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我觉得用八个字就能概括出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许多人都说“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艺术”,我觉得“家庭教育更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才能为日后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制造条件。有专家研究发现:年幼时,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要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宜他个性、智力发展的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现代的家庭,大都有一个孩子,有的孩子成了爷爷、奶奶、父母的掌上明珠,给予了过多的呵护和关爱,养成了不少的坏毛病;有的幼儿由于父母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使幼儿整天疲倦地东奔西跑,无所适从,很小就背上了较大的心理包袱,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健康发展;有的孩子则由于父母期望值过高,如达不到要求,轻者讽刺,重者打骂,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由此可见,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做个称职的家长手里真的不能只有一把锤子。孩子在家庭教育的误区中接受错误的说教熏陶,势必影响未来人才的开发,应当引起广大家长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说理教育法的含义(一)·说理教育法的基本理论在建国初期已基本成熟,并在后来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了学科化研究,说理教育法成为方法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最常用、最有效的基本方法。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明确提出说理教育法的概念并进行研究,复旦大学陆庆壬教授较早明确提出说理教育法的概念,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陈秉公教授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去说服人和教育人的教育方法佘双好教授认为说理教育法是通过逻辑论证的方式来证明某种思想的正确性,重点在于改变人的思维。说理教育法不等于灌输,不等于道德说教,不排斥情感。这些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说理教育法进行了阐释。(二)·所谓说理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使孩子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教育方法。二·说理教育法的特征第一,强调正面教育,提高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第二,遵循民主原则,注意启发自觉,致力于教育对象自觉自愿改变。既注意对孩子的疏导和引导让孩子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做到畅所欲言;又要帮助孩子对具体问题作认真分析,若有不正确的看法,家长要帮助孩子把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第三,注重细致的教育过程,科学“说”理。要摆出教育对象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这些教育对象切身经历的感性生活事实,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和理解。第四,注重理性思维,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三·说理教育法的方法运用说理教育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孩子懂得道理,从而产生相应行为。可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让孩子乐意接受和真正理解需要他们懂得的道理并不容易。因此,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说理方式。把要孩子明白的道理讲清楚,用生动的表述及真挚的情意,去开启孩子的心灵,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启蒙教育常用的说理方法是用一些被启蒙者已知的类似常识,来说明道理,而不是讲述科学证明过程。(一)·故事法。3—4岁的孩子正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何不投其所好,家长不妨自己也当一回童话作家、寓言大师,“编造”一个故事劝说孩子。这样既可以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僵持局面,又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在孩子专心听故事和提问的同时,帮助他不知不觉地完成某件他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吃饭、穿衣等)。(二)·逆向法。故意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做某事并加以夸张,使其最终明白其中的害处。例如儿子在冬天洗完澡后只穿一件内衣就在床上跳来跳去地玩耍,无论我怎么跟他讲不穿衣服会着凉,他都不听。于是我索性让他脱下内衣。儿子冷得不行,我又给他出主意:“躲到被子里去学小袋鼠。”儿子赶紧乖乖地钻进被子,只留一个小脑袋在被子外面,说“很有意思”。(三)·情景法。与孩子一起看儿童节目,可以让孩子指出电视节目中小朋友不正确的行为,表扬做得正确的小朋友。你会发现孩子的是非标准其实很分明,辨别好坏根本不成问题。如,我虽多次对儿子说,小朋友不讲卫生,病菌就会钻进肚子里与细胞打仗,人就会生病、发烧。可儿子始终不当回事,后来看到一部讲述人体免疫系统与感冒病毒对抗的科教片,忙叫儿子过来观看。看完片子后,儿子在洗脸洗手方面大有进步。(四)·换位法。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时,可以与之互换角色。如,我让儿子扮演医生为我打针,我则模仿他曾在医院里哭闹、手脚乱动以及向父母提出诸多要求的情景。结果儿子一会儿像爸爸一样严肃地批评我不能乱哭乱叫,手不可乱动,一会儿又十分温柔地问我要不要吃东西、喝水、听故事,表现得乖巧无比。(五)·借用偶像法。儿童也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像《东方儿童》节目中的月亮姐姐和《比克曼世界》中的比克曼等,就是儿子心目中的偶像。如果托言“比克曼说如何如何”,儿子通常都会信服。四·技巧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刘家长(园长)2009-02-21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英)洛克《教育漫话》孩子“听话”与否,与家长对孩子讲道理的方式、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充分肯定幼儿教育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二)·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幼儿讲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三)·要给幼儿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幼儿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幼儿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建议的态度。