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一、改革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52号)的精神,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跳出“学科本位”的误区,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旅游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政治理论修养和综合文化素质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旅游企业一线服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二、改革的具体目标1、以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改革课程体系,加强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强化“双证书”制度。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5、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6、加强校内外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高档次专业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二、改革的基本内容1、通过与市场对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0号)精神为指导,坚持就业导向,主动对接岳阳旅游产业,产学深度合作,工学紧密结合,培养岳阳旅游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岳阳凭借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美誉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重点产业政策的优势,已逐渐成为湖南省主要的旅游区之一与华中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目前,全市拥有36家旅行社,20多家涉外星级酒店,旅游经济发达,高素质技能型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紧缺,特别是高素质导游、旅行社营销-外联、旅行社计调、酒店高素质服务员、前厅、客房、餐厅基层督导人员等人才短缺,且流动大,给旅行社、酒店的发展带来极大不利,也严重影响了岳阳旅游业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面向岗位主要是旅行社导游、旅行社营销—外联、酒店前厅客房餐厅服务员、领班、主管。2、分析职业核心岗位与工作过程,明确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调查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了解岗位工作过程、任务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旅行社的业务流程为:外联组团——计调采购——导游带团,三个部门是旅行社的核心部门(岗位)。酒店的业务流程为:前厅接待——客房——餐饮,三个部门是酒店的核心岗位。3、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准员工——职业人”的人才培养方式。前两学年主要安排了理论教学(并每学期安排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最后一学年主要为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在长期的顶岗实践中,通过全真的职业环境边学习边工作,验证所学知识已成为实践教学的最低目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只是中级目标,而独立工作能力和应用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才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也完全成为可能。具体见下表: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表阶段时间分配岗位角色任务校内学习2年旅行社导游、营销、计调、酒店前学生、准员工旅行社导游、营销、计调、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员、厅、客房、餐饮服务员、领班领班校外顶岗实习1年旅行社导游、营销、计调、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员、领班准员工、职业人旅行社导游、营销、计调、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员、领班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特点,并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课程体系。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在对本专业就业岗位(群)和岗位(群)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课程,并不断根据市场和行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变化来调整课程体系,使之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的。即按照“市场调查与论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商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岗位(群)→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应的课程→课程体系”的过程建立的。(2)按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设计课程模块。技术高于技能,除包含有动作技能外,还有更多的智力成分,具有一定的复合性和综合性特征。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要求,这里所讲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也是创业能力。据此,我们按以下模块来设计课程体系:第一是人文素质模块,主要包括政治、体育、语文/应用写作、军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第二是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英语、普通话等;第三是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包括旅游概论、旅游接待礼仪、汉语言文学、中国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旅游美学等;第四是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旅游政策法规、现代饭店管理、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英语、顶岗实习和毕业作品(论文)及答辩指导等;第五是专业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基础会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营销等。通过这五个模块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素质与能力、专业技能与考证进行全面的教育,力求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职业生涯发展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3)按照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与理论教学体系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感性—理性”、“外化--内化”逐渐升华的过程,因此,实践教学体系也应遵循由简而繁、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即先通过岗位体验认知岗位、认知职业,再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与岗位综合实训,最后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当然,在每一个实践教学项目中,不是单纯的实践,同样穿插有必要的理论教学。将“教、学、做”三位一体化,学生在每一个接触新知识的阶段都存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能力形成也是一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螺旋上升的过程。具体途径有:第一,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如,专业见习(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技能实训(在模拟导游厅、模拟客房、实习餐厅进行)、课程实习(导游实习)、综合实习(酒店实习、旅行社实习)、顶岗实习(最后一学年)。第二,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前两学年除理论教学外,每学期都安排有相应的实习或课程设计,第三学年则主要用于实习、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每项实践环节都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配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每个实践环节将充分利用校内外、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的人员、设备和技术优势,并结合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课、讲座、示范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实践更具实效和质量。每个实践环节都设有严格的考核标准,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第三,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理论教学支持实践教学。由于我们制订教学计划采用了面向岗位能力的分析方法,在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育人模式,在学时分配上,实习、实训与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总学时达到49周,因此,可以说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是在实践中完成学业的。由于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而且完全面向岗位,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因此,可以较好地实现培养目标。5、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已具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之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正在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同时,我们更注重校内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将大力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拟新建多个专业实训室和实践基地,使得学生在校内就可接受全套的实践教育和能力培训。6、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本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分不开,因此需要大力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将通过轮训的方法,经常送出一些教师参加短训班的学习,并积极与一些实力较强的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使教师参与他们的实践工作,学习最新技术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还准备充分利用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优势,直接请实习基地的一线人员来我校指导教师和学生,或让教师直接参与实习基地的具体工作,接触实际问题和应用,了解社会需要和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专业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和技术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