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09课程考试第1页,共5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心:学号:1311120320010姓名:程骄专业层次:浅淡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毛泽东的《实践论》一文写于1937年7月,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虽然它写毛泽东的《实践论》一文写于1937年7月,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虽然它写于几十年前,但现在读起来却还是那么有意义,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还是那么的具有指导意义。认识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明这个问题:“他很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所谓人的才能的差别是由分工掘成的,就是由实践的地位、实践的领域及其广度和深度等等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它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牛顿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09课程考试第2页,共5页完全的知识。《实践论》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认识与实人是有思维、有意识的动物,因而人能够有目的地进行生产劳动,最终才能成为高等动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大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人能够通过劳动使自己的思想变成实在的事物,这就是实践。如果人光有思想而没有实践,那么再聪明的人也只能是一个废人,他将不会对社会有任何的贡献。即使是一个思想家他也要把它的思想通过写作表现出来,不然他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思想家,充其量也只是个空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的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认识与实践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却因此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没有实践,人类社会将不会进步。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增加,人脑中便会逐渐对某一事物有所认识,而这认识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也就是产生正确的意识。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飞跃。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到: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在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践的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使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认识与实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09课程考试第3页,共5页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也只有通过时间才能证明他的认识正确与否。因此,认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事物的认识,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对事物已有的认识来指导实践,使生产劳动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这也正是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我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们的而我则认为认识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双胞胎。认识产生于实践,而又要通过实践来证明其正确性。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无限循环。认识与实说明:1.考核方式:提交电子版小论文(以“学号姓名”作为文件名)2.题目:(任选一题)(1)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2)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谈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3.要求:(1)运用1—2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0分);观点正确鲜明、重点突出、论据翔实、论证有力(30分);思路清晰、逻辑层次分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09课程考试第4页,共5页整体感强(30分);(2)字数不少于2500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09课程考试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