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1.单位换算0.5MΩ=Ω,30V=kV.2.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的.3.如图所示器材的名称是,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4.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5.如图所示装置用来演示气体的扩散现象,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较长时间后,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均匀.演示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选填“上”或“下”)方,其原因是.6.一台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正常工作时的转速为1800r/min,该内燃机每秒共经历了个冲程.7.某小组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作出它们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J/(kg•℃).8.如图所示,三个灯泡是相同的,当开关闭合时,三个灯泡亮度相同,电流表A3的示数为0.2A,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为A,A2的示数为A.9.如图所示电路中,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当S闭合后,为使两灯能发光,图甲处接表,乙处接表,其中甲表测量的物理量是.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1=20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流表示数是0.3A,若再闭合S1,发现电流表示数增大了0.2A,则通过R2的电流为mA.若将R1与R2并联以后等效为一个电阻记作Rx,你认为R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1.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经该选项的标号填入括号内)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不一定减小C.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12.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首先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子或做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以下关于布朗运动解释中,不符合分子动理论观点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B.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不断撞击花粉颗粒D.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13.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A.冷天搓手取暖B.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C.烧水时水温升高D.下滑时臀部发热14.如图为某同学所画的热机工作的一个冲程,火花塞正在点火、图中的错误之处是()A.进气门未打开B.排气门未闭合C.活塞向下运动D.曲轴连杆逆时针转动15.通常条件下,下列物体都属于绝缘体的是()A.玻璃、铁钉B.汽油、铜块C.橡皮、铅笔芯D.橡皮、陶瓷16.某同学用手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发现头发会被气球吸引,同时靠近的头发会分开,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气球摩擦后带上了电荷,会吸引轻小物体B.靠近的头发会分开,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C.气球对头发的引力和地球吸引物体的力是同一种力D.气球与手摩擦后,气球和受所带的电荷电性(即电荷的正负)相同17.据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观测到了电子的反物质﹣正电子(除带正电荷外,其它性质与电子相同),以下关于电子和正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电子和电子互相排斥B.正电子定向移动不能形成电流C.正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与正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D.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18.举重比赛有甲、乙、丙三个裁判,其中甲为主裁判,乙和丙为副裁判.若裁判认定杠铃已被举起,就按一下自己面前的按钮.要求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面前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电路是()A.B.C.D.19.在图甲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R2两端电压分别是()A.4.8V1.2VB.6V1.2VC.1.2V6VD.1.2V4.8V20.如图所示电路,在a、b两点间接一滑动变阻器,灯泡能发光.现要使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变小,灯泡变亮,则下图所示的接法中正确的是()A.B.C.D.三、实验题(共3小题,满分24分)21.(6分)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连接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要求:(1)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2)电灯L1、L2并联;(3)电流表测通过两灯的总电流;(4)所画导线不能交叉.22.(6分)某物理学习兴趣小组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设计实验来探究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大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记录如下所示.燃料加热前水温℃燃料燃尽时水温℃燃料的热值J/Kg酒精15352.4×106碎纸片1525?(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以及方便比较,小王同学在实验中应保持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以及两个烧杯都应相同.(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碎纸片的热值是.(注意带单位)(3)通过实验计算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选填“偏大”或“偏小”),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23.(12分)在“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实验中,小阳同学设计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压表均选择了合适的量程且能正常使用.(1)闭合开关S后,小阳发现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而电压表V2的示数为2V,V3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V,他由此得出: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之和.这样得出结论的不足之处是.(2)于是小刚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利用此电路还可以完成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闭合开关S,调节,读出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和电流表A的示数为I1,则小灯泡的电阻R=.②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再分别读出电压表V1的示数和电流表A的示数两次,分别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发现灯泡的电阻(“变大”“变小”或“不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016-2017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1.单位换算0.5MΩ=5×105Ω,30V=0.03kV.【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本题根据电阻、电压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因为1MΩ=106Ω,所以0.5MΩ=0.5×106Ω=5×105Ω;因为1V=10﹣3kV,所以30V=30×10﹣3kV=0.03kV.故答案为:5×105;0.03.【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2.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的转移.【考点】摩擦起电的实质.【分析】从原子的结构、电性、摩擦起电的实质等知识的角度对本题的问题进行解答.【解答】解: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所以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发生转移.故答案为:电子;转移.【点评】本题对摩擦起电的实质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基础知识.3.如图所示器材的名称是验电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考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分析】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作的,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量越多,其张角越大.【解答】解:如图所示器材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即其名称是验电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故答案为:验电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点评】知道验电器的作用和制作原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4.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答案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5.如图所示装置用来演示气体的扩散现象,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较长时间后,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均匀.演示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选填“上”或“下”)方,其原因是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考点】扩散现象.【分析】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的运动.【解答】解:密度小的空气和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过一段时间,形成比较均匀的气体,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上面的空气密度小,下面的二氧化氮密度大,过一段时间,形成均匀的气体,充分证明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有力证明气体的扩散现象.故答案为:下;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点评】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6.一台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正常工作时的转速为1800r/min,该内燃机每秒共经历了60个冲程.【考点】有关热机的计算.【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在四冲程内燃机曲轴转一圈,完成2个冲程,1个工作循环中包括4个冲程并对外做功1次;【解答】解:已知转速为1800r/min=30r/s,四冲程内燃机曲轴转一圈,完成2个冲程,故内燃机每秒钟转30r,故共经过30×2=60个冲程,做功15次;故答案为:60;【点评】四冲程内燃机曲轴转一圈,完成2个冲程,1个工作循环中包括4个冲程并对外做功1次是解决该题的关键.7.某小组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作出它们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考点】比热容的概念.【分析】目前人类已知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选同样的加热时间,甲和乙吸热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温度变化多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少的比热容大;根据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判断出哪一种液体是水.【解答】解:由题知,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乙液体的温度降低得快,甲液体温度降低慢;利用Q放=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放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降低得慢,它的比热容大;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甲是水;由图可知:水的初温是60℃,15分钟后水的末温是40℃,乙液体的初温是60℃,15分钟后乙液体的末温是20℃,则在相同时间内水和乙液体放出的热量相同,由题知,而水和液体的质量相同,设它们质量均为m;所以有c水m△t=c乙m△t′,即4.2×103J/(kg•℃)×m×(60℃﹣40℃)=c乙m(60℃﹣20℃).解得c乙=2.1×103J/(kg•℃).故答案为:2.1×103.【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温度﹣时间图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