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目录一、危险场所作业安全----------------------------2二、防火安全------------------------------------5三、加热炉作业安全------------------------------6四、轧制作业安全--------------------------------9五、镀涂作业安全--------------------------------13六、清洗和精整作业安全--------------------------15第四章轧钢规程是指轧钢安全规程一、危险场所作业安全6.1.1下列场所应属危险场所:——根据GBJ16确定为甲、乙类生产火灾危险性场所;——根据GB50058确定为0区、1区和2区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和10区、11区粉尘或可燃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接触毒物,有窒息性气体或射线,在不正常或故障情况下会造成急性中毒或严重人身伤害的场所;——高压、高频带电设备,或超过规定的磁场强度、电场强度标准,易于触电或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的场所;——高速运动(超过5m/s)轧件的周围和发生故障时可能的射程区域;——高温运动轧件周围或可能发生飞溅金属或氧化铁皮的区域;——外露的高速运转或移动设备的周围;——有毒物或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或管道,可能积存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气体的氧化铁皮沟、坑、下水道等场所;——强酸碱容器周围。规程解读:——本规程所述的GBJ16已废止,现执行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确定的甲、乙类生产火灾危险性场所和爆炸场所,轧钢工序主要涉及的区域有彩涂混合间、喷涂间、溶剂室、液压站、润滑油站等,彩涂混合间、喷涂间、溶剂室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等级为1区或2区,润滑站、液压站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等级为21区,因此应设为重点防火部位有严格的禁火措施。——在使用煤气、氮气以及放射源等危险物质的过程中,可能因泄漏造成人员急性中毒、窒息以及核辐射的场所。——高压带电设备易造成人员触电的场所。可能产生高频电磁场的场所有高压配电室、高频电磁感应炉、加热炉等——线材、带钢等轧件在轧制过程中都处于高速运动状态,可能会脱离轧线窜出,造成人员伤害。输送轧件的辊道附近、高压水除磷装置等区域易飞溅氧化铁皮造成人员受伤。因此轧机在运行中禁止人员接近上述区域,以防造成击伤、灼伤事故。——在轧件的输送辊道、飞剪、轧机、吐丝机、卷取机、冷床、上料台架以及轧机的传动轴和机械传动用链条等可能造成人员机械伤害的危险部位。——有可能在氧化铁皮沟、坑、下水道聚集煤气、天燃气、氮气等易燃易爆、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场所。——使用酸洗碱洗工艺,酸碱槽周围易造成人员灼伤的区域也属于危险作业场所。6.1.2危险场所、重大危险设备的管理和严重危险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危险场所设备的操作,应严格实行工作牌制;——电气设备的操作,应参照DL408的规定,实行工作票制;——重大危险场所、危险设备或设施,应设有危险标志牌或警告标志牌;——在甲、乙类火灾危险场所和0区、1区、2区和10区、11区爆炸性危险场所,以及重大危险设备上,进行不属于正常生产操作的其他活动,如动火、检修、更改操作规程等,应事先申报安全、消防、保卫部门同意,并经有关领导批准,方可进行。规程解读:——在机械转动部位检修操作时,应严格实行检修摘挂牌制,在操作台上悬挂禁止操作警示牌,防止人员误操作造成检修人员受到伤害。——电气设备的操作,严格执行DL40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电气倒闸操作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严禁带负荷进行拉、合倒闸操作。——在甲、乙类火灾危险场所和0区、1区、2区和10区、11区爆炸性危险场所进行动火作业,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动火管理制度,实行动火票,动火前、动火过程中以及动火后,要执行严格的检测及检查确认制度,防止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因盲目动火造成重大火灾事故。