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麻痹李世强定义•各区域的病变引起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称为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眼外肌),瞳孔扩约肌、睫状肌(眼内肌)。•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眼外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向上、内、下方活动受限,出现复视;•眼内肌麻痹表现为:瞳孔散大,光反射、调节反射消失。病因十分复杂,诊断有一定困难。•病因•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此型较少见,绝大多数为单眼,其原因为发育异常或产伤所致。•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虽较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为多见,但在与眼球运动有关的三对脑神经中,它是较少发生的。临床上动眼神经的分支麻痹较动眼神经麻痹多见。动眼神经上支麻痹较下支麻痹为多见。具体病因包括:•1.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多见•2.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瞳孔常正常单神经反复无波动•3.脑干血管病变中脑和脑桥综合征(Weber综合征Benedict综合征眼肌麻痹-小脑共济失调综合征Nothnagel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个半综合征)•4.肿瘤性中脑和桥脑背侧蝶骨嵴内侧脑膜瘤鞍旁脑膜瘤;松果体瘤垂体瘤颅咽管瘤;颅底转移瘤•5.炎症性痛性眼肌麻痹颅底蛛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6.外伤性•7.先天性单眼发育不良或产伤•8.原因不明性•诊断标准•目前无确定描述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动眼神经支配的眼外肌麻痹出现的眼位异常和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等进行判断,根据其他辅助检查判断动眼神经麻痹的位置并排除眼肌病变。•治疗•1、神经营养治疗•2、大量B族维生素,同时改善微循环治疗•3、针灸及电针治疗•预防•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手段,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找出原发病因,进行具体治疗。•并发症•1、斜视•动眼神经支配数条眼外肌和眼内肌,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病变同侧眼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中一条或数条麻痹,不同的眼肌功能异常会引起眼位改变。•2、上睑下垂•由于提上睑肌是由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麻痹后常会出现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上睑下垂。•3、弱视•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或部分后天性动眼麻痹由于长期上睑下垂造成视觉发育异常形成弱视。动眼神经麻痹的分类•1.动眼神经核上性麻痹•2.动眼神经核性麻痹•3.动眼神经周围性麻痹1、动眼神经核上性麻痹•动眼神经为双侧大脑半球支配,故核上性病变不发生动眼神经麻痹。2.动眼神经核性麻痹•动眼神经位于中脑导水管腹侧中央灰质中,是一个核团,眼内肌与眼内肌神经核分开。眼内肌与眼外肌多不同时受损,支配眼外肌的动眼神经核支配双侧眼肌,故核性很少单独损害一眼,多为双侧完全或不完全性麻痹。由此提示:•如果一侧动眼神经所支配的眼内、外肌完全麻痹,而对侧眼肌完全正常,多为非核性损伤。•如果动眼神经支配的一部分眼肌受损,眼内肌保持正常,同时有对侧眼外肌不全受损,则可能是核性损害。•总之,动眼神经核性病损临床表现特点:动眼神经麻痹多为双侧性、不完全性和其他中脑病损的体症等。•动眼神经纤维自该核发出至脑干前的一段神经纤维病损的特点:因为在此部动眼神经纤维较分散,故表现为不完全性损伤,完全性的损伤少见;此处病变多合并有其附近组织病损的症状与体症,如红核、黑质和该部的锥体系常被损伤。最常见的有以下三个综合征:综合征•中脑背盖综合征(Benedict综合征):动眼神经髓内根丝一部分自红核中穿过,大部分由红核的后侧向内侧迂曲而行,故动眼神经麻痹多为不完全性。因此病变损伤中脑背盖导致动眼神经束和红核受累,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震颤(有节律的粗大震颤、舞蹈和共济失调)•动眼神经与锥体交叉综合征(Webersyndrome):本征在中脑病损中为最常见的一种,病变位于中脑腹侧和大脑脚底部,如肿瘤、炎症和外伤等。临床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眼肌麻痹-小脑共济失调综合征(Nothnagel综合征):损伤位于中脑背盖偏外导致红核、动眼神经、小脑上角联系纤维受累,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震颤+小脑共济失调。动眼神经核性和核下性的病损鉴别•动眼神经核群在中脑内分布的区域较大,因此核性病损时眼肌呈不完全性麻痹,瞳孔扩约肌往往不受影响,由于两侧动眼神经核在中脑内相距很近,故核性损伤常为双侧动眼神经麻痹,或呈不完全性麻痹。核下性动眼神经麻痹常为单侧且都为完全性。3.动眼神经核下性(周围性)麻痹•动眼神经从脚间凹出颅,行于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后交通动脉外侧。沿蝶鞍后床突外侧穿出硬脑膜入海绵窦,沿该窦外侧壁上缘前行,经眶上裂出颅,入眼眶支配眼外肌。上述通路任何部位病变均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多为完全性麻痹。常见疾病•1、动脉瘤动眼神经出脑干后穿行于大脑上动脉与小脑后动脉之间,此处的动脉瘤压迫或破裂可致动眼神经麻痹。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界处易患动脉瘤,亦可导致动眼神经损伤。•2、海绵窦综合征由于第III、IV、VI、V1脑神经穿出脑干后,通过海绵窦的外侧壁,因此海绵窦病变可引起以上脑神经麻痹,其原病因多为海绵窦血栓形成,常为面部、鼻窦、眼眶等感染性疾病扩散而并发海绵窦感染综合征。•3、眶上裂综合征第III、IV、VI、V1脑神经穿出海绵窦后,经眶上裂进入眼眶内,因此眶上裂综合征与海绵窦综合征在临床表现基本相同而不易区别。但外展神经早期受损为眶上裂综合征的特点。因为外展神经位于III、IV、V1脑神经的内侧,故海绵窦综合征外展神经受损相对较晚。该病的病因多为骨折、肿瘤、出血等。•4、眶尖综合征由于视神经位于眶上裂的内侧,两者相距较近,特别是眶尖处,两者几乎合并在一起,因此眶尖部的肿瘤和炎症病变除表现为眶上裂综合征的症状外,还有视神经病损的症状。•5、糖尿病合并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眼肌麻痹可见动眼、外展、滑车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占多数,可能是动眼神经受大脑后动脉、眼动脉分支及硬脑膜下垂体动脉血液供应,其侧支循环不丰富,当出现血管闭塞时,神经内膜微血管继发性缺氧易致动眼神经受损。•6、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本病典型的临床特征为:(1)一侧球后或眼眶剧烈疼痛;(2)颅神经受损有III、IV、VI,三叉神经第I、II支损害,瞳孔和视神经可有损害;(3)症状可持续数天或数月;(4)间隔数日或数年后复发;(5)除外海绵窦附近病变;(6)类固醇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