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答: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意义:(1)指导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二、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答: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一、实事求是的涵义答:“‘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答:1、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2/8第三章一、毛泽东思想答: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答: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第四章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答:一化三改。“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答: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与问题答:1、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办法。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第五章(重点)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含义答: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3/82、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目标)二、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答: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三、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答: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第六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意义答:含义:①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石”。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基本依据。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排除“左”右干扰,夺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思想武器。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2、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答: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1.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2.这也是由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答: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二、“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4、“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主要内容答:特点: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第七章一、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答: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矛盾双方既相适应又相矛盾;3、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4/8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答: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地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和其他方面的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社会主义改革的具体表现答:地域上:是除了港澳台之外的中国所有地方;行业上: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所有部门;部门上:改革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部门。领域上: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全面变革。层面上:体制层面与整个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层面的重大变革。四、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改革是动力,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发展是目的,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是前提和保障,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无从进行。第八章(重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答: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三是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四是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人分配制度;五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答:1、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一般性)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所以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不会因不同国家社会经济制度上的差异而有不同。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主要有:(1)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2)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具有完善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国家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运用各种手段来实行宏观调控。(4)具有完善的法制基础。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特殊性)(主要)(1)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答: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5/8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在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特点;答:内涵: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3、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特点: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六、资源节约型社会.答: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第九章一、人民民主专政答:含义:工人阶级领导的(通过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这是我国的国体,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1.从主权构成的阶级结构看:人民范围广;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1、便于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2、便于实行“议行合一”。3、既能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政治体制改革(重点)答: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政治体制是否正确的判断标准: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1、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2、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3、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①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②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6/8③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⑤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四项基本原则);②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③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进行;④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和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改革相配合。第十章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答: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民族精神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四、时代精神答:时代精神是基于历史和时代要求而形成的崇高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它是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发展趋势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体现,并代表和反映着所处时代历史的中心主题及其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弘扬时代精神: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但是弘扬时代精神的前提,也是弘扬时代精神的必要条件。2、必须勇于实践,实践是弘扬时代精神的最重要基石。实践是激发、产生时代精神的最重要动力之源。3、必须勇于创新。时代的进步、社会变革,无不以创新为基础和先导。4、必须大力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第十一章一、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答:科学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