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学习目的和意义•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性了解,力图使同学们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开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思路。参考书目:•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安德森、张一兵、麦克莱伦的相关书籍学习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阅读相关参考书目,在了解基础知识基础上,尽量阅读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原著。了解其思想与方法。同时拓展西方哲学知识的学习。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思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西马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区别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一)概念的演变•1.1930年,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一书的附录中首次使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强调它与正统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与列宁主义的对立。•2.1955年,法国哲学家梅劳-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中再次使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3.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一部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修正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不像他们那样突出和列宁主义的差异和对立上规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而主要从主题和关切的问题的转移角度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即从以经济、政治为主题与以哲学为主题的区别,去标识传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佩里·安德森是英国《新左派评论》的主编,他在书中概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生、发展、主张、流派、特点和代表人物等情况,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产物,它是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实践之间愈益分离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4.1979年,本·阿格尔发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导论:古典的与现代的各派》一书中,对柯尔施和梅劳-庞蒂的概念作了修正。第一,完全消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所包含的地域的涵义。第二,不再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的特征主要归结为与列宁主义对立。第三,把一些并不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理论家也划入西方马克思主义圈内。(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四种用法•纯粹地域性概念:即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同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或“西欧的马克思主义”。•非地域性的意识形态概念: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同于“新马克思主义”。凡是超越第二国际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国际列宁主义、第四国际托洛茨基主义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论东西方,都称为西马。•在肯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地域性概念的前提下,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题及关切的问题集中于哲学和美学领域。•在肯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地域性概念的前提下,突出其在思想路线方面与列宁主义对立的特征。(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别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别于东方马克思主义。西欧地区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失败以后,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原因进行反思,试图找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阻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问题所在。于是文化层面的思考提到了优先的地位。他们重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关心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文化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除了诉诸文化分析途径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外,也求助于心理分析或其他的心理学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预期的变化与转折。(四)发展阶段•1.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形成阶段•背景:•一战后俄国革命取得胜利,中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却都失败了。•为什么?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第二国际、第三国际。•理论思考: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别: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内的一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对马克思《手稿》的解释2.40年代初-60年代末的发展阶段•发展状态:从党内到党外,成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思潮。•背景:(1)世界经济大危机未能带来社会主义,却出现了法西斯主义及二战。为什么?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心理分析(2)二战后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大发展,社会阶级结构也有巨大变化,但社会病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展开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五月风暴•五月风暴是指1968年春天法国发生的学生运动。戴高乐虽然重新控制了局势,但五月风暴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并未随之消失。•此阶段派别: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研究主题:法西斯主义的根源(心理上)批判资本主义的病态;并从理论上找原因,如工具理性,实证主义;革命问题指导西欧、北美的“造反运动”3.70年代后的多元发展•背景:资本主义新特征及其问题:科技革命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生态危机;全球化;后现代;东欧及苏联剧变•特点:研究主题多元化(哲学、文化到政治、经济、生态、女性,对资本主义批判到对现实社会主义批判);地域分布更广泛(从德法意到英美及其他北美国家和非洲);与西方新社会运动结合(生态运动)•此阶段的派别: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进一步发展;新出现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资本主义的新特征、科技的社会效应、生态危机、全球化、后现代社会、东欧和苏联剧变、社会主义问题其中,90年代后对社会主义问题的关注多: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十月革命合理性、苏联东欧剧变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市场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理论原因:内在的理论根据,外在的理论原因•社会历史原因1.理论原因•内在的理论根据:•“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争论马克思早期思想(博士论文到《共产党宣言》)的四个环节。外在的理论原因•是指与马克思主义并存的各种理论学说和思潮的外在影响,其中特别要提及的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进展及分化的影响。•叔本华人本主义•孔德科学主义2.社会历史原因:•1.20世纪20年代初:对中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原因的探讨。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们对革命的主观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反思。•2.20世纪30年代: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释。1932年,德文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正式发表,带来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情。•3.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的分析欧洲工人阶级未能阻止法西斯主义的兴起的反思:纳粹党在1928年国会选举中,仅仅得了81万张选票,在总计491个国会议席中仅获得12个席位,当时大多数德国工人都拥护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1930年九月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640万张选票,107个议席1932年7月31日大选中,获得1374万张选票,230个议席。相比之下,社会民主党800万张选票,133个议席,共产党仅530万张选票、89个议席。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总统兴登堡任命为总理,夺取了大权。法西斯主义的兴盛迫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去追问法西斯主义的根源,促成了弗罗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渗透;•4.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长足发展,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门提出了关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50年代,苏共二十大召开,引起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释的潮流;•5.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对西欧、北美“造反运动”的指导•6.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现代科技革命的社会效应的研究现代科技的发展引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启蒙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反思;苏东剧变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形成和发展,是因为它以实践为根本目的,它总是在自觉地把握时代的征候,回应时代的问题,并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其他思潮融合和渗透。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1.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形成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特征:反对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2.法兰克福学派代表: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施密特等特征:社会批判理论和文化批判理论•3.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列斐伏尔、萨特、梅劳-庞蒂等•特征: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4.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赖希、马尔库塞、弗洛姆等•特征:马克思注重经济、阶级分析,而忽略了社会心理因素•5.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意大利理论家德拉-沃尔佩和科莱蒂•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意。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的唯物主义。•6.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阿尔都塞、普兰查斯•特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非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7.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威廉·莱伊斯、本·阿格尔等特征:企图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8.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代表:柯亨、罗默、埃尔斯特、W·肖特征:以分析哲学原则和方法研究,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9.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不同流派和思想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中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处于对立中。•但是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共同的趋势:他们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并努力使马克思的思想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的深刻的、具有活力的批判精神。而且,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发达资本主义批判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化批判,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思路•1、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2、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1)物化或异化理论。•(2)意识形态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注重对革命的主观前提的研究,并从最初的卢卡奇的物化意识理论发展为完备的意识形态学说。•(3)历史辩证法。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依据,而辩证法又被理解为历史中的主体—客体辩证法。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式的”马克思主义•“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激进的”马克思主义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1、对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本体论研究的复兴)。2、关注现实生活:社会主义的问题;生态的问题。七、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区别•从概念角度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以青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标志而兴起的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一种理论思潮,主要流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于某种哲学或文化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的解释和解读,并对资本主义的解放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从总体上看,它是一种左派批判思潮,其共同理论旨趣在于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展开新的批判。•经典马克思主义一般是指真正的或马克思本人的马克思主义,从哲学上看,它是整个西方思想史的一场革命。简单说,它是一种建立在工业文明之上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因此,在哲学上提供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图景的一般理解和认识时代条件的方法便是其核心旨趣所在。从形式上来看,西方理论繁多,学派林立,无统一的理论模式和体系,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而经典马克思主义则以统一性和稳定性著称•从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通常用法去理解,“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往往带有一种贬义,意味着食古不化或教条主义,甚至是对东欧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蔑称。•从内容上看,西马涉及两个主要问题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以对立为主;相反,经典马克思主义以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对象和内容,理性和人道是统一的•从话语方式上看,明显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我注六经的方式,而是六经注我,即借用马克思、卢卡奇甚至黑格尔、弗洛伊德的观点来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