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第四章事故管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工伤事故定义,掌握伤亡事故分类;2.认识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处理程序;事故调查的要求;3.认识事故现场各种不安全因素及现场伤亡事故的预防;4.能说出现场安全急救步骤、应急处理方法和应急设备、设施的应用;5.认识工程意外伤害保险的规定。【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质疑、引起思考、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重点1.伤亡事故分类;2.事故报告处理程序;3.不安全因素及伤亡事故预防教学难点事故报告处理程序、不安全因素及伤亡事故预防课堂类型理论授课地点402课时4授课班级17施工实施日期2019.3.19备课时间2019.2课题教学时间计划周次课次授课内容课时备注474.1工伤事故的定义和分类4.2伤亡事故统计报告4.3事故的调查处理4.4事故的预防4.4.1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2484.4事故的预防4.4.2现场伤亡事故的预防4.5施工现场安全急救、应急处理和应急设施4.6工程意外伤害保险2授课题目4.1工伤事故的定义和分类4.2伤亡事故统计报告4.3事故的调查处理4.4事故的预防4.4.1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工伤事故定义,掌握伤亡事故分类;2.认识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处理程序;事故调查的要求;3.认识事故现场各种不安全因素。【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质疑、引起思考、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重点伤亡事故分类;事故报告处理程序;不安全因素教学难点事故报告处理程序课堂类型理论授课地点402课时2授课班级17施工实施日期2019.3.19备课时间2019.2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内容/项目/情景教学活动形式教学目标5分钟导学:引入事故管理提问:施工现场有很多危险因素容易造成人员受伤,那么平时企业或者我们个人要采取什么行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呢?建筑施工企业的事故,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危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工伤、中毒、爆炸、触电等,或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各类伤害。建筑施工现场的伤亡事故主要有: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坍塌事故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70分钟讲授新课:4.1工伤事故的定义和分类4.1.1事故的定义事故指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水久地停止,其后果可能造成人员、财产的伤害和损失。具体来说,就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所涉及的区域内、在生产过程中、在生产时间内、在生产岗位上,与生产直接有关的伤亡事故;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在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使工作中断并须进行急救的中毒事故;或者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设备或劳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伤亡事故。4.1.2伤亡事故的分类1.按伤害程度分(1)轻伤一一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2)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3)死亡—一损失工作日定为6000工日。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1)轻伤事故一一指只有轻伤的事故。(2)重伤事故一一指有重伤而无死亡的事故。(3)死亡事故一一分重大伤亡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a.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b.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时间分配内容/项目/情景教学活动形式教学目标3.按伤害方式分伤亡事故按伤害方式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4.按伤亡事故的等级分建设部把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重大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1989年3号令)第三条规定(已废除)更新内容:5.按事故发生的原因分(1)直接原因a.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CB6441-86)附录A-A6不安全状态];b.人的不安全行为[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CB6441-86)附录A-A7不安全行为](2)间接原因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有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4.2伤亡事故统计报告4.2.1职工伤亡事故统计的目的(1)及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状态,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2)分析比较各单位、各地区之间的安全工作情况,分析安全工作形势,为制定安全管理法规提供依据。(3)事故资料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宝贵资料,对生产、设计、科研工作也都有指导作用,为研究事故规律,消除隐患,保障安全,提供基础资料。4.2.2伤亡事故的报告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者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领导。企业领导在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按规定用快速方法,立即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国家安全监察部门、公安、工会等相关部门报告。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转报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一般伤亡事故立即上报,重大和特大伤亡事时间分配内容/项目/情景教学活动形式教学目标故在1h以内报到主管部门,事故报告程序如图4-1所示。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根据建设部1989年3号令的要求,在24h内写出书面报告,按规定逐级上报。重大事故书面报告(初报表)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按照建设部监理司文件要求,凡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事故,由建设部主管处长到现场;10人以上的事故,由建设部主管司局的司局长到现场;15人以上的事故,由建设部主管部长亲自到现场。发生三级以上的重大事故,建设部按事故所属类别,分别派安全监督员代表建设部到事故现场了解情况,然后向建设部汇报。在发生事故后一周内,事故发生地区要派人到建设部报告事故情况。其中7人以上的死亡事故,厅长、主任要亲自去。对于漏报、隐和拖延不报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出要严肃处理。时间分配内容/项目/情景教学活动形式教学目标4.3事故的调查处理4.3.1事故现场的保护及组织事故调查组1.事故现场的保护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廷扩大,稳定施工人员情绪。同时,要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疏导交通、排除险情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像。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要按建设部有关规定,立即组织录像和召开现场会,教育全体职工。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因此,要求现场各种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地保持原来状态,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措施严加保护,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无可取证并充分记录,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方能进行。任何人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掩盖事故真相。2.组织事故调查组接到事故报告后,事故发生单位领导人除应立即赶赴现场帮助组织抢救外,还应及时着手事故的调查工作。轻伤、重伤事故,由全业负责人或由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死亡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以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成员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国家安全监察部门、工会、公安等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并可邀请检察机关派员参加。必要时,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协助进行技术鉴定、事故分析和财产损失的评估工作。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的某一方面的专长(2)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4.3.2现场勘查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必须及早到现场进行勘查。现场勘查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广泛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应该做到及时、全面、细致、客观。现场查的主要内容有:时间分配内容/项目/情景教学活动形式教学目标1.作出笔录(1)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候等。(2)现场勘查人员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3)现场勘查起止时间、勘查过程。(4)设备、设施损坏或异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位置。(5)能量逸散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度等。(6)事故发生前的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2.现场拍照或录像(1)方位拍摄要能反映事故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2)全面拍摄要能反映事故现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3)中心拍摄要能反映事故现场中心情况。(4)细目拍摄揭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迹物、致害物等。3.绘制事故图根据事故类别和规模以及调查工作的需要应绘制出下列示意图:(1)建筑物平面图、剖面图。(2)事故时人员位置及疏散(活动)图。(3)破坏物立体图或展开图。(4)涉及范围图。(5)设备或工、器具构造图等。4.事故事实材料和证人材料搜集(1)受害人和肇事者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龄等。(2)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工作情况,过去的事故记录。(3)个人防护措施、健康状况及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4)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经本人签字认可,并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4.3.3分析事故原因,明确责任者通过充分地调查,査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地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事故调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从中接受教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时间分配内容/项目/情景教学活动形式教学目标重复发生,这也是事故调查分析的宗旨。事故分析步骤,首先整理和仔细阅读调查材料,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其事故分析程序,如图4-2所示。(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然后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者。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人到间接原因,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事故的性质通常分为三类:(1)责任事故,即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2)非责任事故,即由于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是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但是,对于能够预见并可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或者没有经过认真研究解决技术问题造成的事故,不能包括在内。(3)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而故意造成的事故。对已确定为破坏性事故的,应由公安机关和企业保卫部门认真追查破案,依法处理。4.3.4提出处理意见,写出调查报告根据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对已确定的事故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应制定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切实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时间分配内容/项目/情景教学活动形式教学目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没受到处罚不放过。调查组应着重把事故的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以及本次事故教训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写成文字报告,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报批。如调查组内部意见有分歧,应在弄清事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