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点击数:3339【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撑。面对这些倒逼,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亩产率”,走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走“两头大、中间小”的“微笑制造”之路,这样才能化危为机。(三)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生态权益机制的倒逼和机遇宁波临港工业体量大,是全省节能减排压力最大的城市。宁波要完成“十二五”任务,面临的困难不小。以能源消耗为例,假如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要下降到0.6吨标煤,则当年全市能耗总量要控制在4500万吨标煤,“十二五”累计需节能1100万吨标煤,这是有相当难度的。同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减排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因此,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倒逼着宁波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产业,做大做优经济“蛋糕”。这种倒逼反过来也带来了新的产业和新的商机。比如,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总部经济将迎来良好机遇。(四)新技术产业革命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和机遇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对宁波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冲击和倒逼,使宁波产业面临着既要压“旧”又要上“新”的双重任务,既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开发新产品、新产业,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当然,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给宁波带来了巨大机遇。宁波要抢抓先机,宁波的企业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专利技术、品牌标准等创新投入,夯实从“宁波制造”迈向“宁波智造”的升级之路。总而言之,在这样的倒逼和机遇下,宁波绝不能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才出手、才行动,而是要以积极的姿态、非凡的智慧和超常的胆略,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二、进一步明确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转型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经济、社会、城市和政府的转型升级,而这些不同领域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根本在于产业。“十二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宁波转型升级必须树立发展大都市和都市型经济的理念,确立向都市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关键要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临港大工业、传统服务业和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都市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宁波工业经济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传统制造业在工业中仍占很大比重,必须加快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升级。一是产品的转型升级。传统产品要在产品转型、产品升级上下功夫,向智慧产品、绿色产品、低碳产品等方面转变。二是企业的转型升级。传统经营企业要更加注重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加强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加速从单纯的生产加工环节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要向科技型企业、总部型企业、电子商务型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型企业等方向转型。三是行业的转型升级。重点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要在现有企业中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引进一批,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宁波未来产业的“领头羊”、宁波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四是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重点要加快改造和提升一批有潜力、有优势的块状经济,实现传统块状经济向具有“高产田、集群、集约”特征的高端产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二)临港大工业向循环、安全、高增值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宁波有优势有必要发展临港工业,但发展临港工业必须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之路。一要走循环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临港工业的产业基地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临港大工业循环发展新优势。二要走安全生产之路。重点要在加强临港工业基地布局科学性的同时,实行基地园区化监控生产和管网式一体化式安全生产,通过“数字园区”建设,构筑起集环境监测管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安全隐患信息报送功能于一体的安全生产系统。三要走高增值延伸之路。重点是要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高端延伸,汽车产业向总装、核心部件等方向发展,造船产业向海洋装备产业发展,钢铁、造纸要发展高端环保产品。(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当前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抓好传统贸易、传统物流业和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国际港口城市型的现代服务业。一要加快外贸的转型升级。要着力抓好两个重点:第一要加快推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宁波外贸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的格局转变;第二要进一步提升贸易的电子商务水平,加快构建内外对接的现代营销贸易体系,再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系新优势。二要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要以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为契机,加快建设第四方物流、海铁联运、空港物流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平台,加快提升物流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使宁波物流业能打通产业链,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三要积极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要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契机,以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投资广场等为载体,大力引进和培育现代金融主体,创新丰富金融业务与产品体系,加快发展离岸金融、“离甬”金融、保税信贷、物流金融和航运保险等特色金融业务,努力构建功能完善、富有特色、高效开放、运行稳健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当前,发展农业的重点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集约的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一要推行企业化规模经营。扶持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集聚农业要素资源、农民就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出口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企业化规模经营的转变。二要推行工厂化标准生产。深入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农产品工厂化标准生产方式,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制定,不断扩大国家和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保证农产品质量、产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生态性。三要推行一体化加工流通。农业生产要通过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建设,由生产、加工向保鲜储运、销售延伸,获取高端价值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四要推行基地化品牌发展。基地是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品牌是农业的特色所在,要在优化载体、强化特色上下功夫,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三、加快推进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转型升级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同时也要结合地方实际,要放眼世界,立足市情,创新理念,开拓思路,科学务实。(一)利用市场促转型升级重点是创造和利用市场优势,培育和引进带动力强、行业领先的先进企业,打造高新高端产业基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突破。比如,利用轨道交通和客运专线建设产生的巨大市场优势,吸引南车集团投资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南车宁波产业园;再如利用大流量的集装箱卡车和建设公共交通形成的市场优势,吸引宁波港集卡“油改气”项目等LNG项目落户宁波,将来还可以吸引天然气汽车制造企业来宁波建立产业基地,从而带动4000多家汽配企业转型升级;还可以利用临港工业庞大的节能环保市场需求提升本地的节能环保装备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等。(二)利用技术创新、产业化促转型升级重点是以新兴技术的研发、引进和产业化为契机,促进以新技术装备与产品制造业、研发服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条路径在宁波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有作为:首先,这将吸引物联网、无线通信等领域新兴产业的大企业和好项目集聚宁波,形成一批智慧产业基地。其次,“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相关制造业的配套和升级,加快现代物流、医疗、城市管理等服务业的配套和升级,形成市场大、范围广的智慧产业链。第三,“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传统块状经济的升级。比如,智能家电的推广应用将直接提升宁波作为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的核心竞争力。(三)利用创造优势促转型升级重点是打造和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带动和支撑高新高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比如,宁波大力建设长三角空港物流枢纽,就可以形成国际空港物流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继承国际空港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口岸服务优势以及保税政策优势等方面的优势,能够使新的优势辐射中心城区和周边各县(市)区,使各地均可以利用国际空港物流优势,实行“多点多基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高附加值精密配件、高档文具、现代农渔产业等临空经济产业基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四)利用重点开放合作基地建设促转型升级重点是加强开放合作,把低附加值和过度占用资源的产业链环节适度外移,应对生产成本和节能减排倒逼,发展总部经济,通过品牌、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创新的实施,促进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体系转型升级。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宁波总部基地+原材料基地、加工基地、市场开发基地外移”型。就是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原材料资源、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等优势,设立原材料基地、加工基地和市场开发基地等。二是“本土总部+品牌、标准输出”型。就是企业把总部放在宁波,打造企业的品质和“招牌”,并不断输出专利、标准、品牌,委托别人贴牌生产。三是“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品牌经营战略”型。利用专利、品牌、标准和核心制造优势,加快布局全球营销体系,进行品牌战略经营。(五)利用城镇化大平台建设促转型升级重点是以城镇化促人口集中、产业集群、资源利用集约、创新人才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一要提升“一核两翼”城市区域的辐射集聚功能。加快完善中心城市的国际商贸功能、运输物流功能、金融结算服务功能、科技创新功能、聚才兴教功能以及宜居宜业功能。加快提升余慈地区和象山港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功能等级,增强“两翼”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二要加快发展重点开发区域。进一步优化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三门湾区域等的功能定位,打造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平台;加快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特殊监管区域的开发开放,成为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优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