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书题目上海电力大学核电341班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姓名陈仰专业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班级2018341学号20181296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提纲一、调查目的准确了解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把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水平和规律,发现存在的不良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二、调查对象自动化工程学院2018341班,共25人。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2、访谈调查四、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1、大学生课余时间主要安排在哪些方面2、各类活动在大学生课余时间所占时间比例3、分析产生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上的问题的原因五、调查成果1、调研小组每位同学各自完成一篇调研报告2、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一份PPT3、推举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PPT,做交流发言,介绍调研经验和成果六、小组成员及分工小组成员:陈子涵陈仰姚俊晖分工:陈子涵制作调查问卷陈仰整理调查信息姚俊晖分析调查问题七、时间安排第8周之前,确定调研小组成员名单,选定调研题目第9——10周,讨论调查问题,制作并完善调查问卷第11周,选取合适的调查对象,发放并回收问卷第12周,整理问卷及访谈记录,分析数据第13——14周,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记录及收集的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调查报告第15周,准时上交社会实践作业教师评语:1)题目中“大学生”范围应明确。2)破题除了“课余时间安排”,还可了解如“平均每天课余时间多少”,“课余时间活动地点”等方面展开。一.选题的意义:通过对核电341班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调研,了解其对于课余时间的利用方式及看法,并从中推论出普遍大学生对于课余时间的统筹安排,分析原因。二.调研前的准备:(1)破题:1.核电341班人数基数较小,推论存在一定的误差。2.课余时间安排的调研数据能够间接体现大学生生活的精神状态及自我规划。(2)调查对象:上海电力大学2018341班大学生。(3)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2.访谈调查。三.调研过程:首先,由全体组员构思并制作调研问卷,然后对班级同学统一发放问卷进行调研,最后回收并统计问卷调研数据,总结并归纳调查结果,完成实践报告。在发放线上调研问卷的同时,按男女比例随机的抽取一部分班级同学进行访谈调查,通过询问相关课余时间的问题,分析大学生课余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四.资料的归纳与分析过程:表一.平均每天课余时间:表二.课余时间活动安排:表一,表二数据归纳:通过表一,表二数据可知,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平均分配段集中在1~5小时左右,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相比于学习更愿意将宝贵的课余时间分配到上网,睡觉,校外游玩等休闲娱乐方式上,而分配到社团活动及打工经历等社交活动的时间甚至没有。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在于对自我放松的强烈渴望。刚刚经历过所谓的“艰苦高三”的磨练,再加上社会普遍认知:“到大学就轻松了。”的催眠,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反馈即是对以往艰辛劳苦的自我安慰,也就是所谓的心态放松。他们认为努力的回报时期到来了,在大学中就是应该放松与欢乐,去挥洒属于他们的青春。但这明显是情绪化的反应。刚进入大学,少了父母的叮嘱,老师的督促和社会的要求,大学生在保留了原有高三要好好听课习惯的同时,却也逐渐发现大学是更加自由的生活。时间的自由分配和大学生的放松心态便导致了将时间浪费在网络和游戏上的结局。社团文化和勤工俭学等校园活动对刚进入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事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度的衰减,便也逐渐淡出了大学生的视野。课余时间中学习的比例也较高,不可否认肯定存在勤奋刻苦,清楚自己目标的大学生,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挂科”的学生底线和社会认识占据高比例的主要因素。表三.课余活动感受:表三数据归纳:超过一半的人想要改变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却一直没有尝试去改变。也有大概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的课余安排十分充实,并十分满意自己的课余活动安排。分析:对于满意自我安排的大学生,如果能做到不后悔就足够了。重点是想要去改变,但却无从下手的学生。通过表一和表二的分析可知大学生一方面仍拥有之前的理想与底线,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经受着各式各样诱惑的考验。理想与底线致使他们想要去改变,但诱惑却成为了阻碍他们改变的最大敌人。余以为究根到底,大学生的主观因素即内因,应占重点。对于大学生自我课余时间的安排其实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的一个重要体现,它背后蕴含的自律意识恰恰反应了大学生本身的目标和毅力。而正如数据证明的那般,当大学生面对自身要求和客观事物的矛盾时,大学生往往输给了物质享受,而降低了自我要求。自我意志脆弱的认知和自我要求的一再降低进一步使得大学生想要做出改变,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其结果也可想而知。五.最终的结论与提议:结论:通过调研问卷的数据和分析,我们知道虽然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为充足,但实际的利用效率不高,缺乏能够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和扩大人际交往的社交活动。而大学生本身对于自我发展的认识不足,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意识。只有较少的一部分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珍惜时间和不情绪化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综合各项数据,部分大学生的生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提议:1.大学生要学会尝试每天改变一点,并慢慢的形成习惯,在一天天积累中改变就会产生。2.班级组织集体活动并发出号召,呼吁更多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参与一些集体的社交活动或研学讲座。3.学院可以通过部门的形式举行大学生集体活动或比赛,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提供更多选择。4.学校可以以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作为奖项的一条评定标准。《寻找英雄老兵蒋庆泉》观后感“疆场吾失态,友失我还在;失阵陷囹圄,战俘名声坏。”消瘦的面庞、深刻的皱纹……这是一位看起来极为普通的老人,可当你凝视他的双眼时,会发现,那是一双多么坚韧睿智的眼睛啊!很多人都看过电影《英雄儿女》,在银幕上,那个大喊“向我开炮”的王成,既是当年人民群众也是当代青年心目中的英雄。没错,前面提及的那位老人就是“王成”的原型蒋庆泉。老人今年已经90岁高龄了。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他表示,当第一次看到电影《英雄儿女》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在讲述他的故事,但他不能承认也不敢承认。