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与实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的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地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和前提,是党和政府的庄严使命和艰巨任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及时制定了符合当时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特别是提出了坚持“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战略目标,卓有成效地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地推向了前进。一、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认识早在建国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提出过将来要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任务。建国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曾进行了近三十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其间,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实现国民经济恢复之后,及时制定和实施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和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历经曲折,把我国建设成为了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实现国民经济恢复之后,及时制定和实施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党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于1953年12月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样,党在建国后,首次把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呈现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54年9月,毛泽东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一文,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9月,党的八大宣布我国消灭了私有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全党的工作中心应转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方面。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党的八大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8年1月,毛泽东明确指出:从1958年起,“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全党注意”。1959年7月,毛泽东在庐山会议指出:过去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次序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现在应该倒过来改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2这一思想称之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实施“现代化”的战略口号。早在1954年9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9年底和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为党后来制定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奠定了重要基础。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周恩来指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里,党中央在实际上提出了“二位一体”,即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总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其执政的二十几年间,对于提出和实践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战略方针和“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认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断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之上,调整了原定的战略目标,重新制定和实施了“小康水平”、“两步走”、“三步走”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使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更加符合实际,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人民富裕了。(一)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1979年3月,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强调把中国现代化标准放低一点。12月,针对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提出的20世纪末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实质内容的询问,邓小平回答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从此,20世纪末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达到“小康水平”的设想就提出来了。提出“小康目标”,实际上是对过去设想的“要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做了重要修改。(二)“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根据邓小平提出的20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要达到“小康水平”的设想,1982年党的十二大又明确制定了“两步走”战略目标。即:从1981年开始的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十年即到20世纪末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具体目标是:2000年我国的工农业年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二大正式把20世纪末实现“小康”作为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近期战略目标。3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二大在实际上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要坚持“三位一体”即坚持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为一体的思想。还强调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要注意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布局”的概念,并重申了要坚持“三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想。这表明中央对“三位一体”协调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同时为明确制定“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三)“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经过五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于1987年党的十三大修改了“两步走”战略目标,又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三大规定了我国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三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伟大领导作用,认为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认识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坚持“三位一体”布局的思想,在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战略思想。特别是在“三步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新三步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使我国更加国强民富。(一)“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依据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又提出了21世纪前50年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江泽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2001年12月,我国经过不懈努力,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代表党中央正式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首次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新概念,体现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新思考、新决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创造、新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此外,党的十六大还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总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其执政期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制定和实施了体现“三位一体”布局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在新世纪新阶段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成为中国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上最快的时期。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新认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形成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党中央。新党中央是在新世纪新阶段率领党和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领导者。新党中央提出并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体现“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对这一战略目标赋于新的时代内容,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全方位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第一,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上,提出并全面系统阐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30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第二,提出了要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战略任务。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和要求。全会还明确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新结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概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