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杀虫剂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油水分配系数:指一种溶质在油相及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该比值小表示亲水性强,该值大表示亲脂性强。二、填空题:5、昆虫中有多种器官具有排泄外来化合物的功能,与杀虫剂排泄有关的有、和等。马氏管、脂肪体、围心细胞6、昆虫体内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和两类。轴突传递、突触传递7、有机磷中毒可用等、等药物解毒,但中毒时间过长,则难以用药物解毒,原因是。阿托品、2—PAM、磷酰化酶发生了脱烷基作用8、目前已知在动物体内至少有、两种乙酰胆碱受体,在昆虫体内为,兼有上述两种受体的特点。蕈毒碱样受体、烟碱样受体、混合型受体三、判断题:1、一种杀虫剂如果脂溶性越强,则触杀作用也越强。(×)2、凡是促使昆虫气门开放的因素如升温、增加CO2浓度等,均有利于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3、2—PAM可解除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中毒。(×)4、苯基氨基甲酸酯杀虫剂苯环上的烃基取代基,以邻位或间位的化合物对害虫的毒性最强,对位的化合物的毒性则较低。(√)5、胆碱酯酶复活剂(如2—PAM类)能解除有机磷药剂中毒,但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中毒无疗效。(√)6、吡虫啉与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间不存在交互抗性问题。(√)7、吡虫啉与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间存在交互抗性问题。(×)8、杀虫剂从口腔进入虫体的关键是必须通过害虫的取食活动。(√)9、一般浓度下敌敌畏对高粱、玉米易产生药害。(√)10、敌百虫在碱性中转化为敌敌畏,毒性增强,所以敌百虫与碱性农药混用,增加效果。(×)11、辛硫磷见光易分解,故不宜在高温天气下使用。(√)12、辛硫磷主要防治地下害虫。(√)13、瓜类和番茄幼苗对马拉硫磷敏感。(√)14、天然除虫菊酯杀虫毒力高,杀虫谱广,对光稳定,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15、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与除草剂敌稗同时混用,扩大防治效果。(×)16、除虫菊酯类农药不宜在高温天气下使用。(√)17、体壁是以触杀作用为主的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主要屏障。(√)18、农药商品标签上,杀虫剂用红色表示,杀菌剂用黑色表示,除草剂用绿色表示。(√)四、单项选择题。21.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体内[1]。①胆碱酯酶;②线粒体;③轴突;④呼吸电子传递2.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体内[1]。①胆碱酯酶;②线粒体;③轴突;④呼吸电子传递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体内[3]。①胆碱酯酶;②线粒体;③轴突;④呼吸电子传递4.鱼藤酮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体内[4]。①胆碱酯酶;②线粒体;③轴突;④呼吸电子传递5.下列农药不属于高毒农药的是[1]。①敌敌畏②久效磷③甲胺磷④16056.毒死蜱的别名[2]。①爱福丁②乐斯本③倍腈松④米乐尔7.下列农药不属于杀螨剂的是[4]。①三唑锡②哒螨酮③噻螨酮④克百威8.下列不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是[4]。①保幼激素②蜕皮激素③几丁质合成抑制剂④性激素9.不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是[2]。①灭幼脲②抑食肼C、抑太保④除虫脲10.触杀性杀虫剂的施药方法以[2]为主。①撒施②喷雾③毒饵④浇灌11、能解除由氨基酸酯类杀虫剂引起中毒的药物有[3]。①解磷定;②氯磷定:③阿托品;④双复磷。12、下列药剂中,第一个商业化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型杀虫剂[4]。①吡呀酮;②杀螟丹;③氯菊酯;④茚虫威。13、有机磷类杀虫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作用靶标是[4]。①神经——肌肉接点;②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③神经细胞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④AChE。