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30周敦颐爱莲说目录情境导入研读课文解题,揭示学习目标课文总结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课时作业情境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请你说一些关于莲的诗句或故事。宋代周敦颐写了一篇《爱莲说》,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主要特点是:形式:上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2)了解作者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3)以诵读为主,在读中译,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按照“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依次进行,感悟莲的品质。(4)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5)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君子之德,提高道德修养。学习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疏通文意。(2)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学习难点:(1)重点句子的翻译。(2)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君子之德,提高道德修养。正字音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不蔓不枝màn亵玩xiè隐逸yì鲜有闻xiǎn解释下列重点的词语(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唯独,只。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水清而又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高耸的样子。植,立。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指品德高尚的人。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花之君子者也:应当。宜乎众矣: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语句【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译文】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译文】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词多义香远益清动词,远播。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宾语前置的标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东西。者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人。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种植。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宜乎众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多只沾染(污秽)洗水波过分艳丽更加竖立亲近而不庄重疏通文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隐居避世叹词,表示感慨应当少研读课文1.作者爱莲的什么?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君子2.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莲具有君子的哪些品质?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流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净、庄重、不孤高自许、不向达官贵人献媚。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风度、气质: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美名远扬庄重令人敬畏不敢轻侮3.作者还列举了哪什么几种花,分别象征什么?隐逸者菊花牡丹富贵者4.有哪些人喜欢这些话?列举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追求功名富贵的人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菊花牡丹(正衬)(反衬)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5.作者借对莲的赞美、对菊花的惋惜、对牡丹的嘲讽,表达怎样的情感?以“莲”自喻,通过对莲可贵的品格的赞美,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6.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有正确的价值观,在精神上保持人格独立,不随波逐流。课文总结①解释句中加线词的意思结庐在人境()亭亭净植()课时作业②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B、飞鸟/相与还C、晋陶渊明/独爱菊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翻译下列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退出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⑤请从兰花、菊花、梅花、红杜鹃中选择一种,仿照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