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的对比研究ResearchandAnalysisontheLayoutStructureofUrbanGreenSpaceSystem摘要: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形态受到城市发展控制原型——基因的决定和影响,当城市基因发生突变时,绿地系统生长显现出新的结构。以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为理论支撑,归纳分析城市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特点,即自然性、动态性、多样性、复合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功能性;随之对国内外典型的特大型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模式进行类型比较,最后推演总结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的六大发展趋势,总结为网络化、多元化、立体化、城乡一体化、区域化及空间均布化。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发展趋势;有机进化文章编号:1000-6664(2015)04-0050-05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3-08-02;修回日期:2015-01-10基金项目:上海市绿化局重点科研项目“基于生态网络规划生态效益和气候效应研究”(编号2F120402)资助Abstract:Urbangreenspacesystemisanorganicpartofurbansystemwhoselayoutstructureisdecidedandinfluencedbyurbandevelopmentcontrolprototype,gene.Whenmutationhappenstourbangenes,newstructurewouldappearinthegrowthofgreenspacesystem.Takingtheevolutionismofurbangreenspacesystemasthetheoreticalsupport,thispapersummarizesandanalysesthecharacteristicsaboutthelayoutoftheurbangreenspacesystem,whicharenaturalness,dynamic,multiformity,compositionality,integrality,hierarchyandfunctionality.Thenitmakescomparisononlayoutstructureofurbangreenspacesysteminhyper-metropolisesathomeandabroad,andfinallysumsupsixtrendsoftheurbangreenspacesystem,whichisnetwork,diversification,three-dimension,theurban-ruralintegration,regionalizationandspaceuniform.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urbangreenspacesystem;layoutstructure;developmenttrend;organicevolution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是城市绿地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城市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针对日益突出的城乡环境不协调发展、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以寻求更为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实现城市的“绿色梦想”。1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案例选择城市绿地系统是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或近自然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城市绿地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具有广泛而积极的意义[2]。一个城市的绿地是否可形成一个稳固的体系,该体系是否可发挥最大的生态、景观、社会及经济效益等,均与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是否能选择一个合适的布局结构密切相关[3]。城市中分散的绿地不是通过简单的、随心所欲的“见缝插绿”就能发挥最大效能的,而是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布局,经历从分散—联系—整合的过程[4],彼此有机联系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及核心环节。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布局结构形态受到城市发展控制原型——基因的决定和影响,与生物体基因一样,不同城市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基因,当城市基因发生突变时,绿地系统生长显现出新张浪/ZHANGLang的结构。因而,对比研究不同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总结出其个性与共性特征,探讨其共同的发展趋势对更好地指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不仅数量在增加,而且地域范围也不断扩展,甚至出现众多的城市连绵区、大都市圈等。当前特大型城市人口的高密度聚集、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和城市气候灾害、土地资源锐减与不合理开发等[5],所引发的各种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直接影响甚至制约到特大型城市区域、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与市民日益提高的居住环境要求背道而驰。因而特大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难题更多,布局结构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现象。文章在案例选择51UrbanGreenSpaceSystem方面进行了范围的界定,着重对比研究了相对复杂的特大型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2布局结构模式特点分析纵观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发展历程,可以获知每个城市都针对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结构是系统内在结构与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是系统内外物质、能量和信息运动方式的体现。基于有机进化论指导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通过内部六大作用机制的结构关系优化、内外部要素功能的协调,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整体布局结构的正向进化[1]。其进化是一种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和单线性的过程,其进化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归纳为:从非系统形态到系统形态,从无机系统到有机系统,从单一分散到相互联系,从联系到融合,最终逐步走向网络连接、城郊融合(图1);其特点可以归纳为自然性、动态性、多样性、复合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功能性(表1)。3典型布局结构模式类型分析总体来说,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起步较早,早期形成的布局结构模式也比较单一,呈现出以下几种布局形态:集中型(块状)、线型(带状)、组团型(集团状)、链珠型(串珠状)、放射型(枝状)、嵌合型(楔形)、星座型(散点状)等。