爱,礼尚往来,大家都能在交往中获利。也就是墨子所说的爱人之国如爱己国,爱人之家如爱已家,爱人之身如爱己身。在如何实施“兼爱”上,墨子主张“必吾先以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也就是说墨子主张应先爱别人的亲人,使其获得一定的利益好处,而后别人以爱回报我的亲人,使我的亲人也获得一定的利益好处,从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惠互利,排斥孔子所提倡的“亲亲”,具有很浓厚的“奉献在先,享受在后”的色彩。二、“仁爱”与“兼爱”的相同之处虽然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在产生的阶级基础上、具体内容上和实施的要求上不同,“仁爱”是爱有差等,“兼爱”是爱无差等,但是这两种思想也有许多相通、相同之处。如,两者都主张“仁”、两者都提倡公利,反对私利、两者都注重践行。1两者都主张“仁”。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倡“推己及人、仁者爱人”。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仁之方矣。”《论语·雍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施“仁”的方法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仁爱”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仁”的思想,孔子十分注重和提倡“仁”。墨子所提倡的“兼爱”也称之为“仁”。墨子在《兼爱下》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意思就是说作为仁者,必须做出对天下有利的事情,而阻住对天下不利的事情。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墨子的“兼爱”也包含着“仁”的思想,墨子也是十分注重“仁”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儒墨两家都注重“仁”,这是他们两家的一个相同之处。2两者都提倡公利,反对私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这里“利”指的是“小利、私利”,可见,孔子对私利是持否定态度的,孔于是反对私利的。在谈到大臣如何辅助君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