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派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废公行,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2、中日《马关条约》:1898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与清政府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①、割让台湾岛及附属各岛和澎湖列岛;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新的通商口岸;④、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商品侵略→资本侵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3、中——八国联军(英、俄、德、法、美日、意、奥)《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①、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10亿两;②、外国军队可以在大使馆区和山海关沿线常驻;③、永远禁止中国人反抗外国势力;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帝国主义控制中国;2、封建统治者阶级统治中国;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但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4、资本主义虽然渗入,但未成为主流经济;5、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6、人民受压迫最深(三座大山:帝国,封建,(官僚)资本主义);三、洋务运动要点及其评价:1、洋务运动:清政府于1861.1~1895.4间开展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章,张之洞等。其内容主要有: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等。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等。③、创建新式陆海军。如:南洋、北洋、福建三只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却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要点:(1)、时间:1861.1~1895.4;(2(3)、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口号:1861~1872“自强”,1872~1895“求富”;(5)、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等。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等。③、创建新式陆海军。如:南洋、北洋、福建三只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6)、评价:①、肯定: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却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否定:a.封建性: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先进的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b.买办性:洋务官员所办的企业都依赖外国,以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c.腐朽性:洋务官员的管理具有腐朽性,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官员及不懂生产技术也不懂管理经营,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四、公车上书、辛亥革命的名词解解释:1、公车上书:康有为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向皇帝上书宣传维新主张,史称“公车上书”。2、辛亥革命:1911年(清宣统三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中下层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最终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五、同盟会的知识要点:1、创建: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它以《民报》为机关刊物,确定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核心),平均地权(民生主义)。3、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建立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②、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没明确国家权力归谁,权利归属不清。③、民生主义:指社会革命中的土地问题。即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采取日后收买的办法。但没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4、纲领的评价:(1)、肯定:纲领具有革命性,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2)、否定: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②、没明确国家权力归谁,权利归属不清;③、但没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六、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及失败经验教训:1、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的斗争发展开辟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积极变化。(5)、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2、失败经验教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七、新文化运动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起始标志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2、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3、口号:(1)、民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2)、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4、评价:(1)、肯定:是一场思想启蒙及解放运动,为中国革命做了思想准备。(2)、否定:没有摆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束缚,没有处理好“扬弃”的关系,一味否定民族文化;八、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化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了我们以下启示:(1)、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没有提出科学的革命性纲领,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正确的作战方针而以失败告终;(2)、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由于自身经济脆弱,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实践上的妥协性,它们的运动没有自己的军队,脱离了人民群众而失败;(3)、无论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还是以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其指导思想都败下阵来,没法领导革命,这就呼唤工人阶级了;(4)、这些旧民主主义的的失败教训启示我们应该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方针,以社会主义为救国方案。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是历史的呼唤;2、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并具备有领导性质:(1)、工人阶级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一般的特点;(2)、我国的工人阶级受压迫深所以他们的斗争最彻底,最坚决;(3)、我国的工人阶级力量集中,便于宣传,组织,有强大的政治势力,和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形成工农联盟;3、思想基础:(1)、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2)、十月革命送来马列主义;(3)、五四运动促进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4)、中共一大完成了转变;4、结论:因此说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是历史必然的。九、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开端的原因: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后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2、国内条件:(1)、领导权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2)、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马列主义;(3)、革命目标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十、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内容:1、两党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不同的是它在民族主义中明确了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国家权力归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提出改善工农生活状况。新三民主义的纲领的内容同中共二大的目标基本一致。2、组织形式: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加入国民党,将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注意:不是资产阶级政党)。3、意义:(1)、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2)、促进国共两党的各自发展。(3)、促进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十一、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的主要知识点:一、八七会议: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了紧急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2、内容:(1)、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理论;(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总方针。(3)、准备在最有条件的地方发动秋收暴动。3、意义: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到土地革命,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二、遵义会议:1、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内容:(1)、解决军事问题:批判了王明的左倾路线,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思想路线。(2)、解决组织问题:撤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职务,恢复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3、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二、学习八七会议、遵义会议这段历史的现实意义:(言之有理即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坚持实践是第一的观点;3、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观点;4、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十三、什么是长征精神?胡锦涛对于长征精神是如何概括的?谈谈如何发扬长征精神?1、长征精神:(1)、长征精神,就是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的必然胜利的精神。(2)、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拍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3)、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4)、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5)、长征精神,就是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胡锦涛对长征精神的概括:(1)、理想科学、信念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2)、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3)、独立自主、唯实创新: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4)、顾全大局、紧密团结: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3、长征精神给我们的启示:(1)、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2)、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3)、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牢固根基。4、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言之有理即可)(1)、把弘扬长征精神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2)、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3)、三是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十四、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的原因: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站的方针;2、开辟敌后战场和将游击战提到了战略地位;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4、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十五、抗日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2、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3、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