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管理王家贵著第5章企业节税筹划的常用办法5.1节税筹划的概念和内容5.2节税筹划的必要性和切入点5.3转让定价筹划法5.4会计核算筹划法5.5重组筹划法5.6分割筹划法5.7性质转换筹划法5.8临界点筹划法学习指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常用的筹划方法有很多,如转让定价法、会计核算法、重组法、经济合同法、分割法、抵免法、临界点规避法、税前扣除法、税负平衡分析法、综合利用法、经营行为或经营性质转换法等。这些筹划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筹划的侧重点不同,有时单独使用,而有时可能配套使用。这里只简要介绍几种主要方法的基本思路和适用条件,并通过一些相关案例来揭示方法适用的技巧等。5.1节税筹划的概念和内容5.1.1节税筹划的概念5.1.2节税筹划的特点5.1.3节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5.1.4节税筹划的基本内容5.1.5节税筹划的制约因素5.1.6节税筹划的基本步骤5.1.1节税筹划的概念节税筹划(tax-savingplanning),就是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其经营、理财或投资行为中的各类涉税行为在税法容许的范围内作出的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并付诸有效监控,以达到尽量减轻税负目的的节税管理行为。目前,有关节税筹划的概念大致有如下不同的表述: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避税筹划和节税筹划等。综合各种定义可以看出:所谓“税收、税务、纳税”的叫法不同源于对“tax”一词的理解角度不一,按中文意思理解,“税收”多用于宏观概念,含有“政府税款收入”的本意;企业或纳税人多用“税负或税务”等概念,含有纳税事务、纳税义务、税收负担等本意。对“筹划”一词大家的理解比较接近,都具有“谋划和计划安排”的含义。节税筹划不仅要强调合法性、目的性、超前性、计划性和技巧性,更要强调管理性。5.1.2节税筹划的特点一是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二是筹划是发生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三是在税法容许的范围内筹划。四是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五是旨在减轻税负的微观税务管理行为。5.1.3节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1不违法原则2整体最优原则3时效性原则4涉税零风险或自我保护原则5全程管理原则5.1.4节税筹划的基本内容第一,筹划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第二,筹划适用税率第三,筹划税基第四,筹划纳税主体资格第五,筹划纳税地点第六,筹划不同经济业务性质的税负结构第七,筹划税负陷阱规避第八,筹划国际税收管辖权5.1.5节税筹划的制约因素第一,节税筹划的目标通常要依附于企业经营的其他目标第二,税收法规和政策的多变性必然影响到筹划方案的动态可调整性第三,筹划人员的基本素质、对税收政策和法规的熟悉程度、筹划经验、对企业及涉税业务的了解程度等必然影响筹划方案的优劣水平第四,筹划事项内在的税负特性(包括税负弹性、税负影响因素的多少、复杂程度等)必然影响筹划方案及其可操作性第五,企业决策层对节税筹划事项的重视程度、企业税务管理的综合水平以及企业管理体制等都会影响节税筹划方案的具体实施和操作难度5.1.6节税筹划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搜集有关筹划事项的分析参考资料以及相关税收法规和政策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归纳、分析和研究。第二步,根据对筹划事项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初步分析和研究,拟定筹划目标和初步被选方案。第三步,对拟定的被选方案进行税负测算和定量分析,修改和调整被选方案。第四步,进行方案的比较研究,根据测算结果和风险分析与预测结果,对方案进行排序,提出建议和首选推荐方案及部分被选方案和相关理由,供决策者研究和参考。第五步,决策分析,确定实施方案,颁布实施。第六步,方案实施监控、协调与管理。第七步,实施结果的差异分析,经验总结与信息反馈。5.2节税筹划的必要性和切入点5.2.1节税筹划的必要性5.2.2企业节税筹划的切入点5.2.3企业节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5.2.1节税筹划的必要性⑴企业税负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决定了预先筹划的必要性⑵节税目标的最大化决定了整体筹划的必要性⑶企业节税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决定了事先筹划的必要性⑷税务违规的预防性决定了统筹管理的必要性5.2.2企业节税筹划的切入点企业节税筹划的切入点可从下述几方面考虑:⑴从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入手⑵从节税空间大的税种或项目入手⑶从影响纳税额的主要因素或主要环节入手⑷从纳税主体性质或行为性质入手5.2.3企业节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全面而充分地研究现行各项税收政策,并做好详细测算和分析,用以比较税收法规中的细微差别,进而全面熟练掌握现行税收优惠并尽可能加以利用,深入挖掘节税空间。第二,选择合适的人做节税筹划。第三,选择恰当的时机做节税筹划。第四,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和实施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勿一味地模仿或生搬硬套,以免弄巧成拙。第五,切实把握合理的“度”。5.3转让定价筹划法5.3.1转让定价的概念和内容5.3.2转让定价的节税筹划举例5.3.3关联企业及纳税调整5.3.4转让定价应注意的问题5.3.1转让定价的概念和内容转让定价,是指利用关联企业之间商品或劳务等的交易价格来调节不同纳税主体之间的收入或利润水平,节约企业的总体税负成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间的交易活动的价格影响因素相当复杂,且定价程序和定价政策具有高度机密性,局外人很难获得定价的真实依据和相关条件。这就为关联企业利用这种特殊性掩盖其交易价格、成本和利润的正常匹配关系创造了条件。因此,利用关联企业间的各种交易活动的转让定价来转移收入和避税就较为常见。常见的转让定价避税方式有如下几种:关联企业间的商品交易采用压低定价策略,使销售企业的流转税减少和购货方的利润增加关联企业间的商品交易采用抬高定价策略,使销售方的收入和购货方的抵扣税额都增加。关联企业间采取无偿借款或垫支资金,使利息负担转移。关联企业间的劳务服务采用不计报酬或抬高报酬,转移收入或避税。关联企业间的资产转让或租赁使用,采用非常规价格转移收入和避税。关联企业间的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特许权、技术配方等)转让或使用采用无偿或非常价格,转移收入或避税。关联企业间的产权转让或资产重组,采用非常价格转移利润或避税。关联企业间的合作经营、承包或托管等,采用非常规的定价或利益分配方式,转移利润。