3、案例1:液压工被钢筋撞伤工亡事故事故经过2008年7月31日,某轧钢厂丁班在接班后,液压班长伍某根据点检的要求,派陈某、白某、张某三人更换打包机的成型器液压缸,张某去取液压缸,此时精整A区正常进行打包。张某在取回液压缸后准备从4号位打包位置穿过。当4号位打包工曹某看见他正要穿过打包位置时,急忙摆手示意不要过来,但张某还是继续穿行。这时一捆钢筋送了过来正好撞在张某的左后背上,人被钢筋挑起后头部撞在支架护板上。事故发生后,伤者立即被送往医院,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分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维修工张某安全意识差,违章穿行运行中的打包机造成的。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防护不到位。轧钢厂精整打包机的每个打包位置都有600mm,但轧钢厂一直没有对此处进行封堵,也没有安装防护栏杆。案例2:轧钢厂卷取机夹送辊挤死工亡事故事故经过2006年4月21日10:59分,某热轧二厂生产丁班作业区轧制规格4.5*505的20#钢,在正常轧制时2#卷取机突然停车,前半部分带钢废在卷取机内,并有尾部剩余10米左右堆在G3、G4、G5辊道上,操作工及组长发现废钢后,卷取操作工王某,运输链操作工杨某和卷取组长薛某到现场处理废钢,另一卷取操作工王某留在操作台上操作,并卷取机上夹送辊打开(上夹送辊抬起)。三人到现场后,卷取组长薛某拿起气割把站在卷取机工作侧小平台上点火,十余次未点着,王某接过气割把点着后,很快把堆在夹送辊内的废钢割断,就指挥4#天车吊走废钢,这时薛某站在夹送辊北侧位置,杨某去卸天车调走的废钢,卷取操作台上的王某看到废钢已处理完毕,就急于调试设备,启动卷取机把上夹送辊落下,把正在检查夹送辊的薛某挤在上下夹送辊之间,这时机械维修人员正在地面上向卷取机处观望,看到有人被挤伤后,赶紧向操作台打手势,示意有人被挤在夹送辊内,在台上操作的王某赶快停车并把上夹送辊抬起,同时现场处理废钢人员拨打120和向领导报告,并及时把薛某抬到厂门口,用救护车送医院抢救,但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卷取组长薛某自身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挂牌制度,进入夹送辊内检查,即未在操作台上挂安全警示牌和通知操作工王某不要启动设备,也未使用防止上夹送辊落下的安全防护套。台上操作工王某,安全意识淡薄,野蛮操作,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确认制度,在没有人通知其操作的情况下,未检查确认设备现场是否有人工作,并且没有响警报就私自操作设备。二、防火安全6.2.2轧钢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配备消防设施、设备和人员,并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联系。规程解读:轧钢车间内的电气室、控制室、液压站、润滑油站等重点防火部位应当配置火灾报警或自动灭火装置,设置消防控制室和24小时值守人员。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义务消防队或专职消防队,并与当地消防队建立应急联系方式。6.2.3车间电气室、地下油库、地下液压站、地下润滑站、地下加压站等要害部门,其出入口应不少于两个(室内面积小于6m2而无人值班的,可设一个),门应向外开。规程解读:车间电气室、地下油库、地下液压站、地下润滑站、地下加压站等要害部门,其出入口应不少于两个,门应向外开。主要是为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在某一通道被封锁后,另一个出入可以作为应急出口,为急时疏散或救援提供条件。因此在日常安全检查中,要注意两个出入口是否有随意堆放油桶或杂物的现象,防止疏散口被随意占用。6.2.4电气室(包括计算机房)、主电缆隧道和电缆夹层,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器、烟雾火警信号器、监视装置、灭火装置和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还应设防火墙和遇火能自动封闭的防火门,电缆穿线孔等应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轧钢企业,应设有集中监视和显示的火警信号中心。规程解读:所述的电气室(包括计算机房)、主电缆隧道和电缆夹层,这些岗位大部分为无人值守的岗位,因此为作好电气设施的防火措施,要采用一些技防和物防的手段,在此区域设置有感温感烟报警的自动火灾报警装置或CO2等自动灭火装置以及在配电室门口设置防鼠板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电气室、电缆夹层应设置有遇火有自闭功能的防火门,电缆穿孔应用防火包或防火泥等材料进行封堵。