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entingCommunicationSkills育儿沟通技巧七第三天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课件3-1取代惩罚的7大技巧❖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前面两天我们学习了:❖1、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她们的感受,❖2、如何引导孩子与我们父母合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家长朋友们,您知道吗?❖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在对待“不听话的孩子”、不理睬我们甚至公然反抗我们的孩子,如果不采取惩罚的手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为了深入理解以上的问题,请看下面两个场景,并回答所提问题:❖场景1❖妈妈:不要在过道上来回乱跑……跟着妈妈的购物车……你怎么什么都动?我叫你跟着妈妈的购物车……把香蕉放回去……不,我们不买,我们家里还有好多呢……不要去捏西红柿!我警告你,如果你不好好跟着妈妈的车子,你看我怎么收拾你……不要碰,听见了吗?我来拿冰激凌……你又在跑,你想摔跟头吗?❖够了!你知不知道你差一点儿把那个老太太撞倒了?你等着受罚吧。你今晚一口冰激凌也别想吃,看你还敢不敢野跑了!❖场景2父亲:比利,你用我的锯了吗?❖比利:没有。❖父亲:你敢肯定吗?❖比利:我发誓,我从来没碰过!❖父亲:那它怎么会跑到外面地上了?上面都是土,就在你和你朋友做的那个小车旁边。❖比利:噢,是的,我们上星期用了…后来下雨了,我们就进来了。我把这事儿给忘了。❖父亲:那么说你刚才是在撒谎?❖比利:我没撒谎。我真的忘了。❖父亲:真的吗?那上周我的锤子也忘了?再上周我的螺丝刀也忘了?❖比利:是真的,爸爸!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有时候我真的忘了。❖父亲:好啦!以后你再也不许动我的工具,看你还忘不忘了!还敢对我说谎。明天大家都去看电影,你一个人待在家里吧!❖请家长们回答以下的问题❖问题1.在每一场景中,促使家长惩罚孩子的原因是什么?❖场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场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家长们分享交流!❖促使家长惩罚孩子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是我们总结家长们的一些回答:❖“如果不惩罚他们,那孩子还不上天了。”❖“有时我实在太生气了,除了惩罚之外想不出别的办法。”❖“如果不惩罚他们,孩子怎么能知道他做错了事,并且以后不再犯呢?”❖“我惩罚我儿子,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明白。”❖问题2.在每一场景中,你觉得受到惩罚的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场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场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贴士: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请家长们先回忆一下自己童年受罚的感受。❖请家长们分享交流!❖家长们童年受罚的感受是什么呢?以下是我们总结的回答:❖“我当时心里很恨我妈妈,事后又很内疚。”❖“我曾经想:‘我父亲是对的,我是个坏孩子。我该受罚。’”❖“我曾经希望大病一场,好让他们后悔他们这样对待我。”❖“我记得我在心里想:‘他们真坏。我要报复他们。我还要干,只是下次我不会让他们抓到我。’”惩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会感受到,越是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此类感受,就越清楚地认识到惩罚可能带来的种种负面情绪:❖仇恨、报复、反抗、内疚、自轻、自怜。吉诺特博士对家长惩罚孩子的看法❖家长问题1:在什么情况下,对忽略父母、反抗父母的孩子加以惩罚是适当的?孩子们难道不需要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负责吗?”❖吉诺特博士回答说: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家长问题2:但如果一个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大人,难道还不该惩罚吗?❖吉诺特博士回答说:问题在于,惩罚并不起作用,相反它是一种干扰。孩子本应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到遗憾,本应考虑如何补救,但惩罚却使复仇的渴望充斥孩子的心。换言之,通过惩罚孩子,我们恰恰剥夺了孩子自我反省这一重要的内在心理过程。心理学家对惩罚的看法❖为了让大家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下是我们摘录的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惩罚是一种非常无效的管教方法。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惩罚教给孩子的行为与我们想要教导的行为通常是背道而驰的!许多家长使用惩罚这一方法是因为没有人教给他们管教孩子的更好方法。❖——《如何为人之父》的作者菲茨休.多德森博士❖管教孩子有时是非常令人伤脑筋的,然而,从一开始我们就应强调指出,管教意味着教育。管教从本质上来讲,是提供一系列的指导,旨在帮助孩子培养内在的自我控制、自我决策与基本能力。只有在相互尊重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管教才能成功。另一方面,惩罚是建立在凭力量与强迫对一个人的外部控制基础上的。施与惩罚的一方很少尊重或信任被惩罚的一方。❖——《反对体罚孩子的理由》一文的作者布赖恩.G.吉尔马丁傅士❖大量的文献证明,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并不会抑制暴力行为。相反,它可能会更加鼓励暴力行为。惩罚既让孩子感到沮丧又给他树立了一个模仿与学习的反面榜样。❖——反暴力委员会报告《暴力与生存的奋争》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困惑与迷茫中的家长们错误地希望惩罚罚最终会产生效果,他们没有认识到,事实上他们的方法完全是于事无补的。惩罚只会使孩子产生更大的抵制与反抗。❖——《孩子:父母的挑战》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库尔斯博士❖打屁股也能让孩子学到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恰恰不是父母想要孩子学的孩子可能从中学到了如何摆脱内疚感,也许就此学会了如何干了坏事又不感到内疚,惩罚把“罪行”抵消了,孩子会觉得既然他已经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那么他又可以随心所欲地干坏事了。❖如果一个孩子坏事做绝来激怒大人打他一顿屁股,那么在这个孩子内心的天平上,一定是暗藏着一种负罪感,孩子让父母打一顿屁股正是为了解脱这种负罪感。所以,打一顿屁股股恰恰是孩子所不需要的!❖——《神奇的岁月》的作者塞尔.弗赖伯格傅士❖许多学者认为,每五个家长中就有一个曾遭受过自己孩子的粗暴对待,比如,东西打到头上、推推搡搡、恶言恶语等。这也许是孩子青春期叛逆情绪在作祟。但大量事实证明,孩子对父母的粗暴行为实际上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每曰新闻》❖现在,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不能惩罚孩子的原因了吧。为熟练掌握我们学习的内容,我们现在来练习一下取代惩罚孩子的七个方法吧!家长练习❖请家长们想一想,在家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并尝试用这些小技巧和方法来解决。请大家拿起笔记本把解决方案写下来。❖请家长们交流分享!结合我们童年受惩罚的感受,想想我们现在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的。(结合反省反思)❖现在呢,家长朋友都已经清楚了,惩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有多大,负面影响有多深!那么,到底用什么方法来取代惩罚呢?惩罚之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吗?❖有!答案是肯定的。取代惩罚孩子的七大技巧❖首先我们来看几个图例:通过以上几个图例,我们总结出取代惩罚的七个技巧:❖1、讲出一个点子来让孩子帮忙;❖2、表示强烈的不满,但不进行人格攻击;❖3、阐明你的期望;❖4、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5、让孩子做出选择;❖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请家长朋友们想一想家里经常发生的问题。哪些可以用以上技巧来处理?❖请家长们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