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竞争分析方法与实践》学习材料2009年5月本书结构第一篇:理念篇第二篇:环境篇第三篇:流程篇第四篇:模型篇第五篇:体系篇第一篇:理念篇第一章:竞争分析概述第二章:竞争分析工作基本流程第三章:竞争分析工作体系第一章:竞争分析概述1.1竞争情报与竞争分析1.1.1时至今日,国际上关于竞争情报的成文定义已达40种。但简而言之,竞争情报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由此形成的情报和策略。从SCIP的定义可以看出竞争情报有两大特点:它是有关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情报(在关注竞争对手同时还要关注影响竞争的环境);是帮助决策而经过分析加工的信息。1.1.2竞争情报是:帮助决策并经过分析加工的信息;一种工作流程;高层领导直接领导;团体间的充分协作;高度人性化的分析过程。但是竞争情报不是先知先觉,不是数据和表格,不是独角戏,不是新闻和网上言论。1.1.3ADCI--分析驱动的竞争情报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产生信息,而信息必须经过分析并且升华到决策与行动建议才称得上是情报。我们提出的ADCI(分析驱动的竞争情报),其理念是:纯粹的信息并不能为企业带来什么竞争优势;分析要体现在企业竞争情报体系的建设和运作以及整个竞争情报的基本流程当中。第一章:竞争分析概述1.2竞争分析的功能和成功要素1.2.1竞争分析能改善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发现潜在的机会和问题,揭示竞争对手的战略,提高公司的生存机会。归纳起来有三大功能:1)市场预警。竞争分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避免企业受到突然袭击;包括宏观环境预警、行业环境预警、竞争行为预警。2)决策支持。其包括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3)学习比较。有助于实际操作,改善管理方法等,包括移植改善、差距追赶、学习借鉴、标杆比较。1.2.2竞争分析的成功要素1)能力浮上来。竞争情报工作一定要升到企业战略层面,让企业中高层深刻意识到竞争情报的重要性,才能自上而下推动企业内竞争情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工作沉下去。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除了面向战略层面、面向决策、服务于企业高层之外也要面向战术层面、服务于市场、业务、技术等职能部门。3)分析情报比采集更重要。4)全员情报。建立情报的人际网络意味着这是企业整体性的工作,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员工,所以有必要对员工进行竞争情报培训。第一章:竞争分析概述1.3企业竞争分析工作的发展趋势1.3.1基于动态竞争分析的动态竞争战略动态竞争主张从企业竞争行动的视角来探讨竞争战略,其有以下特点:1)动态竞争战略的制定以重视动态竞争分析为基本前提,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制定动态竞争战略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预测竞争对手的能力,消弱和限制竞争对手的能力。2)动态竞争战略强调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公司想要获得高水平的投资收益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充分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竞争情报能力,加强环境预警及竞争对手监测,综合运用博弈论及情报规划等分析方法。3)动态竞争战略的运用需要新的竞争分析工具和方法。4)动态竞争优势的重点是以知识和情报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1.3.2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主要体现在利用企业已有系统软件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分发和共享的效率以及竞争情报软件两个方面。1.3.3电信业的推动。电信业对国内企业竞争分析工作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原因是:需求强烈,独特的行业竞争特点和效果明显。返回目录第二章:竞争分析工作基本流程2.1竞争分析流程规划plan搜集collect处理complice应用apply分析analyze竞争分析工作流程第二章:竞争分析工作基本流程2.2规划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界定情报需求、确定情报方向。规划包括:了解哪些部门哪些人需要搜集分析哪些方面的情报、为什么目的使用,以及需要搜集、分析和提高哪些情报;制定信息搜集计划,包括得不到木屑信息时的应急方案;让用户料及工作进展,使其能够进一步明确其情报需求,以及实践和资源的约束。2.2.1需求调查:为了使竞争情报项目取得最佳效果,企业进行竞争情报项目时,必须加强对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调查,一般包括“3W1H”:what,who,when.how.需求调查的对象:企业决策管理层,职能部门主观及管理人员,其他与企业外部有直接联系或信息交流的员工。需求调查的方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2.2.2制定工作计划。从战略角度讲,竞争情报一般要实现两个基本目标:竞争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趋势、法律法规变化、技术发展情况、政治发展情况及社会经济状况)和竞争对手监测(识别并确定竞争对手、确定监测内容)第二章:竞争分析工作基本流程2.3搜集搜集是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基础,是指通过公开渠道搜集原始信息的过程。2.3.1信息搜集的基本原理:1)信息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凡有交互、交流的地方就有信息教诲。2)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不规则的。一般,在传递过程中,越靠前的信息越有价值,但可靠性越低。3)在信息搜集过程中,不必过于看重商业秘密。4)信息分析是影响竞争情报价值的重要方面。5)竞争情报工作追求有意义的观点,而不是不必要的精确。6)信息的筛选应互为比照。2.3.2信息搜集的渠道和方法。针对不同的信息内容选择不同的搜集渠道是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关键因素。对信息源的分类有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公开信息源和非公开信息源、显性信息源和隐性信息源。二手信息源包括: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一手信息源包括:本企业的员工、企业外部的其他人员、客户、竞争对手的产品和业务等。2.3.3日常信息定制和关键时刻的搜索1)日常信息的定制:现在,传统的情报订制手段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情报订制手段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情报订制手段,但基于信息技术的情报订制应该是将来发展的趋势。2)关键时刻的信息搜集是非常有时效性的,重要程度高。第二章:竞争分析工作基本流程2.4处理处理是一个对原始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的环节,一般适用于信息源众多、唆搜集到的信息海量的情况。1)原始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格式转换--信息的记录--信息的集中--信息的分类--信息筛选--信息的组合。