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二、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蟠龙(pán)冥思遐想谈笑风生睡眼惺忪B.提防(dī)心无旁骛襁褓(qiăng)再接再励C.卷帙(zhì)莘莘学子(shēn)剽窃(piáo)声名鹊起D.嗔怒(chēn)憎恶(zēng)言简意赅(gāi)聒躁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D.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们去破解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B.近日,龙口市在全社会拉开了以“排队上下车”“礼让斑马线”“不能乱扔杂物”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培育工程C.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龙口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D.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4.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B.“走向胜利、今天星期三、深恶痛疾、文化素养”这四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C.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雄壮豪放、飘逸洒脱的风格D.“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情景出现5.默写。(1)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2),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童稚携壶浆。(《观刈麦》)(4)衣带渐宽终不悔,。(《蝶恋花》)(5),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6),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峰回路转,,醉翁亭也。(《醉翁亭记》)(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9)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10),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11),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第2页(共16页)(12)能亲仁,无限好,,。(《弟子规》)6.根据提示填空。(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轮台送客依依惜别,表达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名句是:。(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生事物终要代替旧事物的句子是,。7.综合运用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大盘点】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2)【成语大搜集】《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①温故知新②舍生取义③愚公移山④则善恶从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⑧见贤思齐(3)【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8.名著阅读。(1)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他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他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他额角上,踢著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他头上便打。“他”指的是谁(2)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他”指的是谁(3)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他”指的是谁(4)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他”指的是谁。三、阅读9.文言文阅读秦朝有一士人,酷好古文,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有人携败席踵门告曰:“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秦氏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①郭②之田易之。第3页(共16页)逾时,又一人持古杖以售之,曰:“此乃太王避狄,杖策去豳③时所操之棰④也,盖先孔子之席数百年,子何以偿我?”秦氏大喜,因倾家资悉与之。既而又有人持朽碗一只,曰:“席与杖皆未为古,此碗乃桀⑤造,盖又远于周!”秦氏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而予之。三器既得,而田资罄尽,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无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执桀所作之碗,行乞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注释】①附:附近。②郭:城郭。③豳:古地名。④棰:竹杖。⑤桀: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为商汤所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遂以附郭之田易之②逾时③盖又远于周④三器既得(2)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B、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C、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D、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3)翻译下列句子。秦氏大喜,因倾家资悉与之。(4)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10.现代文阅读Ⅰ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①“海星被摸死!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②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③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④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⑤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第4页(共16页)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文明建设,依靠“制度文明”稳步提升“公民文明”,不断推高全社会的文明水位。⑥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中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⑦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1)选文前三段列举众多不文明现象有何目的?(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话,强调了文明是公民交际中必须具备的素养。B.文章第⑤段加点的词语呼应紧密,既对公民有宽容的心态,又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素养的路径。C.“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D.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这个管理办法,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种种不文明现象。(3)简略分析文章怎样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11.现代文阅读Ⅱ老汪栗子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第5页(共16页)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