谈到他亲身经历的那场战争时,他说:“那场战争打掉我的青春,打没了我的一切”。他只是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世界和平,永远不再有战争。战争对像蒋庆泉这样的英雄老兵所遗留的伤痕无疑是苦痛的,但老兵的英雄气质是不会被战争所折服的。蒋庆泉在纪录片中这样说道:“王成牺牲了,而我还活着,我有过被俘的经历,我不想给英雄抹黑。”在我们的宣传里,塑造的英雄是不可以有任何瑕疵的,这也是蒋庆泉在一个长时间段无法得到认可的重要原因。但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人之所以能成为英雄,那是他身上有耀眼的光环足以让人们淡化他的瑕疵。就冲着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抱着必死决心喊出的那句“向我开炮!”,蒋庆泉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蒋庆泉所代表的,是一位英雄老兵的荣耀,是一名党员的自尊,更是一个时代人民精神的强大体现。不论当时的人们如何评定,一位英雄的成败功过,最后时间都会给予他最好的答案。社会实践报告书题目上海电力大学核电341班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姓名陈仰专业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班级2018341学号20181296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提纲一、调查目的准确了解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把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水平和规律,发现存在的不良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二、调查对象自动化工程学院2018341班,共25人。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2、访谈调查四、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1、大学生课余时间主要安排在哪些方面2、各类活动在大学生课余时间所占时间比例3、分析产生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上的问题的原因五、调查成果1、调研小组每位同学各自完成一篇调研报告2、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一份PPT3、推举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PPT,做交流发言,介绍调研经验和成果六、小组成员及分工小组成员:陈子涵陈仰姚俊晖分工:陈子涵制作调查问卷陈仰整理调查信息姚俊晖分析调查问题七、时间安排第8周之前,确定调研小组成员名单,选定调研题目第9——10周,讨论调查问题,制作并完善调查问卷第11周,选取合适的调查对象,发放并回收问卷第12周,整理问卷及访谈记录,分析数据第13——14周,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记录及收集的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调查报告第15周,准时上交社会实践作业教师评语:1)题目中“大学生”范围应明确。2)破题除了“课余时间安排”,还可了解如“平均每天课余时间多少”,“课余时间活动地点”等方面展开。一.选题的意义:通过对核电341班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调研,了解其对于课余时间的利用方式及看法,并从中推论出普遍大学生对于课余时间的统筹安排,分析原因。二.调研前的准备:(1)破题:1.核电341班人数基数较小,推论存在一定的误差。2.课余时间安排的调研数据能够间接体现大学生生活的精神状态及自我规划。(2)调查对象:上海电力大学2018341班大学生。(3)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2.访谈调查。三.调研过程:首先,由全体组员构思并制作调研问卷,然后对班级同学统一发放问卷进行调研,最后回收并统计问卷调研数据,总结并归纳调查结果,完成实践报告。在发放线上调研问卷的同时,按男女比例随机的抽取一部分班级同学进行访谈调查,通过询问相关课余时间的问题,分析大学生课余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四.资料的归纳与分析过程:表一.平均每天课余时间:表二.课余时间活动安排:表一,表二数据归纳:通过表一,表二数据可知,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平均分配段集中在1~5小时左右,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相比于学习更愿意将宝贵的课余时间分配到上网,睡觉,校外游玩等休闲娱乐方式上,而分配到社团活动及打工经历等社交活动的时间甚至没有。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在于对自我放松的强烈渴望。刚刚经历过所谓的“艰苦高三”的磨练,再加上社会普遍认知:“到大学就轻松了。”的催眠,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反馈即是对以往艰辛劳苦的自我安慰,也就是所谓的心态放松。他们认为努力的回报时期到来了,在大学中就是应该放松与欢乐,去挥洒属于他们的青春。但这明显是情绪化的反应。刚进入大学,少了父母的叮嘱,老师的督促和社会的要求,大学生在保留了原有高三要好好听课习惯的同时,却也逐渐发现大学是更加自由的生活。时间的自由分配和大学生的放松心态便导致了将时间浪费在网络和游戏上的结局。社团文化和勤工俭学等校园活动对刚进入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事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度的衰减,便也逐渐淡出了大学生的视野。课余时间中学习的比例也较高,不可否认肯定存在勤奋刻苦,清楚自己目标的大学生,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挂科”的学生底线和社会认识占据高比例的主要因素。表三.课余活动感受:表三数据归纳:超过一半的人想要改变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却一直没有尝试去改变。也有大概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的课余安排十分充实,并十分满意自己的课余活动安排。分析:对于满意自我安排的大学生,如果能做到不后悔就足够了。重点是想要去改变,但却无从下手的学生。通过表一和表二的分析可知大学生一方面仍拥有之前的理想与底线,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经受着各式各样诱惑的考验。理想与底线致使他们想要去改变,但诱惑却成为了阻碍他们改变的最大敌人。余以为究根到底,大学生的主观因素即内因,应占重点。对于大学生自我课余时间的安排其实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的一个重要体现,它背后蕴含的自律意识恰恰反应了大学生本身的目标和毅力。而正如数据证明的那般,当大学生面对自身要求和客观事物的矛盾时,大学生往往输给了物质享受,而降低了自我要求。自我意志脆弱的认知和自我要求的一再降低进一步使得大学生想要做出改变,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其结果也可想而知。五.最终的结论与提议:结论:通过调研问卷的数据和分析,我们知道虽然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为充足,但实际的利用效率不高,缺乏能够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和扩大人际交往的社交活动。而大学生本身对于自我发展的认识不足,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意识。只有较少的一部分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珍惜时间和不情绪化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综合各项数据,部分大学生的生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提议:1.大学生要学会尝试每天改变一点,并慢慢的形成习惯,在一天天积累中改变就会产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