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转基因食品引发的科技问题研究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态学年级:2013级研究生学生姓名:史邵华任课教师:亢犁2013年12月26日史邵华112013317001299生态学摘要:科学技术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界的客观性实践活动。科技的诞生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生存需要。但是,随着核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伦理道德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我们以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为例,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不仅解决了粮食危机、部分疑难杂症的治疗等世界难题,也给人类带来了颇丰的物质财富。但是,任何技术都具有两面性,转基因技术在给人类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作用。转基因食品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转基因食品的普及解决了粮食危机,带了物质利益,但是它也给人类带来了潜在的危险。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本文从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为切入点,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科技的发展如何走出伦理困境,最终使得科技的发展与人、自然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应用;转基因食品;科技伦理1.研究背景及意义科技的诞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在物质方面得到极大满足。然而,随着人类思维领域的无限扩展、科技研究领域的大胆探索,伦理道德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以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来探究科技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伦理问题。目前,转基因食品已经在市场上广泛流通,但由于它的出现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对其安全性还不能下一个科学定论。近年来,对于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是否正确、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以及它所带来的伦理冲突等问题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而由此而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健康是否存在潜在危害;二是对生态环境是否会造成破坏。就目前的科学而言,还不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给出完全肯定的结论。由于参与争论的双方都有科学家和一些知名人士,使得公众不知道该听从哪一方,导致了大多数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持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对转基因技术的投入,作物种植面积迅速的扩大,食品准入也在放宽;另一方面,社会对转基因抵制的声音也相当强烈”[1]。不论从理论分析看还是从实际情况看,下一轮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必定是基因工程。目前为止,以和平方式展开的基因战争,已经提前降临。但是,“任何新技术的产生,都要考虑正反两个方面,先进的技术是一把双刃剑”[2],转基因技术也是一样。当转基因技术解决了粮食危机等人类难题时,我们应该支持它的发展,但当它产生伦理道德问题时,我们又不得不慎重使用之。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所凸显出来的问题暴露了科技伦理道德与科技创新速度的不一致性,以及科技伦理道德监督的严重滞后性。如何才能使科技伦理道德的监督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科技的发展如何走出伦理困境就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即是以此为目的来探索科技的发展走出伦理困境的有效途径。2.转基因食品的含义“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性食品”[1],是指含有转基因技术的食品或者含有类似原料以及转基因加工助剂的食品。具体来说,它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其他生物的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中,并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备的性状或产物,例如增加动植物的某些特性,进而降低食品成本增加食品价值。这样的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者以其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动物性食品、转基因植物性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性食品。”[2]转基因动物性食品主要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瘦肉率、产奶量和以及改善奶的组成成分,适用于鱼类、牲畜等。转基因植物性食品主要以培育植物的耐极端环境、延缓成熟、抗病毒等性能,并且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提高农作物的营养成分,主要品种有大豆、小麦、番茄、玉米、土豆和水稻等。转基因微生物性食品针对的是有益微生物,主要食品包括发酵用酶、转基因酵母等。转基因食品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可直接被食用的转基因食品,例如转基因西红柿、大豆等,或包含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即食品中含有转基因生物配料。转基因生物是具有繁殖能力的,因此,包含转基因生物的食品中有活的转基因生物因子。第二类是“由转基因生物加工制造而成,但在最终产品中不再包含活的转基因生物”[3]。如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食用油等,有些食品经过深度加工不再含有转基因生物的DNA和蛋白质。这两类转基因食品所产生的风险不同,第一类由于其中的转基因生物仍然存活并且具有繁殖能力,在进入自然环境后有可能继续繁殖生长或者将自身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体中,从而对其他生物造成负面影响。第二类转基因食品中并不含有活的转基因生物,它不再具有繁殖和传播基因的能力,只可能影响人类健康。两类转基因生物虽然所带来的风险类型不同,但是两者都存在着安全隐患,这一点则是共同的。3.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3.1有利的方面1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2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3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4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艾尔姆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含维生素A和铁的转基因稻,这一成果有可能帮助降低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以稻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病率。5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瓜菜。同时,人们还发现转基因作物结出的果实,无论外形还是味道都别具风味。英国的科学家将一种可以破坏叶绿素变异的基因移植到草中,可以使之四季常青,除了具有绿化功能之外,还使畜牧业受益,因青草的营养比干草高,而使肉的质量提高。6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目前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3.2不利方面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核能的开发利用,在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核能同时也造出了对人类具有巨大破坏性的核武器;农药的应用对于防治农作物害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但同时也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转基因食品也同样具有两面性。1据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改良品种有毒,但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种毒素的积累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它确实可能正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谁也不能确保这些改良品种没有毒。英国科学家普斯陶教授的研究报告说,经过基因改造的马铃薯对实验老鼠的肝、胃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虽然他的实验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仍可提示人们转基因食品可能有损于人类的健康。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原因就在于这种食品中含有了导致过敏的蛋白质。例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2有研究者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则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3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例如: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4有些作物插入抗虫或抗真菌的基因可能对其它非目标生物起到作用,从而杀死了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和真菌。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了这样一组对照实验,用抗虫转基因的玉米分别饲喂玉米钻心虫和草蛉,实验结果表明,在钻心虫的死亡率高达60%的同时,草蛉的成熟期也比正常时间晚了三天。草蛉是一种益虫,被农民大量繁殖以防治棉铃虫和蚜虫等农业虫害。这个实验证明,抗虫转基因玉米没有识别益虫和害虫的能力,它在毒杀害虫的同时,也损害了益虫。若大规模地种植抗虫作物可能意味着减少有益昆虫的种群。英国的《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引起世界关注。该文说,抗虫害转基因“BT玉米”的花粉含有毒素,蝴蝶幼虫啃食撒有这种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有了毒性,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我国有百余个实验室在开展有关生物技术的研究,有的转基因作物已被批准商品化,大面积种植,虽然真正能够被老百姓吃到嘴里的国产转基因食品只有甜椒(一种柿子椒)和延缓成熟的西红柿两个品种,可是许多进口食品中都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令人不能忽视的现状是,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国人了解转基因食品,尽快建立我国的《生物安全法》。将来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有关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能够有法可依,科学有序,避免美国和加拿大“先发展、后治理”的恶果。禁止外国公司随便在中国境内进行危险的实验,销售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转基因食品。否则可能未见其利,先受其害,甚至得不偿失。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消费者应该对商品有知情权。目前,国外已经普遍采用了在转基因食品上粘贴标签的作法,而我国尚没有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打标识的规定,这不符合消费者知情的原则。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认识转基因食品,不仅仅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4.结论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被认为是继绿色革命后的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食物短缺等世界难题。然而,伴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包括专家和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