结合国外特大城市实践,可以将其归纳为环状圈层式(“田园城市”及其建设案例/伦敦/莫斯科/东京)、楔向放射式(墨尔本/哥本哈根/慕尼黑)、廊道网络式(波士顿/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伦敦/华沙)及依城市地理人文特点发展式(哈罗新城/平壤)4种布局结构模式。相对而言,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较快。城市绿地系统布局非常多样,最常见的模式是与城市的发展和结构有着紧密地联系,采用环网放射型的模式(如上海/北京/南京等),这也是目前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趋势和走向。还有一些城市形成结合城市山水格局的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如杭州/苏州等),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结合,造就绿地与城市交织的宜人环境。绿心模式多在中小城市及新城的建设中采用,可以形成“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水”的山水城一体化城乡生态格局。另外当今有些城市突破传统的“点、线、面”结构,从绿地的生态性、人文性和景观性的功能性入手,以及结合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行为,满足城市绿地的游憩功能形成了以功能性为主导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总的来说,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朝向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综合的方向发展(表2)。4布局结构模式进化趋势分析客观地说,在城市绿地的规划布局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或推广,任何一个城市的绿地布局都要从自身的绿地现状及自然条件出发,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格局,特别是地域广阔、人口密度高的特大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遵循城市绿地布局原则、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完整的城市绿色网络结构。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不断进化、城市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也随之进化发展,总结为网络化、多元化、立体化、城乡一体化、区域化及空间均布化。4.1网络化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经过了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联系、由联系到融合的过程,现在又呈现出逐步走向网络连接、城郊融合的发展趋势,绿地系统布局模式也将趋于网络化(图2)。美国的相关专业人士预测,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必将成为21世纪户外开放空间规划的主题,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像今天使用交通地图一样来使用绿地网络地图[8]。中国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借鉴国外大都市经验也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城市绿色网络。绿色网络以保护、重建和完善生态过程为手段,利用绿廊、绿楔、绿道和结点(coresite)等,将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郊野公园等纳入绿色网络(greennetwork),组建扩散廊道(dispersalcorridors)和栖地网络(habitatnetwork)等[9],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完整的生态系统,起到促进自然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健康发展的作用[10]。针对城市结构和布局发展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多特大型城市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中,以城市绿地的网络布局作为较好的选择,体现了特点相关描述自然性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的基础条件,它决定着城市绿地的形态、结构等。任何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布局都必须从城市的现有的自然环境因素出发动态性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模式随着绿地系统的发展进化、地理气候、地形地貌以及人文因素等的影响而表现出动态性多样性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或者推广,许多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其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已经不再是仅凭某1个或2个的布局结构模式能够建构起来复合性作为“社会—经济—自然”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在多重作用下表现出复合性整体性任何一个城市的布局结构都不可能是零散而破碎的,一定是一个合理的、完整的体系层次性城市范围内的布局结构模式具有从市域到中心城区再到各分区不同空间尺度层次的结构形态模式功能性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是在各种作用力下形成的,是为满足一定功能要求而形成的布局形态模式,具功能性表1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特点一览表图1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示意[6]52城市绿地系统表2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类型比较模式类型主要功能特征案例城市模式图以环城绿带为特征的环状圈层式在城市周围建设环城绿带或绿化控制带,宽度多为5~15km,控制城市扩张,避免大城市与周边城市融合,保护城市和乡村景观格局伦敦的环城绿化控制带莫斯科、柏林的楔形绿化控制带巴黎环城卫星绿地鲁尔的缓冲绿带以楔形绿地为特征的楔向放射式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绿地,一般是利用河流、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布置。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的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缓解城市中的热岛效应,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的艺术面貌,形成一个人工和自然有机结合的现代化都市墨尔本环网放射型模式1983年规划环状绿带,引入楔形绿地;1994年规划大环境绿化,形成“一心两翼、三环十线、五楔九组、星罗棋布”的布局结构;2002年根据城市风频、农业结构调整,形成“环、楔、廊、园、林”的生态绿地结构上海与城市分散组团式结构布局相呼应,采用放射状楔形布局形式,将田园的优点引进城市,为城市提供秩序和弹性北京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向网络化的发展趋势。4.2多元化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广阔的国土上分布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各个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形成了不同类型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而绿地系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