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题1.研究方法(1)传统研究方法历史描述法:乔治·莫德尔斯基的百年周期论、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说”均势和平伦理推理法:人性恶的观点流行:马基雅弗里、霍布斯、尼布尔等法律分析法(2)当代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法: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将国际社会分成母系统和若干子系统,相互平衡与作用结构功能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哈佛大学教授梅里安1925年发表《政治学的新方法》,开创了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3)常用研究方法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2.理想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3.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4.新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5.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6.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名词解释1.理想主义学派: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代表人物是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主要观点:崇尚理性和良知,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提倡公开外交;利益可以协调,冲突矛盾不是人类的本性;建立世界政府、保卫集体安全。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较量;人权观的冲突;世界秩序的构想。2.现实主义流派: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主要观点: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实力的抗衡与对比,军备竞赛与核军备竞赛,对国家利益的全球界定和领有,军事同盟的组建,地区的争夺。3.新现实主义学派:背景:1973年的中东战争。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主要观点:(结构现实主义)国家为单一的理性行为体,国际体系是具有无政府逻辑的自助体系,国际体系结构影响国家行为。4.新自由主义学派:背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主要观点:国际社会行为体多元化,军事威胁下降,国际合作领域扩大,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同样重要,国际制度与机制的重要性。5.建构主义学派(20世纪90年代):背景:冷战结束。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主要观点:国际体系中的文化(共有知识、期望、观念等);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体系——认同(Identity)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26.均势理论:产生于1713年乌得勒支和约、1815年巴黎条约。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处于平衡状态。均势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多国家构成的国家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不存在具有合法性的中央权威,生存、安全是体系中国家的首要价值,权力在国家间关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国倾向于制衡对自身构成威胁的具有优势力量的国家。实质与作用:“无奈的选择”,防止霸权出现,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对均势理论的评析:维护了国际体系的稳定和成员国的生存,实施的不确定性,实际运行中的不现实性,是大国操纵和玩弄的权术。7.霸权理论:产生的时间与背景:20世纪70年代。(1)乔治·莫德尔斯基(新现实主义学派)理论:“领导长周期论”代表作:《世界政治的长周期》主要观点:百年周期论;共同特征说—岛国与半岛国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凝聚力和开放的社会结构,经济居于领先地位,具有到达全球范围的军事战略力量;决定因素—革新精神与经济的发达与扩张。(2)罗伯特·吉尔平“霸权稳定论”代表作《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主要观点:五个假说如果一国认为改变现有体系无利可图,体系是稳定的;如果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损失,一国将试图变革;如果扩张到边际成本等于或大于边际收益时,扩张将会停止;如果进一步扩张的成本与收益持平时,维持成本加大;如果不均衡状态得不到解决,体系变化。霸权稳定的条件:革新与经济强盛。衰落与更替的必然性。(3)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后合作论”《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倾轧》。主要观点:霸权是建立国际秩序的前提和条件;霸权与合作的共生性;合作存在的独立性;“公益论”与“搭便车”。8.相互依赖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理查德·库珀:《相互依存经济学》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利与相互依赖》主要观点:在关注问题方面,权力政治集中于高级政治,主要包括安全、均势、势力范围;相互依赖集中于低级政治,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在行为体方面,权力政治主要包括国家特别是以大国为主;相互依赖主要包括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在国家关系方面,权力政治主要解决冲突的“国家利益”;而相互依赖维系的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和国际合作。从国际法则看来,权力政治倡导“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而相互依赖主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武力作用的大小方面,权力政治所起作用大,相互依赖所起作用小。评析:相互依赖性无法取代主权至上的国际体系;代表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相互依赖的实质是小国对大国的依附。9.一体化理论:定义:不同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向同一行为体方向转化的过程、状态和结果。(相互依赖的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戴维·迈特兰尼代表学说联邦主义:主张实现各民族国家政治上的联合;新功能主义:外溢说(spillover),最终建立超国家组织;沟通学说:国际社会内聚力来自成员的“合意”,沟通密切——相互依赖——一体化。评析:从新的视角解释国际关系的内在结构;开拓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研究领域;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10.国际行为主体:制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主要类型:国家行为主体(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世界性政党和宗教组织、个人)11.国家实力:也称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是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重要手段,决定国家对外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12.国家利益的内涵: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是特定国家、特定居民、生存与发展、利益总和。13.世界体系: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14.