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新古典主义式建筑——艾斯特剧院(TheEstatesTheatre)艾斯特剧院位于布拉格,由诺斯提兹伯爵在1783年所建,是布拉格建筑群中第一座新古典主义式建筑,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歌剧院之一。正面两对稳重的廊柱加上接近屋顶三角形的山墙,呈现古希腊的典雅气质。剧院建成后4年,也就是1787年布拉格艺坛引起一阵骚动,那就是莫扎特第一次来访,带来歌剧《费加洛婚礼》(TheMarriageofFigaroa),引起全城狂热,当时他31岁。同年他又再度前来定居布拉格,并受布拉格市长之托,创作了歌剧《唐‧乔凡尼》(DonGiovanni),后来也在布拉格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现在到了布拉格,你还是有机会欣赏到各种改编过的《唐‧乔凡尼》木偶剧、黑光剧或传统歌剧。莫扎特在来到布拉格之前并没有受到维也纳人特别爱戴,然而他第一次来访布拉格引起的轰动却让他红回维也纳,因此他对布拉格人特别有好感,一生共来访布拉格4次,生涯最后一次的旅行也是到布拉格,而他的创作中,38号交响曲就称做《布拉格》。艾斯特剧院另一项着名的成就,就是当作捷克着名导演密罗修‧弗阿曼电影《阿玛迪斯》的场景,该片叙述莫扎特的生平。艾斯特剧院作为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代表。从外饰以致内饰,都具有特色。现从新古典主义的三个特点分析如下:一、艳丽而丰富的色彩。新古典主义建筑通过色彩的巧妙对比,创造美妙的画境效果。不避雅俗,构思大胆,充分显示“要素混杂”的美。如图:二、古典元素抽象化。在建筑中,既作为装饰,又起到隐喻的效果。古典的柱式、拱券乃至山花和线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文脉上的勾连,并产生修辞效果。如图:三、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在许多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方面是高雅精致的细部,一方面又有低俗粗犷的浑朴,两种对比鲜明的风格既互相对抗,又互相统一。如图:新古典艺术发展的历程: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法国建筑连同绘画一起被称作新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并没有形成新的建筑样式,只是古代建筑交替、花样翻新而已,也有人称之为“浪漫的古典主义”。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建筑艺术更是以古希腊罗马建筑为标准,庄重的多利克柱式为时髦的崇尚。大革命时代一度中断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到拿破仑时代又出现复兴曙光,这段时间留下最为壮观的建筑是爱德华广场的凯旋门。现代主义建筑对古典美学的轻视和对形式的漠视使得它越来越走向大工业批量化生产的泥淖:越来越远离传统、远离艺术、远离文化,呆板、干巴,千篇一律,一览无遗。这种情形终于引发了公众的不满,从而也引起建筑师们对新传统的反抗。正像历史上常常出现的情形一样,每当某一新形式变成一种无个性的公式化惯性的时候,人们必然会把眼光投向过去,从历史的废墟中,从古典法式中,去寻求突破现行的窠臼或框框的契机。从五、六十年代起(注:约翰•萨默生爵士在《古典建筑》(ClaasicArchitecture)一文中写道:“自从1939年以来,有3个特别的问题:第一,人们发现现代运动包含严重的内在缺陷,尤其是从总体上说不能创造一种流行的意象和隐喻;第二,公众对保存(conservation)和环境的观念翻了一个个儿,从对废弃和丑陋的战前城市环境的普遍的敌意,到把这种环境当作‘遗产’以一种浪漫主义和怀旧态度加以接受;第三,从1939年以来,建筑的历史几乎全部被改写。这样三个问题交织起来,互相作用,就使我们进入一种新的建筑思想想氛围,一种使我们有可能讨论现代古典主义建筑的氛围,而这一点,长期以来是被认为不适合讨论的。”约翰•萨默生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是,若从后现代主义建筑角度来考虑新古典主义,我们还必须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建筑界,一些有远见的建筑师,开始了以反抗现代主义新传统为标的、后来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的严肃的探索。DemetriPorphyrios说:“现代折衷主义是从格罗皮乌斯和赖特晚期的作品开始,还是从阿尔托成熟的作品开始,或者从更晚一些的60年代,即从文丘里、摩尔和格里夫斯的早期作品开始,我们尚不能肯定。不过可以肯定,它今天仍然充满生机,而且十分流行。”只要对现代建筑历史稍加回顾,我们就不难发现,对现代主义最先发起挑战的,恰恰就是那些当初在鼓吹和实践现代主义美学方面用功最勤的人,比如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等大师。要像詹克斯或埃森曼宣告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死期那样,准确指明新古典主义诞生的日期,是困难的。但是我愿意把它产生的大致时期定在50年代到60年代初之间。因为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几个重要的作品,比如阿尔托的珊纳特塞罗镇公所(CivicCenter,芬兰Saynatsalo,1949-1952),爱德华•D•斯东的新德里美国大使馆(UnitedStatesembassyNewDehli,1954)和布鲁塞尔博览会美国馆(1958),菲利普•约翰逊的阿蒙•卡特西方艺术博物馆(AmonKarterMuseumofWestArt)和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谢尔顿艺术纪念馆(SheldonMemorialArtGallery,1958~1966),雅马萨基的美国韦恩州立大学麦克格雷戈尔会议中心(McGregorMemorialCommunityConferenceCenterWayneStateUniversity,1955~1958)。