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题题型训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崛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序123456789101112答案1.【2013年全国I卷.30-1】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2.【2014年全国II卷.30-1】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3.【2015年全国I卷.30-1】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4.【2016年全国I卷.30-1】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5.【2016年全国II卷.29-2】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6.【2016年全国II卷.30-2】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2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7.【2016年全国Ⅲ卷.30-1】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8.【2017年全国I卷.30-1】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C.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9.【2017年全国II卷.30-1】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10.【2017年全国Ⅲ卷.30-1】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C.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11.【2018年全国I卷.30-1】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12.【2018年全国II卷.30-2】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330题题型训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崛起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项与题干中强调城市道路相悖,且“农村包围城市”属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此时毛泽东思想尚未得到中共中央肯定,排除;由题干中“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结合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可知,农民斗争与城市斗争“联结”后是从属于城市斗争的,以城市斗争为中心,故B项正确。由题干中的“只有……才能……”可知其强调城市革命高潮的主体地位,C项表述体现不出这种对城市革命的倾向性,排除;D项强调农民阶级是主导,与题意不符,排除。点睛:材料中说到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可知其强调城市斗争主体性,主张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937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国民政府正组织淞沪会战。从材料信息看,顾维钧希望与会各国在“道义上”“物资上”“财政和经济上”扶持中国,否则日本制造的“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将会难以制止。由此可知,顾维钧是在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故选A项。顾维钧发言的主要目的并非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反蒋:(1)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2)造成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却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的内外局势。逼蒋抗日(1)在中共的号召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东北杭日义勇军坚持抗成,激发了民族爱国精神。(3)“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杭日救亡运动新高潮。(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联蒋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时间和地理位置看,完成重要塞区建设以及构筑工事,是做好对日抗战的准备工作,故答案为C。A项从地理位置上看不符合,沿海和华北并不是当时反蒋激烈的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不符合“围剿”红军的目的,红军主要是在华南和西北活动,排除B;D项从材料看不出国民政府有这样的目的。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抗战的准备.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考查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A【解析】“亲日派”指汪精卫一派、“长征时代”指国共对峙时期、“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与中共等民主党派存在关系。故材料中国民党禁止刊载“亲日派”等词语反映了其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目的,故A项正确。材料中国民党禁止刊载“亲日派”“长征时代”等词语不利于国民政府形象的树立;同时,战时政府的形象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党仅禁止刊载了“亲日派”“长征时代”等词语,并未涉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禁止刊载“亲日派”“长征时代”等词语加剧了同其他党派的矛盾,故D项错误。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增产”,选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和材料主旨是吻合的,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地人民一直未能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就是读懂材料,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这一举措其实是一种必要的措施,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4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形势确定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只概括出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举措的深层内涵;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不能通过企业合并就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没落。而且“开始”一说也有错误。【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要抓住关键词“1932年”“抗敌”等,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体现不出来。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ABC。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抗日战争8.【答案】C【解析】材料中“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说明对于地主和资本家实行平等政策,主要是日本侵略在即,合作抗日的需要,故C项正确;A中国民革命不符合材料时间;B是1927-1937年;D与材料意思相反。9.【答案】D【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比例的增加可以看出,抗日战争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故答案为D项。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未能彻底解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不存在革命工作中心转移的条件,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力量的壮大,不是统一战线,排除C项。【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影响点睛:抗日战争带来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学*科网还表现在抗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力量的巨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控制的区域以及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队伍的扩大。整个抗战过程,就是国共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过程,抗战结束时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更加明显。材料反映的就是这种逐渐加强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答案】C【解析】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成员,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等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C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B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能力要求很高,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备选项内容的分析甄别能力。如果学生的记忆准确,本题可以通过排除法答对,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的时间记忆出错,就会出现失误。本题容易错选D项,这也是出题者为学生设置的一个陷阱,D项与材料内容有很高的相似度,但通过时间可以把其排除。11.【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