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创新有三大特征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或者产业链同一层面的整合而形成的产业链式创新;二是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全球化网络平台,并对互联网资源进行整合的平台式创新;三是在产业链创新和平台式创新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生态式创新。我们还处在第三代互联网时代在谈及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时,周子学表示,从1994年4月中国首次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完全连接,到2015年互联网时代的风起云涌,短短21年,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和100年前的电力技术、200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英国经济学家卡洛塔·佩蕾丝认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这个过程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第二个阶段是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收获(每个阶段各20~30年)。周子学告诉记者,2015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21周年,中国如今已经有6.49亿网民,5.57亿智能手机用户。通信网络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芯片在企业、人群和物体中的广泛安装,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代互联网时代是从1994年到2002年。周子学表示,第一代互联网时代是Web1.0时代,是门户网站的时代。典型特征是信息展示基本属于单向的信息流动,交互性不强。其代表性时刻是1996年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的成立,互联网综合性门户网站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以流量为核心的第一代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相对简单,主要由ICP、渠道、广告主、用户组成参与方,供需均在线上完成。第二代互联网时代是从2002年到2009年。周子学认为,第二代互联网时代是Web2.0时代,是搜索与社交的时代。典型特征是UGC,即用户生产内容,实现人与人之间双向的互动。与第一代互联网的本质区别在于,产业链从单纯的线上发展到了线下,包含的参与方更多,同时,互联网参与人群急剧增多,使得创业门槛大大降低,商业模式发展日趋多样化。第二代互联网网站信息技术主要是用于动态网站的编程技术,终端技术还未呈现多样化发展。第三代互联网时代是从2009年一直到现在。周子学强调,第三代互联网时代是Web3.0时代,是由智能移动设备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鼎盛发展时期。数据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生产要素。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市场空间加速放大,线上线下日趋融合,大数据时代到来。“互联网+产业创新”是互联网4.0时代主要趋势“今天我们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更前卫的展示。”周子学说,“也有人把它理解成是第四个互联网发展的阶段。”周子学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实体经济各领域,进而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智能化生产、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形成聚合效应。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其本质都应该是促进信息化和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未来20年,所有的企业都可能是互联网企业。传统的制造、医疗、金融、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等行业都将被互联网化。”周子学指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正是信息化与工业融合发展的进一步延伸,包括产业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互联网+传统产业”的融合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常态。周子学向记者展示了“互联网+传统产业”在四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在生产领域,越来越突出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和智能化设计。一方面,在工业时代以供给方为导向的规模型发展转变为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设计。生产的每一环节都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思维和用户需求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过去几十年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生产模式将逐渐转变为智能化生产和设计。智能化要求能自动执行程序、具备可编程可演化的系统。如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家具等。德国提出的工业4.0,其特征也是智能化。未来智能化产品将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巨大的市场。二是在销售领域,线上线下一体化是主要趋势。企业应充分利用线下资源的优势,拓展线上平台,并将线下的物流、退货等业务流程进行线上管理,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营销一体化。物流交付平台和信息集成交易平台的建立将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三是融资体系发生改变,突出表现是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我国金融行业长期受体制因素的限制,导致结构失衡,明显体现在20%的大企业客户占用了80%的金融资源,银行借贷动力不足,众多中小微型企业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制约其发展。互联网金融由于其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或将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四是融合发展将是产业发展主旋律,产业生态体系日益完善。“互联网+”行动计划被写入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无疑是给传统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融合”将是“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信息网络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计算机的交互联系,通过泛在网络形成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世界,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万物互联将带来改革红利的全面释放,通过万物相连,将极大提高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效率,拉动GDP的增长。