外商投资企业实施避税的手法主要以转移定价向境外转移利润为主,避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购销两头在外,通过“高进低出”将利润转移到境外虚增投入设备价值等,加大折旧费用,使企业迟迟未能进入获利年度,延期缴纳所得税,并提前回收投资以支付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商誉等特许权使用费、销售佣金、回扣等形式将利润转移国外集团内部实行上、中、下游产品的多环节提取特许权使用费等转移利润。以支付网络维护、广告、咨询等劳务服务费形式转移利润。通过关联企业资金融通、提供贷款支付利息或不收取利息等形式转移利润。5.3.2转让定价的节税筹划举例当税率档次较多时,可以将分散的企业联合成企业集团,或者将独立的企业分解成由若干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进而通过合理确定企业内部定价,使企业整体税负减轻。适用高税率的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应税额也减少;而适用税率低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不变,应纳税额不变,但由于它得到了低价的原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这就是利用转让定价筹划节税的基本思路。5.3.3关联企业及纳税调整在我国,国税发[1998]59号《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中对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的避税界定做了较明确的规定。且该规定于2004年10月22日以国税发[2004]143号进行了修订,进一步严格了相关规定。规定中对关联企业界定做了明确,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即构成关联企业:相互间直接或间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5%或以上的。直接或间接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控制股份达到25%或以上的。企业与另一企业间借贷资金占企业自有资金50%或以上,或企业借贷资金总额10%以上是由另一企业担保的。企业的董事或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或有一名以上(含一名)常务董事是由令一企业所委派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由另一企业提供的特许权利(包括工业产权、专利技术等)才能正常进行的。企业生产经营购进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包括价格或交易条件等)是由另一企业所供应并控制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包括价格及交易条件等)是由另一企业所控制的。对企业生产经营、交易具有实质性控制或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包括家族关系、亲属关系等。5.3.4转让定价应注意的问题①发生转让定价关系的企业之间,法律意义上的“关联度”越低越好。②价格的“参照物”越少越好,价格越独立,定价的合理性就越难质疑,定价的合法有效性就越强。③转让定价要把握合适的“度”,且要有相关依据可作为其合理性的支撑和解释,否则难以自圆其说。④国际间的“高进低出”要谨防纳税调整。⑤已经上市的公众公司如利用转让定价筹划节税,还要面对审计及社会监督部门的“公允原则”的评估和认可,否则其关联交易在披露和审计时就会遭遇麻烦。⑥对企业转让定价调整的应税所得,如果企业不作相应的账务调整,其关联方取得的超过没有关联关系所应取得的数额部分,视同股息分配,并不得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其关联方取得所得如为利息、特许权使用费,不得扣除已扣缴的预提所得税。⑦企业对税务机关关于转让定价的调整如有异议,必须先按要求缴纳税款,再请求行政或司法救济。⑧税务机关对企业转让定价的调整,涉及执行国际税收协定条款的,应当依照国际税收协定有关规定执行。5.4会计核算筹划法5.4.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5.4.2会计核算方法选择5.4.3企业外币业务核算的汇率选择会计核算筹划法是指试图通过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核算方法选择等,利用企业内部核算,如成本核算、费用分摊、利润分配等一系列企业内部核算活动,使成本、费用和利润达到最佳,并实现少纳税或不纳税等节税目标的筹划方法。会计核算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企业会计核算政策选择对企业税负(尤其是所得税税负)的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企业核算体制或核算模式的选择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对税负的影响。5.4.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税负的主要影响有:收入的确认政策,直接关系收入额的大小和确认时间,进而直接影响应税所得额。材料计价政策,影响材料成本高低和存货价值大小,进而影响产成品成本、利润高低和存货减值准备金大小,从而影响进项税抵扣、出口退税额及应税所得额。费用摊销政策,直接影响摊销期的长短和摊销额的大小,进而影响应税所得额的高低。折旧政策,直接影响折旧额的高低和折旧期限长短,进而影响应税所得额。准备金计提政策,直接影响利润高低。间接费用分摊办法,直接影响不同计税主体的费用承担额,进而调节不同计税主体的税负。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包括:折旧政策、存货计价政策、成本及费用摊销政策、准备金计提政策等。1企业折旧政策选择对前期享有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来说,要尽可能的采用低折旧政策,而不是加速折旧的政策。但对于那些达产期较长的新项目,由于企业的减免税期是从“盈利年度”起算,为尽量推迟盈利年度的起始时间,采用加速折旧政策可能较为有利。故折旧政策的选择,要视企业具体情况并经过详细测算后再确定,切不可主观臆断。2存货计价政策选择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先进后出、加权平均还是其他方法计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及存货余额,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企业生产所用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速度和变化程度。二是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重大小。三是企业存货量的大小。3间接费用分摊和大额费用摊销政策选择在所有的财务政策选择中,间接费用分摊及大额费用摊销政策是对税负影响最显著、调节作用最强的,因此它应当作为财务政策选择的重点。4准备金计提政策选择常用的筹划方法有材料计价法、加速折旧法、费用分摊法、收益分配法等。值得指出的是:在既定的财务会计政策约束下,如果企业决策者寄希望于是单纯用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