新建或改建的轧钢企业,应设有专门的消防控制室,对重点防火部位集中监控监视火警。6.2.5油库、液压站和润滑站,应设有灭火装置和自动报警装置。规程解读:油库、液压站和润滑站属于易燃易爆区域,因此这些部位应设有灭火装置和自动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火灾险情,能及时进行报警和灭火。6.2.6设有通风以及自动报警和灭火设施的场所,风机与消防设施之间,应设有安全联锁装置。规程解读:易燃易爆场所一般都设机械通风装置,如果发生火灾事故,自动灭火设施启动后,通风装置仍在工作,将会大大降低灭火效果。因此将风机与灭火设施设置安全联锁,自动灭火设施启动后,通风装置将自动关闭。7.12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的油箱,应设有液位上下限、压力上下限、油温上限和油泵过滤器堵塞的显示和警报装置,油箱和油泵之间应有安全联锁装置。规程解读:油箱内的液体有挥发性,其挥发的气体是可燃和爆燃的,油温过高或油泵过滤器堵塞,都会带来事故隐患。因此必须有显示和警报装置、安全联锁装置,保证其系统的安全正常状态。2、规程解读:可参考“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7、8.3、10等有关部分三、加热炉作业安全8.16工业炉窑使用煤气,应遵守下列规定:——使用煤气的生产区,其煤气危险区域的划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第一类1)带煤气抽堵盲板、换流量孔板,处理开闭器;2)煤气设备漏煤气处理;3)煤气管道排水口、放水口;4)烟道内部第二类1)烟道、渣道检修:2)煤气阀等设备的修理,3)停、送煤气处理,4)加热炉、罩式炉,辊底式炉煤气开闭口;5)开关叶型插板,6)煤气仪表附近第三类1)加热炉、罩式炉、辊底式炉炉顶及其周围,加热设备计器室;2)均热炉看火口、出渣口、渣道洞口;3)加热炉,热处理炉烧嘴,煤气阀:4)其他煤气设备附近;5)煤气爆发试验第一类区域,应戴上呼吸器方可工作;第二类区域,应有监护人员在场,并备好呼吸器方可工作;第三类区域,可以工作,但应有人定期巡视检查。在有煤气危险的区域作业,应两人以上进行,并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加热设备与风机之间应设安全联锁、逆止阀和泄爆装置,严防煤气倒灌爆炸事故;——炉子点火、停炉、煤气设备检修和动火,应按规定事先用氮气或蒸汽吹净管道内残余煤气或空气,并经检测合格,方可进行;——严格执行GB6222的有关规定。2、规程解读:规程解读:严格遵守GB6222《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炉子点火、停炉要点:1)送煤气前要先对煤气管道和阀门的开关状态进行确认;2)炉内要做负压处理;3)炉子点火时应先从末端烧嘴开始点燃;4)点火时先给火种后开煤气,点着火后,再送风;5)若未点燃,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查找原因。第二次点火之前重新对炉内进行负压处理,严禁在未经通风置换的情况下,进行二次点火。6)停炉熄火时,应先关闭煤气熄火,然后在停止送风。事故案:1:加热炉煤气中毒事故事故经过:2006年5月8日,下午17时40分左右,某钢铁有限公司轧钢厂加热炉工段长徐某在直材液压处进行调试,于18时40分左右回到主控室寻找老虎钳后出去,加热炉看火工曾某某检查加热炉水管时发现徐某倒在加热炉南侧地坑内,立即喊人进行抢救,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进入加热炉煤气区域未经煤气检测,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徐某违章擅自下地坑绑水管,造成煤气中毒。案例2:轧钢厂加热炉煤气管道爆炸事故事故经过2006年11月7日,轧钢厂计划处理煤气引风机风叶结垢。早7:45加热炉停炉,引风机停机。13:00煤气引风机风叶上的积垢处理完毕,准备点炉生产。13:10引煤气过程中产生爆炸,造成煤气加热炉煤气管路分支管金属波纹管爆裂。事故发生后轧钢厂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事故抢修。至11月8日早0:40抢修完毕加热炉开始恢复生产事故原因(1)、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违章操作。违反煤气安全操作规程第六条第一项,停送焦炉煤气或混合煤气操作时,应用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