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险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作业姓名:学号:学院:研究生学院专业:题目:基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对现代科技风险的反思任课老师:2016年12月26日基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对现代科技风险的反思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科学技术不断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消极影响,加大了人类危害自身生存的可能性,比如核辐射、转基因食品、农药污染等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问题。可以说,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风险源。切尔诺贝利事故这段“黑色的往事”便是最沉痛最真实的例子。风险是科学技术的内在属性,科技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我们希望通过全球人类以及社会各界多方面共同努力,将科学技术所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谐、持续、稳定发展。关键词:科技风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人类进步、危机意识一、引言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经过去30多年了,这件“黑色的往事”`在全世界引起了剧烈的反响。这其中,有科学的总结与评估,也有歇斯底里的恐怖症。如今,无端的恐怖已逐渐消去,事故的后果和影响正陆续显露。核能对人类太重要了,人类既然不可能抛弃它,就必须学会安全地利用它。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原因分析以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全世界核电站的安全设计、运行及核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搜寻数据,以切尔诺贝利事故为切入点,描述出该事故发生的概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灾难性后果,进而对现代科学技术所造成风险进行反思。二、切尔诺贝利事故概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始建于1970年,是乌克兰境的第一座核电站,共有4座装机容量1000兆瓦的核反应堆,分别在1977年、1978年、1983年和1984年并网发电。1986年发生爆炸的是1984年才投产的新机组。1986年4月25日(星期五)夜间,核电站4号机组(第4个反应堆)的专家正在进行非正式实验检查反应堆按计划停止运行期间涡轮发动机组的情况。结果,26日(星期六)1时23分46秒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掀掉了反应堆的钢筋混凝土盖,并且引起大火。核燃料起火后,烧掉石墨,并且把重1900吨、直径为14米的堆芯中的氧化铀熔化了,当堆芯解体时,产生的放射物质从无防护的反应堆建筑物中泄漏出来,酿成了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据乌克兰科学家估计,核反应堆爆炸后,昼夜不停地向大气中释放放射性物质,直到5月6日才停止。这段时间总共抛洒出50Mku放射物质,占核反应堆放射物质总量的3.5%。在核电站30公里以内地区测量到的辐射剂量已达到极其危险的程度,为每小时150伦琴。专家认为,人在一年内接受辐射的安全剂量是0.2伦琴,50伦琴是危险的起点,400伦琴通常能致命。法国科研人员1999年做的一项调查,切尔诺贝利附近45公里到140公里范围内采集的17种蘑菇,90%以上放射物质含量都超过了国际限定标准,最高的超标3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也造成了大范围的水污染,切尔诺贝利是用为基辅供水的人工水库——基辅海的水来作为冷却水的,核事故发生后,这些带有放射性尘埃的水从核电站返回了基辅海,最后流入第聂伯河。爆炸后燃烧的石墨飞到其他厂房顶上,3、4号机组共用的涡轮发电机厂房房顶的沥青也燃烧起来,厂里大火达30处之多。烟和火焰升腾起大约1.8km高的烟柱,把大量放射性物质送往前苏联西部,送往北欧,送往整个北半球。三、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如何对待科技风险风险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类对风险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过程。在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主要靠渔猎和采集生活,大自然中到处都充满了令人恐怖的力量,随时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大自然,由于当时人类的认识有限,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只能听天由命,这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畏惧自然的心理。进入农业社会,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了更好的生存,人类开始主动利用自然,砍伐森林,毁烧草原,`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当时的人们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合理的开采方式正悄悄地孕育着一种生态风险。这个时期人类面临的主要风险仍然是来自外部的自然风险,人们从重复单调的生活中渐渐总结出日常经验,用过去指导现在的实践,因此,对来自自然的风险也主要是依据传统的经验来规避。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风险也就具有了现代意义。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随着利益的驱动,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愈演愈烈,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恶化和破坏。人类利用科技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空前严重的风险,充满煤烟的“雾都”就是工业生产方式下的产物。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和滥用科学技术,在短短几百年的时间里,造成了日益严峻的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科学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也带来了空前的科技风险——核风险。同以往时代相比,工业文明时代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人为风险,也就是主要由科学技术应用而给人类带来的风险。如今,在这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的大多不是来自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而是来自于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副作用。被誉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可以说,科学技术是造成现代社会风险的重要根源。科学与技术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且科学技术与社会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正如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性一样,科学技术也同样具有两面性,它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把风险带给了人类社会。可以说风险是科学技术的内在属性之一,是其本身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消除的。科技风险从本质上具有不确定性,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其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而使科学技术在其应用过程中或应用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能被人们充分认识,并且任何专家都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计算和控制的潜在的、不确定的危害。