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镇头中学宋雪琴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学优生一样重要。尤其在当前学校反思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不让一个掉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近几年的数学中考成绩反映出全县中考数学成绩低分率都在30%左右,有些农村中学甚至更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这样一部分学生群体的数量有增无减,他们表现为或缺乏自信、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或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或在心理上对学习数学有较严重的厌恶感、恐惧感,或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或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如果缺乏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状态,有的甚至很难跟上班级整体的正常教学。本课题着重要解决的问题:调研、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研究如何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课堂内有效的分层教学和课外的恰当的“因材施教”的辅导等,努力促使“学困生”的转化,大面积提高全班整体数学教学质量。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主要内容:(1)农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包括研究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2)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困生、适应学困生,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3)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转变学困生。(4)教学日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2.研究方法:借鉴现代教育理论,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采取跟踪调查法、量化分析法等通过制定计划、方案实施、反思总结等阶段完成。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对学困生基本情况调查1、根据上学期期末数学成绩统计情况确定及格线以下的学生作为摸派对象2、深入具体班级进行调查摸底具体形式:(1)观察学困生的课堂表现(2)查看学生作业情况(3)走访学困生的家长(4)与有典型代表性的部分学困生座谈(二)汇总、反馈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内因与外因主要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总结学困生形成的:①智力因素②非智力因素(三)研读有关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边学习、边思考,做读书笔记,写案例分析(四)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有效对策通过自我反思和平时听课调研时与同行之间的商讨与交流,提出具体措施,博采转化学困生的成功经验,再通过网络进行反馈,用之于教学实践检验效果,以进一步总结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适合本地实际的、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五)形成具体系统的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四、课题研究的结果:1、初步找到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探索出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方法.2、经过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运用以上措施方法对“学困生”实施帮扶、转化,产生的比较好的效果:(1)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正逐步增强。(2)促进了“学困生”的主动发展。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数学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3)通过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看,数学平均成绩在稳步提高,特别是低分率下降幅度较大,说明“学困生”转化工作成绩较为显著。五、课题研究的反思: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本课题研究实施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短暂,研究内容比较肤浅,特别是受调查范围的限制,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判断可能不太全面。2.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学压力重,研究实践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使课题研究仍处在前期阶段。3.教学日记促进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尚不成熟,未形成具体的研究成果。4.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必然是长期的、艰巨的,仍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再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工作,有更新的举措去卓有成效地转化“学困生”。鉴于以上这些问题,我做了深刻反思,计划在课题结题以后,再继续努力针对本课题的后续、深入研究,积极迅速促成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实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篇二:“学困生”转化策略结题报告“学困生”多元转化策略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理论意义有学校存在,有教育存在,学生的发展就会存在差距,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还有一定市场的情况下,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可以说,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并促进他们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领域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所做的重要工作。既然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回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校和班级出几个学困生,不足为奇,但对学生家长来说,把教好学生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学校就有责任把每一个学生教好。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教育论著《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的序言中说:“教育: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这“一切的人”,理所当然也包括学困生。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和转化都存在的许多的差别与问题。针对该问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只是各人表现有所不同。如果给予适当的培养和指导,大部分人都能使八项智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学校教育中,不应该有所谓差生的存在,只有各具特点,不同方向发展的可造就人才。二、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使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最优秀的,要彻底抛弃以往片面的智能观。要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学生,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宽容学生困生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被传统智能观认为是“智优”、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却表现平庸;相反,有不少被认为是“一般”,甚至是“差生”的人进入某一个行业却可能创造出骄人的成绩。所以在在教育中要正视每一位学困生,对他们要有正确的看待和评价.1、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在理解和使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方面有一种或几种基于心理障碍的儿童,可表现为听、说、阅读、思维、拼写和数学计算等方面的不完善;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但又不存在视听和运动缺陷、智力落后和智力障碍,又不包括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处境的不良。2、对研究方法的界定。既然把课题命名为“‘学困生’转化策略实验研究”,那么,就应该在“转化”上下功夫,要想一切办法帮助学困生取得进步,稳定学困生的思想情绪,矫正学困生的人格缺陷,改变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困生学习的方法,肯定学困生的微小进步,使学困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产生质的飞跃。首先要悉心了解。研究者(主要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困生存在差异的原因,以便在“转化”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其次要倾心帮助。研究者(主要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对学困生倾注一颗爱心,要做到与学困生“亲密接触”,深入学困生内心世界,让学困生自己有进步的信心和动力。再次是培养习惯。要从点滴入手,用“滴水穿石”的韧性和毅力,培养学生听课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做笔记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正确对待考试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流利表达的习惯等等。著名教育家曼恩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最后要立足进步。不要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困生都有变化,要用渐进式的变化来培养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自己能成才。在对待学困生的策略上以表扬为主,多赏识学生的进步。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策略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目标指向,主要是结合我校学情,对大量存在的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课堂教学适合学困生的研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对实验对象——学困生严格保密,实验过程要不露痕迹,以免无意中刺伤学生自尊心。1、建立严格、民主、和谐、温馨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此项研究最小的载体是班级,我们在实验班尝试建立严格、民主、和谐、温馨的管理模式,用制度规范学生行为,用魏书生管理班级的经验,进行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馨与和谐,以融入班集体为荣,愿意为班集体的成长出力。2、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的研究。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在每学期初都要给学困生建立跟踪档案,首先找准学生困生存在差异的原因(跟踪表如下),分解给各位任课老师实施相应的转化策略,提倡师生共同写教育随笔,记载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班主任至少每周写出一篇学困生成长个案,任课老师每月写一篇个案,记录学困生成长历程,以积累研究资料。每学期末,对照跟踪表,总结每一位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以制定下一次的转化方案。3、适合学困生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此项研究是转化策略中的重点,没有适合学困生的课堂教学,所有的改革将是一句空话。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明确我校学困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改革那种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接受与否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提问的习惯,研究的习惯。4、进行学困生评价方式的研究。改革传统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尝试以进步论英雄的评价方法,多从正面鼓励学生,使学困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进步的信心。四、课题研究的过程本项实验3年为一周期,分为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年3月~2005年10月)主要工作: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计划及目标体系。2、进行学困生基本情况了解,收集相关资料。3、成立班级管理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个实验组。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11月)主要工作:1、分工探索,建立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立足于严格加民主,目标是温馨加和谐。创设有利于不同学生智力表现的丰富的教学环境,通过观察学困生对材料和活动的表现确认其、优缺点。在此期间,组织教师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实验班级拿出一套适合本班特点的管理方案,课任老师拿出相应学困生转化措施。并进行实施,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2、通过访谈学困生,其他学科老师和家长,了解学困生的兴趣和才能,通过观察学困生与同学朋友的谈话和讨论的情况了解其思维方式和兴趣所在。3、研究一套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困生不同方面的转化,让学困生在课堂上每一分钟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进步。4、制作学困生跟踪调查表,积累教育过程中发现的好的教育案例,撰写个案,积累一手资料,为每一阶段的实验总结报告打下基础。学困生转化跟踪记载表根据该表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根据情况确立转化方案,跟踪对比每一位学好困生的进步与变化,以确定下一步的转化措施。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9月)主要工作:1、整理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集、活动案例集和个案研究集。3、向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申报成果验收。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一)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但实际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