2)信息评级,其不仅有助于分析员根据原始信息的相对价值进行取舍,还能帮助分析人员评价各种潜在的竞争情报源的概括。信息源的可靠性主要有以下方面确定:该渠道过去提供信息的质量;该渠道提供信息的动因;该渠道是否拥有该信息;该渠道的可信度。2.5分析分析是对原始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归纳、推演,使信息转化为情报的过程,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最重要同时优势最具难度的环节。竞争分析要回答:和谁竞争、在哪里竞争、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三个问题。2.5.1竞争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经济、政治政策、技术、社会)、行业环境(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和关键外部因素分析。第二章:竞争分析工作基本流程2.5.2竞争对手分析:该分析主要集中于了解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和竞争策略、具体竞争实力等情况,对进展对手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有助于对竞争格局的把握。竞争对手分析框架包括4种分析要素:未来目标(洞悉对方的目前地位、财务状况、战略策略等)、自身假设(了解其战略位置。强项和弱项)、现行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和企业能力。2.6应用1)应用的原则:情报产品要有效应用须遵从以下原则(适当的扩散原则是指要针对特定用户的特殊需要、合适的产品形式是指要以用户愿意接受的产品形式提供情报、交待清楚资料的来源和出处)2)产品形式包括数据库、新闻月报、竞争对手背景、战略影响表、每月情报简报、形式分析、专门情报总结。汇报形式包括口头汇报、书面汇报、多媒体汇报。且在汇报时要注意不可过分注重报告的形式,对不同的决策者选择不同的汇报形式,最好直接向决策者汇报,或是向影响决策者的人员汇报。3)传播层次只让应该获得情报的人获得情报,不同层次的人员需要不同的信息,因此情报扩散需要按情报金字塔分等级:最高层得到最有深度和价值的情报,而最底层只获得一般的信息。返回目录第三章:竞争分析工作体系3.1一般而言,竞争情报系统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竞争情报系统则专指服务于竞争情报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本书将广义竞争情报系统称为竞争分析工作体系。概括来看,企业竞争分析工作体系应该是将反映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实践状态和变化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并以适当的方式发布给企业有关战略管理人员的组织体系和辅助的计算机处理系统。3.2工作体系的组成3.2.1组织网络:是企业竞争分析工作体系的组织保障和基础。企业竞争分析工作的组织网络的模式有:分散式(按照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和结构来建立)、集中式(设置一个情报中心)、重点式(将接触竞争分析最频繁的重点职能部门作为竞争分析系统的核心而建立的)、独立式(设立一个独立的、自负盈亏、收支平衡的竞争分析部门)、其他。3.2.2信息网络可归纳成以下三个基本部分:竞争情报搜集子系统、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3.2.3人际网络是重要的非公开情报源,是企业获得情报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工具。其可分为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和企业外部的人际网络两大部分。3.2.4运作流程。科学的竞争分析工作是通过高效的工作流程来完成的,主要包括信息流、反馈流、决策流。所谓流程包括两层含义:建立科学的竞争分析操作流程和将竞争分析工作融入到企业的关键获得和业务流程中去。第三章:竞争分析工作体系3.3工作体系的建设总结各国经验,世界级的竞争分析工作体系一般由组织、流程、技术、决策和文化组成,并成为一体化的结构体系。3.3.1建设竞争分析工作体系的步骤根据学者J.Saarelainen的体系建立理论和我国实际情况,本书认为竞争分析工作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调研诊断(了解企业情报工作的现状和需求)、情报源建设(整理、分析和提炼各种信息源)、技能培训、组织与制度建设、软件应用(软硬件配备和分析软件的模块)、实施和运行等步骤。3.3.2关键成功因素。其包括合理的人员配备、决策制定者的参与和支持、良好的情报互动关系、良好的激励机制、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持和高效的信息系统。返回目录第二篇:环境篇第四章:中国电信运营业发展现状第五章:中国电信业的竞争第六章:电信企业的竞争分析第四章:中国电信运营业发展现状4.1中国电信业发展沿革4.1.1放松价格管制阶段:1979-1993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通信部门的主要矛盾是:通信能力严重不足,设备电路数量很少;通信装备陈旧,技术落后;国际通信严重落后,不能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以1979年第17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标志,电信部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通信为中心上来。4.1.2初步导入竞争阶段:1994-1998以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为标志,中国电信业初步进入竞争阶段。在此阶段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4.1.3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阶段:1999-2003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同事国务院也对联通公司进行了重组,当时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共7家电信基础运营商。4.1.4转型阶段:2004至今以2004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提出“从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为标志,我国电信业进入了转型阶段。第四章:中国电信运营业发展现状4.2电信业在我国的地位与作用4.2.1电信业是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之一电信业积极为各个部门、行业和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同道,开展多样化的服务;还是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健康、稳定的发展有利于其他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水平。4.2.2电信业增长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电信业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电信业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对GDP有直接和间接的贡献。4.2.3电信业簇锦社会就业的增加电信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并随着电信产业的延伸二引发的在信息服务业、通讯设备制造业上增加的就业人生都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