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则将风险问题进一步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事件也因此成为风险讨论的转折点。科技风险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冲突使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人们对风险的研究不断深化,风险分析涉及到了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理论、生物技术等各领域,参与讨论和研究的主体涉及到社会各界人士。现代科技风险不比传统社会里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即使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了,人们的认识也往往很难跟上科技风险的发展步伐,而且日新月异的尖端科技又总是位于科技知识体系的最顶峰,人类不可能完全把握和准确预见它可能对社会造成的深远而又复杂的影响。因此,任何专家或专家系统都无法对这种不确定性提出准确无误的预测和解决方案。而且,高新技术知识的生产日益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越来越趋向市场化、社会化、商品化,人们行为后果的不确定性和现代社会自身的复杂性亦使科技成果的应用环境变得异常复杂,这就势必增加了对科技风险进行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的难度。正如吉登斯所说“对于科技风险,历史上没有为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知识,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些风险是什么,更不要说根据概率对风险的精确计算,也谈不上对风险结果的预测。况且,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又服务于战争,战争无疑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最大杀手,所以,一旦现代科技与军事相结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将给人类乃至地球带来空前的灾难。科学技术本身存在一些难以确定的因素,一项新的技术对人类来说是福是祸在短时期内很难确定,而且对某些新技术的评估,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判定,社会对其后果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科学技术的风险评估、科技的决策标准异常复杂。另外,科技的应用往往受到错误的或反动的社会政治行为的左右,使其偏离正常轨道,成为反动统治集团手中的工具,甚至成为毁灭人类自身的残暴手段。在当代,防范和降低科技风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第一,科学家应该关注自己研究的社会后果,实行道德自律。科学家要有社会责任感。由于科技活动的开展日益离不开社会支持和经费资助,科学本身也开始受到了各种经济力量的控制和各种利益的支配,无形之中科学家也会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但科学家不能因此而推卸承担各种科技风险的责任;科学家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要因利益诱惑作假或滥用科技手段,认真地思考每一项科技活动的价值与可能的社会后果,审慎地进行可能具有不明确的深远影响的科技活动;科学家还要关注自己的研究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后果。第二,科技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科技法规。只有对科技工作者实行科技政策、法规与道德伦理双重规范才能减少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研活动中的不负责任行为。第三,对科技要有人文关怀。现代科技与经济、政治、军事的结合使得科学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研究投入的不断提高,大量的科研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应用目的,这就使得科学研究和应用更加紧密结合,很难被区分,如核动力发电、转基因作物研究本身就意味着应用。这种情况下更要树立风险意识,烙守道德规范,在“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将人文关怀自觉地融入到科学研究中去。第四,科技的发展应具备与公众的共识。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推动人类向前发展,没有科学技术很难想象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人类无法摆脱科学技术而独立存在,那么也就无法完全避免科学技术带来的风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去减少、防范与控制。应对科技风险,需要科技共同体与公众达成共识。因为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发展与转变,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共识来推动的。如对转基因作物、克隆技术等一些科技方向该不该去研究?值不值得探讨?步伐是否应该放缓一点?应不应该禁止?这些问题都应与社会和公众达成共识。第五,综合平衡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第六,加强全社会的科技风险意识。树立科技风险意识可以帮助我们从确定性科学规律的迷雾中走出,学会在不确定性中生活。积极成熟的风险意识有助于科技风险的规避,消极简单的风险意识不仅不利于应对,反而会加剧风险的后果。风险的规避与治理需要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培养和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帮助人们树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观。第七,建立科技风险预警及评估机制。建立科学技术预见机制,通过建立由各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综合专家论证系统,并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对某项科研成果或技术进行系统评估,对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各种影响进行事前预见,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所选的科学技术按照人们期望的社会向善方向发展;进行科技评估要“以人为本”,一切科学研究都应以造福人类为最终目标,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放弃或限制某些弊大于利的科技活动;通过法律来保证科技评估活动的实施;要对科技评估体系不断创新。第八,建构控制体系。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风险管理,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组织职能、决策职能等综合功能;其次,利用具有更高约束力和强制力的法律手段来规范科学技术、控制科技风险;最后,加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控制。第九,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二战中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深深震慑了人们的心灵,一批科学家也因此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开始在公众中间广泛开展反核战与核和平利用的教育,使公众日益认识到核武器的危险,唤醒了公众合理评价核技术的意识。媒体在宣传科学技术或科技风险时一定要真实,帮助公众了解真实情况,同时也将公众的意愿真实的反映到科技政策的制定部门或决策部门,对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真正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第十,全球协同共同治理科技风险。科学无国界、科技风险也无国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全球普遍联系的世界,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危机的原因和结果往往也是全球性的,科技风险在全球化网络中比以往社会更加快速的传播,局部的或地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