14、昆虫接触下列[]杀虫剂,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使其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①灭幼脲;②吡蚜酮;③茚虫威;④吡虫啉。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杀虫剂中作用于昆虫乙酰胆碱受体的有(1、4)。(1)巴丹;(2)氧化乐果;(3)灭多威;(4)吡虫啉;(5)茚虫威2、下列杀虫剂中具有熏蒸作用的有(2、3、5)。(1)丙溴磷;(2)敌敌畏;(3)马拉硫磷;(4)丙硫克百威(5)磷化铝3、下列无内吸作用的杀虫剂是[1]。(1)氰戊菊酯;(2)克百威;(3)吡虫啉;(4)乙酰甲胺磷4、下列具有杀螨作用的药剂有[1、2、4]。(1)喹硫磷;(2)久效磷;(3)溴氰菊酯;(4)石硫合剂;(5)灭多威5、对毒死蜱而言,下列正确的说法有[1、2、3、4]。(1)又称乐斯本;(2)是广谱的有机磷杀虫;(3)具有杀螨作用;(4)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5)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6、对乐果而言,下列正确的说法有[1、2、3、4、5](1)是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2)具有杀螨作用;(3)具有触杀作用;(4)具有内吸作用3(5)具有胃毒作用7、对马拉硫磷而言,下列正确的说法有[1、2、3、4、5]。(1)是有机磷杀虫剂;(2)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3)具有微弱的熏蒸作用;8、对辛硫磷而言,下列正确的说法有[1、2、4、5]。(1)是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2)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3)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4)见光易分解;(5)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9、对敌敌畏而言,下列正确的说法有[1、2、3、4、5]。(1)是有机磷杀虫剂,(2)高效、速效、广谱;(3)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4)能防治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5)持效期短10、对敌百虫而言,下列正确的说法有[1、2、3、4、5]。(1)是有机磷杀虫剂;(2)具广谱性;(3)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4)具内吸和熏蒸作用;(5)对半翅目椿象类具有特效。11、下列药剂中具有杀螨活性的有[1,2,3,4,5]。①嘧螨酯;②甲氰菊脂;③螺甲螨酯;④乐果;⑤三唑磷。12、下列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是[2,3,4,5]。①氰戊菊酯;②克百威;③吡虫啉;④乙酰甲胺磷⑤杀螟丹。六、连线题1、敌敌畏NTX氰戊菊酯Carbs林丹OCI巴丹Pyr克百威Ops2、灭多威安打茚虫威齐螨素高效氯氟氰菊酯万灵氟啶脲抑太保阿维菌素功夫3、灭多威呋喃丹克百威好年冬异丙威叶蝉散硫双威万灵丁硫克百威拉维因4、毒死蜱抑太保涕灭威除尽杀螟丹乐斯本氟啶脲巴丹虫螨腈铁灭克45、敌敌畏AChR吡虫啉口针阻塞氟啶脲GABA突触AvermectinAChE吡蚜酮几丁质合成6、异丙威AChR多杀菌素口针阻塞噻嗪酮GABA突触AvermectinAChE吡蚜酮几丁质合成七、简述题:1、简述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杀虫剂施用后,必须进入昆虫体内到达作用部位才能发挥毒效。一般讲药剂可以从昆虫的口腔、体壁及气门部位进入昆虫体。(一)从口腔进入:路线:口腔前肠中肠血液靶标(1)(2)(3)后肠排泄(1)杀虫剂喷洒在农作物上,昆虫取食农作物,杀虫剂进入口腔;(2)杀虫剂和饵料拌在一起,随饵料进入口腔;(3)内吸性杀虫剂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刺吸式上器害虫取食汁液或咀嚼式口器害虫取食植物,杀虫剂进入口腔。(二)从体壁进入:昆虫体壁是个代表油/水两相的结构,上表皮代表油相,原表皮代表水相。任何一种药剂首先在昆虫体壁湿润展布,才能附着在虫体上,并使溶剂溶解上表皮蜡质,使药剂进入表皮层。杀虫剂附着虫体后首先溶解于上表皮的蜡质层,然后再按药剂本身的油/水分配系数进入原表皮。此外,虽然昆虫整个体壁被硬化的表皮所包围,但是表皮的构造并非完全一致,像节间膜、触角、足的基部及部分昆虫的翅都是未经骨化的膜状组织,这些部位药剂易侵入。而昆虫的跗节、触角和口器上是感觉器集中的部位,这些部位药剂也最容易侵入。就整个昆虫体壁而言,药剂从体壁侵入的部分愈靠近脑和神经节时,愈容易使昆虫中毒,这是由于现用的杀虫剂大都作用于神经系统。(三)从气门进入:药剂由气门气管微气管血液靶标。2、简述影响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及到达作用靶标的因素。