孩子不肯听家长的话,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在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往往过于刻板和严厉,无意中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对立面。如果我们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多些宽容的态度,以建议的方式与孩子协商,使孩子觉得家长并无强迫和限制自己的意思,从而消除戒备和抵制心理。(五)·自尊心的激发。幼儿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强。如果家长能细致地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肯定,就会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并使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和趋于自觉化。例如,儿子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喜欢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于是我虚构一些他小时候的优点,经常告诉儿子:“宝宝小时候可乖了,他最讲卫生,吃饭也很乖……”。儿子总是很自豪。这时再要求他照小时候那样去做,他往往很乐意。(六)·言传与身教的结合。要使教育深入到孩子的心中,必须靠父母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他。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因此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五·说理教育法应注意的几方面说理教育虽然是家长常用的教育方法,但往往家长苦口婆心,孩子却不为所动,甚至产生逆反或顶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家长自身是否具备了正确的观点对幼儿的缺点错误要具体分析,看看哪些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淘气、贪玩行为,哪些属超越了正常范围的坏毛病,对于前者不必过分追究,只要告诉幼儿合理的做法就够了。至于后一种行为,也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尽量不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二)·家长是否将自己的观点准确地表达父母说理要说得具体,做到见好就收。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他们认识事物常常是直观的,是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因此要结合具体事例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说明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给幼儿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和空洞说教,幼儿不但难以听懂,而且容易产生反感。(三)·说理过程中是否选择了合适方式1·家长要在说理的过程中将孩子视为平等的对象,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语言和行为不卑不亢,充满自信和理性,并具有分析,理解和平等的精神。如果家长能与孩子平等地交换看法,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真心向孩子请教和学习,那孩子也会相应地把家长堪称朋友,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家长传递的观点。有时家长说理的对象是一些抵触心理很重的孩子,他们会有对立甚至是飞扬跋扈的歪曲态度,而如果这时家长选择了批评性的态度,那么说理效果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始终坚持态度和语言的平等和理解其实也是转化孩子抵触心理的一种良好方法。2·惩罚只能偶尔使用,不能作为“常规武器”,当幼儿过失严重而又不听说教时,父母可以考虑使用惩罚,但是惩罚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失去效力。另外,惩罚还要及时,要给幼儿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3·要适当给幼儿一个“台阶”下。给幼儿讲道理,不能一下子要求幼儿完全服从,因为幼儿自己还有点“小面子”。因此,说到一定程度,不妨给他个“台阶”下。例如,幼儿抢了小伙伴的玩具,母亲可以对他说:“拿别人的东西不对,咱们把玩具送还给小朋友,待会爸爸回来,听说你这么乖,一定很高兴。”这么一说,幼儿就容易接受了,效果呢就比硬把玩具夺出来或打他一巴掌要好得多。(四)·在说理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即空间和时间选择是否恰当。不同的说理空间包含不同的隐含信息,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说理空间的错误选择往往会影响说理的效果。除了学校、家里,根据情况需要也可以选择公园、游乐场等室外相对宽松的环境。(五)·在说理结束后是否重视了反馈孩子有没有接受家长说理传递的信息和观点,最终是通过其行为是否改变表现出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发生的后续行为有针对性地组织下一次说理。这样无论是鼓励还是进一步矫正都是有的放矢的,会进一步增强上一次说理的效果。(六)·充分认识到,教育不是靠高嗓门、大音量来吸引人,更不是靠“家长尊严”来吓唬人;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时间长了,孩子们知道了家长的秉性,家长有什么需要向孩子了解的事情,孩子都能如实地告诉家长,家长要求孩子的事情,孩子也都能认认真真地去做。六·提家长说理效果的途径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可以从两个角度增强说理的说服力。首先,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强家长个人魅力,这就是增加了教育者的可信度,一个让孩子打心眼里服气的家长在说理时,孩子首先就是抱着接受的心理,当然说理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其次,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可以高屋建瓴地进行说理观点的建立、说理理论论据的组织。可以做到言之有理,加之娓娓动听的表达方式自然会去的比较理想的说理效果。2强化角色意识,增加共识孩子和家长在年龄上差距和经历上的不同的经验范围,进而在思考问题时,其角度、深度、广度都不同,角色意识要求家长在说理准备时,从与孩子共同的经验范围入手,沿着孩子的思维作为信息传递的切入点,进而引导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拓展其思路,达到说理的目的。5运用说理教育法离不开心理治疗现代的孩子家长普遍认为不好带了,因为社会在发展,特别是信息的大量流入孩子大脑,再加之他们没有筛选的能力,所以众多浮华的信息在心里积淀,最终造成他们复杂的心理环境,家长不能只停留在埋怨的层面上,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适应孩子的需要。有人说你手里只有锤子,那么你会把说有要解决的教育问题都看成钉子。这里告诫家长在工作中要多掌握不同的方法。七·第54招:给孩子说理而不是“说教”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