这些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突破了现代主义几何学定式,以浓厚的怀旧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对古典语汇作了新的阐释。阿尔托的珊纳特塞罗镇公所“将乡土的和古典的形式融汇到一种原始的和更真实的表现形式之中”。爱德华•D•斯东的新德里美国大使馆、布鲁塞尔博览会美国馆以及菲利普•约翰逊的阿蒙•卡特西方艺术博物馆和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谢尔顿艺术纪念馆(1958~1963),以旧曲新唱的巧妙构思,把高雅的古典情趣和潇洒而精巧的现代手法融为一体;雅马萨基的美国韦恩州立大学麦克格雷戈尔会议中心则以更为抽象而洗练的手法,在对现代生活的讴歌中展示了古典美学的无穷魅力。在上述所有作品中,1961年获ALA奖的爱德华•D•斯东(EdwardStone)设计的新德里美国大使馆,是一部尤其应该被历史记住的作品。这是一座有着类似帕特农神庙的典雅比例和纵向平面布置的建筑。它丝毫没有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几何学的限制,以不古不今,又古又今的设计理路,把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既以列柱、轴线和装饰表现古典的庄重和雅致,又以水池、深挑檐、遮阳表现了地方传统,并兼顾了调节局部气候的功能,同时通过纤细华丽的简化柱式、白色的幕墙和玻璃内墙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斯东不仅在这座建筑中复活了古典主义的精魂,而且它的成功和获奖,使这一类型的作品迅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60年代之所以会出现文丘里和《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会出现查尔斯•摩尔等新古典主义建筑大师,与斯东50年代的探索显然有着深刻的联系。60年代之后在西方建筑界,新古典主义作品开始大量地涌现出来,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如文丘里的护士和牙医总部(HeadquartersBuildingforNursesandDentists,1960)、基尔特老人院(GildHouse1960~1963,费城)、栗子山庄(ChestnutHillHouse,1962)和胡应湘堂(GordonWuHall,与洛奇和ScottBrown合作,1982~1984,新泽西,普林斯顿),摩尔的建筑师自宅(1962)和意大利广场(1975~1980),迈克尔•格雷夫斯的波特兰市政厅(1980~1982)和HumanaHeadquarters(1982~1986,肯塔基),罗伯特•斯特恩为BestProducts公司所作的店面和新泽西别墅(VillaInNewJersey,1983~1987)以及ResidenceofMarblehead(马塞诸塞州,1984~1987),雅马萨基的西北国民人寿保险公司(1961~1964),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1965),菲利普•约翰逊和博吉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总部(1978),芝加哥南拉塞尔大街190号大厦(1983)等。这些建筑对现代主义几何学和纯净主义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可以从70年代之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衰落、转向、发展这种剧烈而复杂的变化中体会到。新古典主义的产生起源于建筑师们对建筑现实进行救正的冲动,到后来才变为一种文化策略,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思潮的产生也说明,古典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永远是后代人一笔宝贵的财富,那种视传统为包袱,动不动就要与传统决裂的所谓革命行为,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是一种有害无益的行为;同时也说明,如同一切传统文化一样,古典建筑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结构中的一种历史情结,一种埋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型图式。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温煦的阳光,这颗文化与艺术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新古典主义派的设计特征:一、讲究风格,在造型设计时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二、用现代材料和加工技术追求传统样式的大的轮廓特点。三、对历史样式用简化的手法。四、注重装饰效果,用室内陈设艺术品。来增强历史文脉特色,往往会去照搬古代设施、家具及陈设艺术品来烘托室内坏境气氛。五、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颜色看起来明亮。艾斯特剧院内部陈设特点分析如下:一、室内为五层挑空建筑。作为剧院的功能性的考虑,设置五层包厢。整体室内结构为满足剧院观赏要求,均以弧形排列。以方便歌剧观赏与声音聚拢。但也因挑空空间过大,所以略有存在散音情况。二、在地面,扶手等观众易接触区域,材料采用绒质进行包裹与铺装。以保证较好的静音效果。三、在灯光运用方面,剧院的主要照明灯光安插在每一层的墙壁外侧。因距离舞台距离较远,既方便观众入场就坐,又不影响舞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