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LOGO一、社会因素的影响(外部原因)陈第反对宋人叶韵说,认为《诗经》、《楚辞》反映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为标准随音改读来求韵脚的谐合。他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观点。LOGO社会原因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LOGO上古社会畜牧业的词语,上古时期人们对马的认识。同类的事物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例如马这种牲畜,只要肤色、年龄、公母的不同就有不同的称呼。公马——骘(zhi4)母马——騇(she4)两岁以下的马——驹(ju1)三岁的马——駣(tao2)四只蹄子都白的马——騚(qian2)前两脚白的马——騱(xi1)身子黑胯下白的马——驈(yu4)黄白相间的马——騜(huang2)纯黑色的马——骊(li2)红黄色的马——骍(xing1)白毛黑鬃的马——骆(luo4)LOGO形容词“白”在古代的不同说法月白——皎日白——晓人白——晰老人白——皤(po2)鸟白——he4霜雪白——皑草花白——皅(pa1)玉石白——皦(jiao3)LOGO国营企业——state-runenterprise国有企业——state-ownedenterprise这两个词的变化就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这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对语言影响的例证。请注意以下两组词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变化:个体户——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盲流—民工—外来工—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LOGO“数字流浪者”(DigitalHomeless)、“千年虫”(millenniumbug)“网上教育”(onlineeducation)MP3,quicktime,realplayiPod宇宙飞船、火箭、红外测距仪LOGO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1)社会制度发展:奴隶、奴隶主,封建主、地主,皇帝、皇后,书记、主席,经理、秘书,个体户、特区。(2)政治制度发展:马夫—饲养员、勤务兵—警卫员、剃头匠—理发员、伙夫—炊事员、马倌—饲养员、戏子—演员(3)经济发展:洗衣机、计算机、煤气等。(4)文化科技发展:音乐电视、电视小品、电视连续剧、克隆、高速公路。LOGO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社会的统一使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使用,而使用这个工具的不同集团在进行语言交往时,会使各集团间的语言差异逐渐缩小,最后融为一体。相反,如果一个社会由统一走向分化,不同的社会集团会因为交往的机会减少而使各自语言按照各自的习惯发展,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进而成为不同的方言,最后演变为两种或多种语言。北魏孝文帝“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的制度。它们是语言产生共同语和方言的直接原因。LOGO人际交流的原因同一语言社会交流:创新、省力的要求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而引发词汇或用法的变化。发音省力则是引发语音变化的重要动因,比如总是挨在一起出现的音会同化,频率特别高的虚词在语音上会弱化。不同语言社会交流:交流、接触的结果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社会的联系、交住、接触也必然推动语言的发展。各种语言都会从对方的语言中吸取营养,借词是语言接触的直接结果。中古时期汉语从梵语中吸收了大批佛教词:佛、禅、塔、罗汉、刹那等。近现代中国派学生赴日学习,吸收了大量的词:革命、艺术、文化、文明、文学、封建、阶级国家、演说、民主、自由、经济、社会、个人民族、宗教、科学、技术、哲学、美学、电话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向俄国吸收的新词:苏维埃、拖拉机、教条主义等。LOGO二、心理因素的影响(外部原因)语言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在交际和思维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受到使用语言的人的心理的影响。这种心理的影响必然会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第一,思维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语言的发展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例如,先民们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所以先民们的语言具有较浓的具象色彩。第二,类推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惯性。人们期望语言系统匀称有致,时时都在利用多数语言现象所呈现的规则,去同化一些不合规则的特殊语言现象,去填补一些不对称的缺位。第三,不同语言社团的人,对语言往往有不同的心理。LOGO三、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内部原因)语言要素的各个成分处在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状态,要素的各个成分发生了变化,系统内部有关的要素成分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LOGO1语音的变化引起句法的变化放在桌子上放的[də]桌子上放•桌子上LOGO2语音的变化引起词汇的变化古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但是那时音位数量多音位组合也多,词在语音形式上仍有区别。机:居依切,平声,微韵,见母;基:居之切,平声,之韵,见母;交:古肴切,平声,肴韵,见母;娇:举乔切,平声,宵韵,见母;尖:子廉切,平声,盐韵,见母;娘:古闲切,平声,山韵,见母。LOGO思考:现代汉语中这些词的发音相同了,出现了什么现象?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语音简化,同音词增多,给交际带来了消极影响。汉语词汇就通过加长词的长度来解决,于是,双音词大量产生。反过来,双音词的大量产生,又使语音、语法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轻声、儿化的出现,某些实词的词缀化、构词规则的复杂化等。LOGO3词汇的变化引起句法的变化古代汉语,行为的次数不用单位词(动量词)来表示,而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LOGO动量词大约起源于南北朝,盛行于唐宋以后:余尝往返十许过。