1、从口腔进入:5杀虫剂喷洒在作物的表面或是拌和在害虫的饵料中,随害虫取食进入虫体内,从口腔进入虫体的关键是必须通过害虫的取食活动。首先,害虫必须对含有杀虫剂的食物不产生忌避和拒食作用。其次,咀嚼式口器害虫取食时的呕吐现象会影响药剂从口腔进入虫体,作用快的神经毒剂如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即使在处理表皮时也会产生呕吐反应。此外,药剂粒子越细越好,尤其是粉剂(小于20—25um),便于害虫取食进入口腔。2、从体壁进入:由于昆虫体壁具有油/水两相结构,因此:(1)离子型或亲水性很强的杀虫剂难于溶解于蜡质层,不易穿透上表皮,故触杀作用很弱。(2)脂溶性强的非极性杀虫剂易溶解于蜡质而被上表皮吸收,故具有很强触杀作用。此外,表皮的性质也会影响杀虫剂由体壁进入:(1)表皮硬化程度高,穿透就相对困难;(2)刚毛不利于药剂(尤其粉剂)和体壁接触;(3)皮细胞腺、孔道和节间膜等部位容易穿透。3、从气门进入:(1)药剂的理化性质(形态):若是液剂则主要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一般应小于40达因/厘米才能湿润气管(水:73达因/厘米);A、水不能进入气管,因此水溶剂或无湿润剂的水悬剂不能进入气管;水剂中加入湿润剂可降低表面张力,可以进入气管;B、油剂可进入气管,乳剂在水分蒸发后剩下的油球可以进入气管;C、气体可以自由进入;D、粉剂基本上不能进入气管。(2)气门开闭:凡是促使昆虫气门开放的因素均有利于药剂进入,如升温、增加CO2浓度均可促进气门开放。3、简述杀虫剂穿透昆虫表皮的机制。杀虫剂穿透表皮的机制目前有两种意见:大多数人认为药剂从表皮穿透,经过皮细胞而进入血腔,随血液循环而到达作用部位——神经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了可能有部分药剂由血液转移到气管系统,由微气管而进入神经系统。另一种意见是PhilipGerolt提出的(侧向运输)的并被部分人所证实,认为从表皮施药进入昆虫体内,完全是从侧面沿表皮的蜡层进入气管系统,最后由微气管而到达作用部位神经系统。特别是一些非极性化合物,从上表皮蜡层向极性的原表皮扩散时有可能从侧面沿蜡层扩散而进入气管。4、简述昆虫体内各器官排泄杀虫剂的过程。昆虫中有多种器官具有排泄外来化合物的功能。(1)杀虫剂在昆虫体内各种酶系作用下代谢成小分子、水溶性的轭合化合物,被马氏管吸收通过后肠,到达直肠,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2)昆虫体内的脂肪体有类似哺乳动物肝的功能,它能贮存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同时也能贮存代谢外来化合物。由于脂肪体大多裸露在血液中,因此进入血液的杀虫剂很容易被脂肪体吸收,特别是亲脂性强烈的杀虫剂被脂肪体吸收贮存,不但影响实际到达靶标的有效剂量,而且形成在虫体的大量贮存、缓慢释放的现象,这就在时间上给了昆虫解毒的机会,因此毒效大大降低。6现在知道,脂肪体不仅仅是一个贮存器官,昆虫体内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都受它的影响,外来化合物的代谢受它的影响,脂肪体中还有代谢杀虫剂的重要酶类——多功能氧化酶(MFO)(即微粒体氧化酶)(3)昆虫血腔中的围心细胞有肾细胞之称,具有代谢废物和组织碎片的功能。一般认为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分离血液中暂时不需要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又不能被马氏管吸收,可能对杀虫剂的转移、排泄产生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5、试比较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作用机制的异同。正常情况下,Ach从突触前膜的小泡释放后,扩散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和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后引起新的动作电位,然后及时地被AchE催化分解灭活。相同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都在于抑制了AchE的活性,使得Ach不能及时分解而积累,不断和AchR结合,造成后膜上Na+通道长时间开放,突触后膜长期兴奋,从而影响了神经兴奋的正常传导。区别:有机磷杀虫剂对AchE的抑制依赖其大的K2和小的K3,即形成磷酰化酶。K+1K2K3PX+EPX·EPEE+PK—1X不发生该反应是不可逆性抑制。氨基酸酯类杀虫剂对ACHE的抑制主要依赖于其小的Kd值(Kd=K—1/K+1)K+1K2K3E+CXE·CXE·CE+CK—1X即依赖于和AchE形成比较稳定的复合物,反应是可逆性抑制。也就是说,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C·X)与AchE通过疏水作用结合成稳定的复合体是抑制AchE的主要原因,氨基甲酰化反应是次要原因。但AchE被抑制如何造成昆虫死亡,这一点尚未研究清楚。在高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