国际关系格局:某一历史时期内国家战略力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态势和结构。315.国际法: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律、规章制度的总称。16.国际竞争: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为了各自目标,在国际领域相互攀比、相互追赶、相互超越的状态。特征:客观性—不以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普遍性—全方位、多领域,重点转移—军事转为科技与综合国力,可转化性—升级为国际冲突。17.国际合作: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由于利益和目标的一致而接近,进行全面或局部的协调、联合等协力行为。特点:以双边或多边的书面法律文件为基础,以双边或多边的自愿和互利为原则,以相对稳定的国际机制为保证,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18.国际冲突: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由于追求的利益不同或相悖,而引发的抵触、摩擦、对立或对抗状态。类型:一般性冲突—对某国外交行为的不满意或反对,对抗性冲突—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反报,强烈度冲突—为了某种至关重要的利益发动战争。19.集体安全机制:即体系中国家对国家和国际和平与安全提供相互保障。必要条件:共同制定规则、承担义务和责任、具有压倒性强制优势。简答题1.认识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社会(宏观层面)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体系内各大力量间的对比、组合形成格局,体系内运行的机制与规则,构成国际秩序。(2)行为主体(微观层面)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和对外政策、对外行为与对外关系国家的职能、利益、力量构成、外交目标的设定、外交决策的依据与程序、影响因素等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及影响。(3)问题领域的研究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优势: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4)一般规律的抽象与演绎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利益论、综合国力论、外交学、国家对外战略论等边际关系研究:相互依存论、国际冲突论、国际合作论、地缘政治学、沟通理论、博弈理论、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国际体系研究:国际机制论、国际制度论、一体化理论、均势论、建构主义理论等2.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特征有哪些: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和行为能力,追求特殊的区别于他国的自身利益,具有外交的独立和自主性,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3.国家利益的内容和作用。内容:安全利益—保护国家的有形本体,经济利益—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政治利益—体现国家的政治追求和意识形态作用: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4.理想主义学派与现实主义学派的分歧在政治观点上,理想主义崇尚国家和世界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主张恢复国际规范,建立国际普遍安全机构,完善国际法及其职能,加强国家间的相互合作,用理性战胜邪恶,最终实现一种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避免世界战争的悲剧重演;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组织和国际法,与政治权力和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后者是国家关系的核心问题,各国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和不可调4和性,使得国际关系只能用实力和权力说话,道义和说教是行不通的。认为,应该面对现实,为谋求本国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哲学观点上,理想主义主张的是人性善的学说,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应有的性质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协调的,只是由于某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才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良知一旦被唤醒,误解一旦被消除,人类社会仍旧会恢复到和谐友善的美好社会;现实主义崇尚人性恶,认为罪孽而贪权作为人的本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政治家的任务不是改造它、教育人,而是建立一定的政治机制去限制它,把人的好斗倾向减少到最低程度。现实主义认为,抽象的道德原则并不适用于政治行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使作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政治家的行为准则,与文明政体内的个人行为准则不同,为保护本国利益,抵御外侮,政治家完全可以采取不合乎道德的政策。5.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发展关系区别:在国际社会方面,现实主义主张无政府主义,新现实主义主张精确的结构体系。从解释权利看来,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根置于人性,是国家追求的目标,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从国家行为方式看来,现实主义认为国家间互动为主要方式,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社会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发展关系:新现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修补、深化和发展。它与现实主义的比较体现在:(1)新现实主义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即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这是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2)在国际关系的因果关系上,现实主义强调世界是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于一个方向。而新现实主义强调,因果关系是不同的,原因是在国际政治的单位层次和结构层次上两个方向发生的。(3)关于对权力的解释,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植根于人性,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标。而新现实主义则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国家追求的目标是安全,这是对现实主义的重大修正。同时对权力的追求是又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导致的。(4)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但是否认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征性的结构,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自治”是在结构层次上无政府状态的对应物;现实主义强调了国家的异质性,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这一假设是不可取的。(5)与现实主义相比,新现实主义对国家安全竞争的看法要相对乐观一些,认为国际体系并不鼓励国家毫无节制的进行竞争,相反,无政府状态促使国家采取防范措施,使它们维持而不是打破现状。(6)现实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