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常识专题1.【纪年法、十二生肖、十二时】(1)干支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801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11—1——3—5—7—9—11—13—15—17—19—21—23(2)中华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2.【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3.【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4.【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6.【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7.【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8.【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9.【四大道教名山】2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10.【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11.【科考三元、殿试三鼎甲】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状元榜眼探花类别童试(非科举考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时间每年一次三年一次(8月)乡试后第二年春(3月)会试后(初为5月,后为4月21日)地点府、州或县省城礼部初于天安门外,后在保和殿应试者儒童、童生秀才(庠生)、监生举人贡生主考官知县、知府、学政由朝廷派员监临由朝廷派大臣、副总裁再派会试同考官皇帝主考、亲王、大臣监试,大学士、部院大臣评卷内容除经、史、时务外,主考八股文和试帖诗除经、史、时务外,主考八股文和试帖诗除经、史、时务外,主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策问录取名称、等级生员(或称庠生,俗称“秀才”)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解元贡生第一名:会元进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传胪)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有时亦称“传胪”)13.【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一、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二、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四、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五、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湿泥土。六、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七、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地为柔软的土,下层为肥沃而硬的黑色。八、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色松散的土。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最上等的黄壤。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16.【六亲】父母兄弟妻子317.【年龄的别称】垂髫(tiao)——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及笄(jī)之年---十五岁(女)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耳顺之年---六十岁花甲之年---六十岁悬车之年---退休之年从心之年---七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期颐——一百岁。18.【避讳】周秦以来,中国几乎每代帝王的名字是不能直呼与直书的。秦始皇讳政,正月,本来叫政月的,为了避讳,只能写作正月,读平声。也有写作征月的,或改作端月。汉高祖刘邦,讳邦字,改国字;汉文帝讳恒,改常字,恒山称常山,姮娥改作嫦娥;汉景帝讳启,改开字,《史记》微子启作微子开,《汉书》启母石作开母石;汉武帝讳彻,改通字,蒯彻作蒯通;汉宣帝讳洵,改孙字,荀卿(荀子)作孙卿;汉元帝讳奭,改盛字;汉明帝讳庄,改严字,老庄作老严,庄子陵改严子陵。刘秀创建东汉,为光武帝,《汉书》改秀才为茂才。晋愍帝名司马邺,建业改建康。隋文帝父亲杨忠,隋时郎中只称郎,侍中改侍内,中书改内史,朝中不设中丞,改御史大夫;隋炀帝讳广,广乐改长乐,广陵改江都。唐太宗李世民,世字改代字,民字改人字,民部改户部,凡从民字旁,皆改作氏字(如昏字就是如此而来);唐高宗讳治,治字改理字;武则天名瞾,即照字,诏书改制书。凡是避讳的字,如果没有明确公布改作其它字,一般以缺末笔处理。19.【人的称谓】(一)敬称(1)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子厚,司马光为司马君实等。(2)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4)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4(5)称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二)谦称(1)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老和尚自称老衲。20.【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21.【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4)以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文集》(姚鼐)。(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苏东坡全集》、《徐霞客游记》(徐宏祖)。(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梦溪笔谈》(沈括)。(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22.【经史子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23.【姓氏】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5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4)以乡、亭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明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24.【庙号、谥号、年号】庙号:太祖、高祖、太宗、世祖谥号:根据皇帝或诸侯等人物的生前事迹,在死后追授谥号。隐,哀也。景,武也。施德为文。除恶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