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武进四季新城幼儿园薛燕芬213161《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的确,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加以引导,我们就会感受到孩子的快乐与成长。关注个体——体育游戏的观察实录:警察叔叔来了体育游戏“小汽车”是我自己创编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手里拿一个自制的红绿灯标记牌,让幼儿根据红灯停绿灯行的口令,看标记牌做相应的动作,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这个游戏深受我们班小朋友的喜欢。第一次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时,幼儿们都跃跃欲试,“小汽车”的方向盘握得紧紧的,我一发令,三十几辆小汽车在操场上开了起来。我举起了“红灯”,并大声喊道:“红灯!停!”但是很多小汽车都控制不住依旧向前跑着,于是我第二次喊道:“红灯!停!”并做出了停的动作,这时又有少数“汽车”停了下来,不过仍有个别的“汽车”不受控制,肆无忌惮的开着。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快停!红灯了!警察叔叔来了!”这一喊还真管用,那些不受控制的“司机”终于停了下来,看来幼儿对警察叔叔还是很敬畏的。于是,我将幼儿集中在身边,重申了一下游戏规则,告诉幼儿如果违反“交通规则”,“警察叔叔”就要来了。第二次游戏进行的果然比第一次顺利,很多幼儿一听见“红灯停”都停下了脚步,陈振宇、赵梓杰是班上的比较容易兴奋的幼儿,一遇到这种情况,压根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可是,平时乖巧的小宝、怡怡也比较兴奋,较难控制自己的动作。这让我发现了幼儿不为人知的一面。于是,“警察叔叔”又来了一次。于是我重复着上述的步骤,反复的强调游戏规则,反复的进行游戏,终于幼儿慢慢的看见“红灯”会停下了,虽然个别宝宝还是会被“警察叔叔”抓住一下,但是对游戏的规则明显了解多了。教师的反思:体育游戏活动最容易发现幼儿个性,幼儿在参与体育游戏活动时由于被活跃的气氛带动,因此精神比较放松,能使幼儿主动的融入游戏中,这时幼儿就会将平时在家里的表现都呈现出来。教师便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更深入的了解幼儿,让幼儿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在老师面前,让幼儿更喜欢幼儿园的生活,从而帮助幼儿改善幼儿的不足之处,让幼儿的全面发展。从“红灯停绿灯行”这个小游戏中,让我感受到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帮助不仅仅是可以让幼儿锻炼四肢的灵活性,提高幼儿的控制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而且可以让教师更了解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指导。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和幼儿们玩更多更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每天都在快乐中度过,同时让自己更多的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每一个细节——智力游戏的观察实录:谁拿走了小铃今天下午我组织小朋友做了一个游戏“谁拿走了小铃”,游戏的规则是:用碰铃做道具,幼儿围坐在一起,老师让小朋友全部闭上眼睛,悄悄把小铃给一位小朋友,然后让那位小朋友把小铃碰三下,接着让扮演小狗的小朋友来猜小铃被谁拿走了。游戏开始了,我没有提出所有的幼儿把手放在后面的要求。但上来猜的小朋友都没有猜对,于是我请了佳佳,结果他一下子猜对了,我们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他笑着说:“看见哪个小朋友把手藏在后面就知道了。”我恍然大悟。于是,接下来的小朋友都变聪明了,也利用这个办法猜出了拿小铃的人。玩了一会儿,小朋友又猜不出了。这时我发现没有拿到小铃的小朋友也故意把手放在后面来迷惑猜的人,而拿走小铃的小朋友更厉害,把小铃藏在背后,把手放到前面来了。这样一来,小朋友猜的难度大大增加。看到这个情况,于是我也参与到了游戏中,第一次猜的时候,我故意猜错了一次。到第二次猜时一次过关,孩子们激动极了,我还“偷偷”地告诉了他们我猜到的小秘密(看小朋友的表情等),鼓励他们再猜。结果,他们果然也很聪明地猜对了,然后我再鼓动他们把秘密再传给小朋友,这样游戏又进入了一个高潮。教师的体验与感触:本来,在游戏过程中有一个“所有的孩子都把手放在背后“的要求,但是我考虑到对小班孩子来说,也许难度太大了,也许孩子会因为不容易获得成功而放弃。结果证明我的调整是正确的,因为我没有提出这个要求,能猜出的孩子也不多。在这个游戏中我也发现幼儿观察得非常仔细、细微,当同伴获得成功后会自动增加难度,刺激着同伴。在他们需要进一步动脑筋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时,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及时给予了孩子鼓励。当出现难度后,孩子们觉得难以获得成功时,我又作为孩子们的玩伴参与到游戏中去,让孩子一起为我的成功激动,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游戏的欲望。