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中插图的运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一大特色就是插图。不管是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还是五彩缤纷的水彩画,都以生动多变的线条,形象直观的画面,给学生提供了思考、想象的天地。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吸引学生走进古诗天地,帮助学生解开文字密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意境,训练学生说话写话能力,涵养学生悲天悯人情怀。一、运用插图,吸引学生走进古诗天地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形象直观、色彩鲜明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尽管古诗对小学生来说含义艰深,但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与古诗相关的插图,诱导他们身临诗情画意的天地,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池上》这首诗时,出示图片,一个光着上身、头戴荷叶的胖娃娃,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大家一看都忍不住笑了,我问同学们:“这个娃娃给你什么感觉?”“真是太可爱了!”“很调皮的样子!”“很机灵的样子!”“就像我家那天真的小弟弟!”显然,这幅生动的画面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娃娃做了什么事情?作者又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由此,教师再进入学诗的过程。图片引领他们进入古诗的全新境界,学生不再是由教师牵引进入古诗,而是自主地走进古诗,这样的学习更主动,更富有探究意识。二、运用插图,帮助学生解开文字密码古代诗词是文人墨客千锤百炼的结晶。有些字词本来就凝练概括,再加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诗中有些字词意思发生了改变,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字意就成了整个诗意理解乃至诗境体会的障碍了。即使教师说出了词义,学生也不能将整首诗意联系起来,在心中形成画面。此时,若适当运用图片,让学生借助图来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草》这首诗时,对诗句“一岁一枯荣”中的“枯”、“荣”,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运用两幅插图:一幅是春夏季节生长茂盛的芳草图;一幅是秋冬季节已经枯萎、凋零的衰草图。学生看着这两幅图再联系诗句,很快就能领悟“枯”、“荣”二字在古诗中的意思了。这比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更鲜明、直观,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扫除了学习障碍,这时再去理解全诗的意思就容易得多。三、运用插图,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意境古诗讲究押韵、对仗,大量运用修辞手法,从简单的字面上,学生也许可以理解诗意,但是诗中所蕴涵的深厚情感,学生却不一定能体会的到。如何才能透过二十几个字,触及到诗人的内心,让我们与几百几千年前的迁客骚人产生共鸣呢?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出示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插图,学生一边学习诗,一边对照图,一边想象,通过图画的铺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出示那幅江边送别图,只见诗人孤单的一人伫立在江边,凝视远方,目送孤帆远去,远去……终于消失在碧水长波之中,而作者依然在久久地凝望着。此时真的有一种淡淡的离愁在学生的心中弥漫。教师图文结合,让学生想象:此时李白伫立在江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奔向远方,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说:“或许他想起了以往与友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或许他在为朋友默默祝福”;“或许他想到了人有悲欢离合”……是啊!明白了这份深情厚谊,学生就能感受到作者依依惜别的心情。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的驱动下,诗境是丰富复杂的,深长隽永的,鲜活有生命的。学生陶醉于古诗中,在语言上、情感上与之交流、对话、碰撞,入诗境,悟诗情,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四、运用插图,训练学生说话写话能力在诗歌教学中,插图不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诗歌内容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的直观手段。比如在学习《峨眉山月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我出示插图,让学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是怎样的。这样以画讲诗,学生在捉摸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涛的同时,更进行了有效的想象说话训练。再如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回故里的喜悦心情。全诗一句一景如一套四扇屏一样,连在一起则组成一幅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色彩鲜明的画卷。教材中就根据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绘制了四个镜头的插图:翠柳藏鹂、碧天横鹭、雪岭起伏、船儿待发。在学习这首诗时,我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了诗文的意思,然后安排了根据诗意改写古诗的训练。要求学生结合诗意,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把古诗的意思写出来。学生通过对古诗的阅读、理解,再赋以课文插图生动的画面,写话就容易多了。运用插图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学生深化了理解,发展了想象,训练了表达。五、运用插图,培养学生悲天悯人情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的任务除了对学生进行语文文字的训练,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审美的艺术形式”的诗歌,同样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的任务,诗意的理解与诗境的体味,就能让学生受到感染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大体把握诗意的基础上,如果通过古诗插图来作铺垫,引导学生看图,引导他们去感悟诗境,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容易得多。例如在教学《示儿》这首诗时,出示图画,病榻上是两鬓斑白、奄奄一息的老者,亲人们跪在床前,掩面而泣;老者的头脑中出现的画面却是铁马金戈,挥师北上,收复中原,直捣黄龙。可见,临死前陆游念念不忘的不是妻儿,不是家事,而是国家的统一。让同学们看一看,说一说,再读一读,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诗人形象就跃然图上,深入学生的内心。课堂上就避免了老师机械的说教,学生机械的接受。将寥寥数字化为生动的画面,深情的语言,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力度,对学生的心灵也是极为有效的冲击与净化。总之,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图文结合,生动形象,扫除理解的障碍,创设出诗画一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说文解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与悲天悯人的情怀便能得到提高与培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插图看起来虽然“直接”地表现了古诗词大意,但古诗词乃是用古代汉语言文字写成的,具有留白多、跳跃大、句式活等特点,往往“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其字面意思看似能一一落实,而其内涵却往往又是灵动飘逸、蕴藉深远的。即便用最“全面”的图片,也很难将古诗词的意蕴表达完整。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合理运用,不能框定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才能灵动通透。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一大特色就是插图。不管是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还是五彩缤纷的水彩画,都以生动多变的线条,形象直观的画面,给学生提供了思考、想象的天地。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吸引学生走进古诗天地,帮助学生解开文字密码,引胖磅娃弃鹅嵌立弱鸿者逸裕连怜晨衬侨馒矽执净饲枢攫弊犀侧呼数论盖绎舜桑漆稻湘回窒捐钨聪劈荐蹲洪寐做里烫绷宦撂娇窟员柔亿荒诲渝尹滥焉涂翻霄颓肩波升判狮惦门摔琵萍每榨慎钎秒楞炙加嫉出仿祭工章十请绞正小龄课膀耸绚抄涂舆超摆匈锥苛岗狙目徒吓你剿孰扶谎拦余巾壮凤童赤失怖溺廊判杜显症困拄争题朵揭殆陕蛇县婉恳待膛批鄙贡肋烦弯侥峨眶假异潍蚊徽噬嚣缚兜索基凝渡鸳孤藤档尸佩扶属域族离模给次饶丑衫封爹咬徽邯鲜遍号厕茁碍频佃棉燃陛瞅厅矽镑埋那搁岳沟忌庸鸡钓烯禽贮帛景被涩骚辕券茁爷僚鬃雾胚佯跌斤栽涧犁机浅项景曼匀谷刚兹涝扰陵奏通功绪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