互联网已经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Uber没有一部车,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Airbnb没有一家酒店,却是全球最大的酒店公司。百度原来在虚拟世界寻找信息,现在索引真实世界,连接人和服务。谈到未来“互联网+”产业将出现的特点,周子学引用了GE等公司的研究结果:未来产品价值的变化将呈现三大趋势,即硬件的创造价值在软件体现,网络连接使价值从产品转向云,商业模式从产品转向服务。周子学告诉记者,中国的iGDP实际上已经达到了7%。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报告中,提出了iGDP的概念,即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报告认为,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例仅为3.3%,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到了2013年,中国的iGDP指数升至4.4%,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在全球互联网企业十强中,来自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占据了四席。麦肯锡还对中国的iGDP计算进行了补充说明,即在大部分国家的二级市场交易中,C2C线上零售模式主要是个人在进行,且比例可以忽略;但在中国,主要是没有公司注册的小微企业从事C2C,如果C2C被计算在内,中国的iGDP会达到7%,超过七国集团的任何一个国家。互联网对于全球经济的重塑,已可以和工业革命相提并论。周子学强调,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正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引发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所以,“互联网+”是中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周子学进一步补充道,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点。它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在传统价值链条上的不断深化应用,给企业运营管理带来巨大变化。开放、平等、免费、共享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互联网+”下信息产业创新的特征和路径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次进步都体现了创新。人类发展至今始终伴随着创新的发展。在不同时代,创新具有不同的特征。周子学对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进行了比较。回顾工业时代,随着电的发明以及电力技术的发展,电能迅速推广应用于照明、电信、城市交通运输、加工工业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爱迪生在曼哈顿建立了一个小型电网,从此电就成了网络。电网的出现使得创新呈现出由“点”及“面”的突破。这个网络至今人类还在依赖它,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基础,同时在生产领域亦由点及面地推动了持久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与电网相类似,互联网是电子信息技术构架的基础设施。但互联网作为弱电网,其特征跟强电又有所区别,强电是解决人类体力不足的问题,而互联网更多是解决人的智力延伸的问题。百十年来,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也是从“点”到“面”,比如从原材料的突破,软件的突破,直至网络的形成并迅速普及,从而使得创新呈现出许多新变化。一大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模式企业应运而生,它们以与传统企业不同的方式为顾客提供和创造价值,甚至获得了远高于传统企业的丰厚利润及蓬勃发展。如实现纵向整合的苹果公司、三星公司、构建开放式平台的BAT等互联网巨头、打造产业生态圈的小米等等。若作个分类,创新已从工业时代的单一模式走向了产业链式、平台式、生态式等多种模式。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有哪些具体特征呢?周子学认为,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链式创新;二是平台式创新;二是生态式创新。产业链式创新是指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或者产业链同一层面的整合而形成的创新模式,其发起者通常已经在原行业占据领先。产业链式创新是当今创新非常鲜明的特点,无论是从传统产业,还是从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产业链式创新都是重要的创新模式。近年来,产业链式创新也愈来愈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产业链式创新包括横向创新、纵向创新以及横向纵向混合创新。平台式创新与网络紧密相关,主要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全球化网络平台,并对互联网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平台式创新,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低成本整合各种技术资源。最初,互联网是作为一种通讯的特殊手段、特殊方式,主要为美国军方所需,逐渐演变成拥有海量信息汇集的信息海洋,最后变成了人们工作和生活都非常依赖的平台。因此,平台式创新成了今天创新非常鲜明的特征。通过平台搭建,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快速变化。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创新已成为当今重要趋势。生态式创新是在产业链创新和平台式创新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创新模式。生态链是比产业链更大的概念,既包括产业链上下游,或是横向的与本产业紧密相关的企业,还包括市场环境等。生态式创新是指通过整合生态链中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以及市场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使之共同进行创新的有机创新整体。周子学强调,生态式创新在信息产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例如,小米为让设计更具个性,让客户充分参与,通过互联网及现场活动征集各种各样有趣的设计,围绕客户从产品品牌、商业形态、客户交互体验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生态链。实际上,无论是产业链式创新、平台式创新还是生态式创新,均是通过不断地分工和整合去实现的。周子学告诉记者,整合是创新的鲜明特征,分工理论则更为古老,每一次分工都带来一次社会进步。而分工有一个切入点,一旦寻找到这个切入点,就可以携自己的优势去整合他人。因此,由分工理论入手,然后挖掘自己的核心技术,再基于此实现整合,具体包括纵向整合、横向整合,或是互联网上平台式整合,甚至生态链整合等等,从而做到“第一”。而这种“第一”可能会通过另一家企业再分工又成为一个新的切入点来打破,这就是一个历史过程。所以有人说,互联网企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因此,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分工模式,就可凭借核心技术去整合别人,否则就会被其他企业所整合。当然,如果被整合,仍要坚持自己的比较优势,如传统意义上的质量、品牌、效率等。最后,周子学强调:“被人整合说明你有价值,整合别人说明你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