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也许就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动人之处。关注随机教育——数学游戏的实录:排椅子今天数学课的内容是比较多少,活动目标是让幼儿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一开始我按照预设的教学过程,集体教学时用小鸡吃小虫的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一一对应,然后帮助幼儿学习观察谁多谁少。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我发现一些能干的小朋友在排图片的时候,先把小动物排成了一排,然后再把小动物吃的食物一个一个对应到小动物的下面;还有刘家豪等几个小朋友他们操作的时候,是按一个动物吃一种食物这样的顺序排列的。通过这两种排序的幼儿很快就比较出了谁多谁少。同时我也发现还有部分小朋友拿到图片后就一会上面排几张,一会下面排几张,没有真正理解一一对应,结果在比较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课后,我在思考:有没有更加具体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比较呢?午饭后,我看见殷楚翔、陈振宇等几个小朋友把小椅子一个接一个排成了一排,玩开汽车的游戏。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也搬着椅子参与到了游戏中.这时闵吉昊小朋友看见小朋友玩的很开心,就去抢张凌宇的椅子,也想参与到游戏.张凌宇就对他说:“每个人一张椅子,你自己去拿。”“是呀,每人一张椅子,这不就是一一对应吗?我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帮助幼儿理解‘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呀。”于是我让幼儿把小椅子排成小汽车上座位的形式,这里我通过提问“现在我们小朋友和椅子是怎么样的?”帮助幼儿理解了一样多。然后设计了一些乘车到什么地方去,我当售票员,当我说:“小汽车到了肯德基,谁要下车?”小朋友听了很高兴,抢着说:“我下车我下车”…这下之前排好的小椅子全空了,原本我想问的问题:“小朋友和小椅子比,谁多谁少?”这下没法问了。于是我改变了问法,我选择了其他小朋友不感兴趣的地方报站,有的小朋友没有下车,于是当我问:“谁多谁少?”的问题后,我让刚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幼儿来回答,这些小朋友有了亲身的体验很快就回答了出来。小朋友都知道乘车每人一个座位,所以在比较的过程中,小朋友很快掌握了谁多谁少。通过这个游戏环节,既让小朋友对于比较多少有了进一步巩固,也让小朋友学习了进行比较的更多有趣的方法。教师的体会:在以往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基本上都是很单一的让幼儿通过桌面的操作来掌握新授内容。而从今天的教学活动效果来看,让我深深体会到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因为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关注生活——点心活动中观察实录:吃饼干学数数早晨晨间活动后,小朋友们都在安静地等待吃点心。我把放了饼干的盘子一一放在每张桌子上,这时我听见佳佳对旁边的马昱成说:“盘子里有6块饼干。”(佳佳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我刚想说话,却见马昱成也学着佳佳的样子,把盘里的饼干一块一块分开,数了数说:“现在还有5块(已有一个小朋友拿了一块)。”我吃了一惊,因为在前两天的数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练习点数5以内的实物,每一次马昱成都不能正确拿出实物,也不能说出总数,为什么今天一下子就数对并说对了呢?于是,我想再试一试,我把点心盆里的饼干给又拿掉了一块马昱成马上说:“现在是4块。”马昱成今天的表现让我感到很意外。教师的分析:事后,我对马马昱成在两种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分析。我发现集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很丰富,一般要进行三四种不同物体的数数练习,每种操作活动的时间很短,而围绕数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情景不一定是每个孩子感兴趣的,这样一来,一些注意力不集中、反映慢一些的孩子就跟不上节奏,完不成学习任务。而生活中的学习活动是与每个孩子息息相关的,吃东西每个孩子都喜欢,吃的东西的大小、多少,孩子们都很关心和在意,吃点心的气氛很宽松自然,所以马昱成能很快地说出饼干的数量。点心的品种每天不同,孩子进餐的数量也不同,正是让孩子进行数数练习的最好的实践活动。在以后吃点心的时候,我不再是让老师给孩子分点心,而是让孩子们按规定数量自己取点心。这样,一个枯燥的数数活动就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轻松自然地进行了,孩子点数实物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感知数学现象,既可以让孩子们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又可以逐步提高孩子们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用”这一教育目标最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