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及主要观点。人本主义(1950至今)创始人:马斯洛。主要观点: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区别。精神分析(1900至今)创始人:弗洛伊德。主要观点:儿童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2、心理学的主要任务(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描述与测量、解释与理解、预测、控制。关系:它们之间是层次递进的关系,正确的描述和合理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有合理的解释才有正确的预测,才能做出合乎预期的控制。3、感觉的规律和知觉的特征。感觉的规律:感觉对比,感觉适应。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大小、形状、明度、亮度恒常性)。4、注意的类型、特点及四个品质。类型: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5、遗忘的含义、规律及原因。含义:对于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规律:先快后慢。原因(影响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②学习程度;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④记忆的线索。6、如何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1.及时复习2.多样化复习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4.阅读和尝试回忆交替进行5.根据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6.合理分配记忆材料,避免干扰。7、想象的定义和类型。定义:在人脑中将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类型:无意想象:梦。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10、思维的特点、思维的分类及思维的过程。特点:间接性、概括性。分类:⑴根据思维的中介物分类:直观动作思维:实际动作为中介物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以事物的表象为中介物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以语言为中介物,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成人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⑵根据思维的方向分类: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⑶根据思维过程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类:直觉思维: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测或判断的思维。分析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⑷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类: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11、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12、情绪调节的策略。1,认知转换法:情绪ABC理论;非理性信念(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理性情绪行为疗法2.情绪宣泄法(哭,笑,说,写,听,动)3.自我安慰4.自我暗示5.自我放松6.注意转移13、分析自己的压力的来源及应对方式,如何有效管理压力。压力来源:人际方面,学习方面,未来前途方面,与父母交往方面,经济方面,恋爱与性方面。应对:积极性应对模式:主动认知应对模式,主动行为应对模式,回避型应对模式。指向性应对方式:问题指向;情绪指向。如何管理:1.寻找化解压力源2.改变认知3.主动寻求社会支持4.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15、动机冲突的类型及如何对待动机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处理动机冲突: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②了解自己的动机;③果断做出选择;④掌握解决冲突的具体方法。16、人格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是个体在一定的遗传素质基础上、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或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基本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17、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1)胎儿环境(2)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民主型,权威型,溺爱型,放任型);父母之间关系及榜样作用;家庭结构(3)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班风,校风,同伴;教师(4)社会文化18、人格评鉴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自我问卷法(MMPI,16PF);投射法(罗夏墨迹,主题统觉)1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1、什么是自我意识?如何培养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及调控。如何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自我体验,持续的自我提升22、外向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的特征。外向:将心理活动投注于外部,喜欢交际,开朗热情,健谈,易怒同时易于平息,容易冲动,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而非独处。内向:将心理活动投注于内部,谨慎小心,敏感,不善交际,性情孤僻,生活规律性强,遵守秩序,对人经常保持一定距离,常持悲观态度。23、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5、如何看待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心理表现有哪些?⑴如何看待心理异常:1.心理异常是一种常见现象2.心理异常并非是可耻的病症3.心理异常是可以治疗的4.全社会都要关爱精神病人5.心理异常是可以预防的⑵心理异常时的心理表现:①痛苦感;②心理——生理机能紊乱;③我向关注;④异常心理固着。(心理固着是个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某种想法困扰,不知如何处理,又无法排解的心理现象。)26、什么是社会认知?常见的社会认知效应有哪些?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认知,是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接触中,根据他人的外在行为,推测与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动机和意向的过程。。常见的社会认知效应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投射效应、宽大效应。27、非言语符号系统包括哪些内容?。非言语符号系统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身体接触、姿势与装饰、空间距离、目光。28、如何应对人际冲突。1.建立合理的冲突观(1)承认人际冲突存在的必然性(2)树立从人际冲突中学会成长的心态2.用合适的方法步骤应对人际冲突。步骤:相信一切冲突可以解决。客观了解冲突的原因。具体描述冲突。向别人合适自己的描述是否客观。提出可能的解决冲突方法。逐一评价办法,选出对双方都有益的方法。尝试使用最佳方案。评估方案实际效应29、大学生人际心理问题的原因。1.认知偏差(人际关系的不适宜认知;不发觉自己使用的糟糕的认知策略)2.情感不和3.沟通不畅4.不良人格5.社交事件30、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分类。含义: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活动,以提高效率的任何活动。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和调控方式。分类:教育心理学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