《水经注•江水》一日须来一百回。杜甫《三绝》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白居易《潮》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魏书•王肃传》可见,动量词出现并发展,“数动结构”变为“动数量结构”。LOGO三、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1)语言演变的渐变性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LOGO(2)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音次之,而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LOGO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求新求异的心理等都使得词汇比较容易发生变化,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词义的发展等等。但是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LOGO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都是通过有限的语音形式表达出来的。在一种语言里,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音位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也即,语音子系统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的变化很慢,相对稳固。相对于音位和音位聚合格局来说,音值的变化要相对快一些,特别是方言语音,由于缺乏普通话那样的语音规范,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言语社团的人的音值往往有听得出来的差别。LOGO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的。比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候只有开、合二呼,而/tɕ/组只有齐、摄二呼,那是由于tɕ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二呼前的/k//ts/保持不变,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tɕ/,这是辅音声母在不同介音之前的变化的不平衡,是演变不平衡性在语音子系统内部的具体表现。LOGO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有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比如同样在/i//y/前的/k//ts/,在北京变成/tɕ/,在广州却保持/k//ts/不变,在苏州则是/k/变成/tɕ/,而/ts/不变(/ts/后的撮口呼变齐齿呼)。一般说来,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异,语言系统中所谓的不规则现象都是过去的语言保留在今天的语言系统中的历史层积,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见证。这些现象为探索语言的历史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LOGO第二节语言的分化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二、社会方言三、地域方言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LOGO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了语言的分化。社会的分化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状况,与之相应,语言的分化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方言LOGO二、社会方言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团。在每个社团的内部,人们之间相互的联系比较密切,交际频繁,而不同社团之间的交际则相对稀疏。根据社会因素而区分的社团与语言特点相关,因此这些社会社团又被称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所谓社会方言。社会方言的类型:行业语、科学术语、阶级习惯语、隐语、黑话等。LOGO行业用语: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职业集团。这些不同的集团的生活必然在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中有所反映。从事某一行业所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式的名称,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及其性质的词语,劳动成品及其各部分和性质的名词等等。各行各业特殊的词语,构成各行各业的行业语。LOGO部分行业用语医药行业的词语:处方、手术、休克、流脑、炎症、针剂、片剂、饮片等等。戏剧界的词语:行头、红脸、黑脸、场面、亮相、生、旦、净、末、丑等等。化工术语:饱和、氧化、有机、无机、烷、烃、聚录乙烯LOGO阶级习惯语(阶层方言)是某些阶级为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创造使用的特殊用语。语言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有些阶级和阶层却往往将一些特殊的词语强加到全民语言中去。如中国古代的一些特殊词语:如秦始皇就把老百姓叫作“黔首”,自称“朕”,古代诸侯及其夫人自称“寡人”。古代还有一些人见面或写信时常用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久仰久仰”,写信时的用语常见的“近祺”“顿首”“叩首”以显示自己的文化水平。现在一些高校的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叫做“老板”。LOGO黑话(隐语)黑话(隐语):是某些社会团伙所创造的秘密词语和语句。它也是一种社会方言。它或者对全民语言的某些词语和语句赋予不同的含义,或者是生造一些词语,或者改变通行词语的语音形式等等。黑话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一般是为了保守秘密,不让局外人听懂。例如:《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与座山雕的对话就用黑话。现在贩毒分子和赌徒之间也常常用黑话交流。LOGO在一些地方生意场上的交易也是采用黑话的形式完成的(福建和广东的一些渔民就经常采用这种交易方式)。旧社会的商业界,他们一般不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