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摘要】作为班级教育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工作者,有着对全班学生工作生活负责的责任。因此需要学会协调各方面学生的需求与传达执行学校的各种教学工作,作为一个班集体发展的主导力量。但在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中,诸多的班主任工作者,往往将主导作用理解为主体作用,乃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言堂”,使得班主任从方向的引导者变成了方向的确定者,令学生失去自主管理的能力,形成一种“表面统一”“看似严谨”的缺乏活力与个性的模式化班级。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响应素质化教育模式,班主任当从品德培养出发,集合学生自主管理办法,找到一套切实有效的中小学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凸显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进一步拔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做到培养学习生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自控能力,完成了素质教育的基础建设。【关键词】中小学;自主管理模式;素质教育;班级授课制一、学生自主管理概念学生自主管理的概念是指:学生主动采用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和各种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行为。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学生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主体,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脱离出来,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学习的行为。二、自主管理的成因(1)班集体教学要求。自“班级授课制”在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以来,世界各国的教学活动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此授课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有着难以兼顾的弊端,很难做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提及的“因材施教”问题。因此现今的班集体教学模式,班主任大多缺乏对每一位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能力。因此,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弥补“班集体授课制”的一个有效办法,能够补充集体教学模式中的管理不足。(2)素质教育模式要求。作为我国教育模式主基调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因此在日常的管理教学中,班主任不但需要着重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发掘,让学生对自我价值萌生思考,并培养自我管理概念,认识到除了常规的教育学习以外,还需要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自身展开思考,发掘自身的能力,培养自身的能力,以参与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三、自主管理理论基础(1)主体理论。R?加沃的《学习条件和教学论》和皮亚杰的《认识论》中提出,学生的日产学习生活之中存在主动性、活动性和策略性的一级特征,完成了积极学习和构建性学习、累积性学习的基础,因此提高自主管理能力,能够更好的发掘学生的特长和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构造自己的学习模型和认知模型,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和策略性能力,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2)激励理论。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激励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发掘其激进型,将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结合起来,鼓励个体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为群体目标而努力。因此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个体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群体目标的形成。(3)群动力论。班集体作为一个基础的群体模型,学生和学生之间有着强大的互相吸引力和影响力,根据卢因的《力场论》,群体行为中,人的关系的是相互影响的,个体行为必然会影响其他个人的行为,并最终改变群体的行为模式。因此,着重于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能够很好的提高群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将班主任从班级的管理中脱离出来,更好的引导主导发展方向。四、自主管理模式的意义(1)提高授课效率。根据米勒《教育心理学》的教育理论,教育环境过于严肃与紧张,或松散与凌乱,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心境,从而降低课堂授课的接受程度。因此自主管理模式的提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令学生不至于太紧张或太松散,能够在一种平稳的授课气氛中,接收老师教授的课程知识,提高学习能力。(2)素质教育基石。自主管理模式将教学的主体从班主任转回到学生自身,学生开始自主的接触知识与管理基础,将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自主管理模式,将会为学生留下更多的选择可能,打破思维壁垒,提高其适应能力与自控能力。(3)班风、校风树立。班风、校风是学生群体中特色的行为倾向,反应的是学生群体中共有的精神风貌。因此自主管理的培养,有助于形成自主认识和自主监督、自主调节的群体能力,从而提高群体的精神风气和精神面貌。五、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1)建立学生档案。自主管理模式的主体是学生,而引导者却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自主管理模式中,当承担起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设计发展档案,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方向,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拟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监督,促进学生按照既定档案的方向努力与发展,并适时调整节奏和方向,为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2)以活动为依托。自主管理模式的基础在于各种活动的创办于举行,通过不同活动的举办,为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群体身份,并由活动的参与来发掘学生是否适合这样的群体身份,并找到更适合的群体身份。最终通过群体身份的趋向,拟定自主管理的着力点,在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掘。(3)改变认知角度。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主人公和主题的身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从而使学生观察角度发生变化,令其从参与者转变成管理者,主动的发掘群体存在的问题,并找寻解决的办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因?榻嵌鹊谋浠?,自发的增加其自主约束能力,令其主动的遵守课堂纪律,加强日常行为规范,从而令学生从班主任的对面,站到了班主任的一方,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师生对立的局面。(4)目标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规则,让学生自发的为自己和班集体制定团队目标和管理制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的定立方向和目标规划,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控能力。并由共通目标的群体约束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大家的目标管理能力,从个体到群体,完成统一化,让个体发展与群体目标相结合。(5)主体参与程度。自主管理模式的基础,在于班主任能否很好的完成管理者的转化,将自己从传统教育模式的主体身份脱离出来,不再对学生一言堂和掌控,让学生能否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因此在自主管理模式的构件上,班主任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为学生创造自主管理的机会与空间,以情感效应代替制度效应。使班主任从生活教学制度的泥潭中脱离出来,真正能够以主导着的身份,完成班级的管理。以班级目标引导学生参与,以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并在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学会对班集体发展的程序化管理流程和逻辑化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六、结论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认识到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其自主管理意识,增强其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从被管理者中脱离出来,加入到管理者中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师生对立的局面,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学生自主约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石,只有学生的思维开拓,多方面发展,才能真正的做到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因此建立学生档案为前提,以活动为依托,改变学生的认知角度,统一个体与群体的目标,增加主题参与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1](英)米勒(Miller,David),(英)波格丹诺(Bogdanor,Vernon).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2]颖慧,秦潇.政府网络舆论危机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3]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