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加工行业相关领域分析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中国铜矿资源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铜业的发展目标只能是立足于国内市场,尽最大可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铜业政策调整的出发点。当前中国铜业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包括铜矿、废杂铜、粗铜、精炼铜等),实施开发与节约并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铜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按照铜业政策的基本原则,近年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本章结构:1.1行业政策及其影响分析1.2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3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1抑制铜冶炼行业投资盲目扩张的相关政策及其影响由于铜冶炼项目投资过热,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铜工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综合利用资源,规范铜冶炼行业的投资行为,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2005年先后出台了有关《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国办发[2005]54号)、《禁止加工贸易进口铜精矿》(发改经贸[2005]2595号)等相关政策后,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紧对铜冶炼项目投资进行控制。2006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并发布了《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年第40号),并自06年7月1日起实施。规定企业新建或者改建的铜冶炼项目必须符合单系统铜熔炼能力在10万吨/年及以上,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35%及以上等准入条件。2006年7月5日发改委又在《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332号)重申了要严格控制包括铜冶炼等在内的项目投资、11月24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措施遏制铜冶炼投资盲目过快增长的紧急通知》(特急发改运行[2006]2639号)。在国家频密的政策调控下,预期今后几年铜冶炼产能高速增长的势头将会得到控制。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2近期出台的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及其影响进出口方面,国家对铜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限制措施继续加强,国家对铜产品的外贸政策导向已从“鼓励出口创汇”转变为“不鼓励出口、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2005年12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发改经贸[2005]2595号),从2006年1月1日起,将进口废铜或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阴极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不再审批上述品种的加工贸易合同。此前已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海关备案的上述品种的加工贸易业务,允许按现行规定在批准有效期内执行完毕,到期后不予延期。未能按规定加工复出口的,按加工贸易内销规定办理手册核销手续。2006年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海关总署发布2006年第13号公告,自2006年4月10日起,将精炼铜及铜合金的出口暂定税率由5%调至10%,部分铜材(条杆型材、铜板带材、铜丝)的出口暂定税率由0%调至10%。9月14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宣布自9月15日开始,取消精炼铜、铜合金、铜粉的出口退税,铜材的出口退税率一律从13%下调至5%;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我会10月份公布,从11月1日起,调整部分进出口商品暂定关税税率,决定将铜矿砂及其精矿、主要含铜的矿灰及残渣出口暂定税率上调至10%,铜锍、沉积铜(泥铜)、未精炼铜、电解精炼用铜阳极、铜废碎料上调至15%。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6年第49号公告,自2006年6月1日起,进口铜精矿中砷(As)不得大于0.50%(含量,下同),铅(Pb)不得大于6.0%,氟(F)不得大于0.10%,镉(Cd)不得大于0.05%,汞(Hg)不得大于0.01%。公告实施前已签订合同并发运离港出口到中国的铜精矿,贸易关系人报检时必须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交能够证明发运离港时间的文件。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相继密集出台政策来看,国家开始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实施限制措施,而铜材出口退税率的下调,说明国家对于消耗国内能源来作加工贸易也不再是持鼓励态度。今后进一步下调出口退税率甚至加征关税也不是不可能。政策的变化,对我国铜冶炼、铜加工企业和铜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1.1宏观环境--政策环境1.1.3铜矿石资源税上调及其影响2007年7月下旬,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铅锌矿石等税目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自8月1日起,上调铜矿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一等矿山调整为每吨7元;二等矿山调整为每吨6.5元;三等矿山调整为每吨6元;四等矿山调整为每吨5.5元;五等矿山调整为每吨5元。此次资源税调整,表明了政府严控资源行业过度扩张的态度,将减少滥伐滥采对矿产资源的浪费等问题,从而达到合理使用资源、节能减排的目的。通过调高资源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行业产能的过度扩张,促进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资源税上调对铜行业、铜矿山企业以及铜冶炼企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从行业角度看,资源税的上调会小幅抬高生产成本,但对全行业总体影响有限。而且全球经济维持高位增长将对铜需求形成有力支撑,价格也将维持高位,完全可以消化资源税上调对成本的增加。从企业角度看,资源税的增加对矿山企业利润影响不大,国内仍属于精矿的卖方市场,矿山企业具有一定的提价能力,企业有可能通过矿价的上涨消化成本的抬升。由于我国有色金属精矿市场的短缺格局短期之内难以得到缓解,因此,资源税的提高有可能通过矿价的上涨得以消化,从而使得矿山的利润得以维持;纯冶炼加工企业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前面所言,矿山很可能将这部分资源税对成本的提高直接转移到冶炼加工企业,压缩纯冶炼加工企业的利润。而由于电解铜价格跟随国际期货、现货价格变动,冶炼公司自身缺乏定价权,因此,无法通过上调产品出厂价格来转嫁这一风险。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2.1世界铜资源及分布世界铜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另外洋底或海底热泉形成的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中也含有大量的铜资源。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2004年世界铜储量为4.7亿吨,储量基础为9.4亿吨。从国家分布来看,世界铜储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智利、美国、秘鲁、波兰、印尼、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2001—2004年的4年间,世界新增探明储量1.3亿吨,平均每年新发现3250万吨。到2004年末,世界铜储量为47000万吨,储量基础为94000万吨,分别约占陆地铜资源量的29.4%和58.75%,全球铜的勘查潜力仍较大。智利是铜第一大国,其2004年储量、储量基础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9.79%和38.3%。中国铜储量排第7位,储量基础居世界第3位。2001年铜储量为18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5.3%,2004年铜储量上升到29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比例也上升到6.2%。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1.2.2中国铜资源供给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铜矿区994个,查明铜资源储量6708.73万吨,其中储量(金属量)1786.62万吨、基础储量3002.98万吨,分别占同年世界储量(47000万吨)的3.8%和基础储量(94000万吨)的3.19%。从国家分布来看,世界铜储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智利、美国、秘鲁、波兰、印尼、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表1-52001-2003全国铜保有储量(单位:万吨)截止年限矿区数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查明资源储量20019711941.863083.783833.066916.8420029851847.082966.893785.286752.1720039941786.623002.983705.756708.73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协会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中国铜资源供给情况目前,我国已查明的铜资源产地,除了天津和重庆外,在其他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北、西藏、甘肃、安徽、山西和黑龙江8省,这8个省的铜矿基础储量约占全国总基础储量的76.02%。表1-2中国铜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截止2002年底)(单位:万吨)地区矿区数储量基础储量占全国基础储量%江西49514.55794.8026.79云南152168.88321.1410.82湖北85150.87237.678.01西藏647.29220.497.43甘肃45163.51200.146.75安徽47126.95195.656.59山西26123.92163.725.52黑龙江1989.59121.964.11全国9851847.082966.8976.02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我国铜矿资源的特点Ø铜矿储量少,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铜矿储量虽然排列在全球第七位,但不具备优势资源的条件。到2003年底,中国已探明铜的基础储量为3002.98万吨,其中储量为1786.62万吨。目前我国有4个大型铜矿以及一些中小矿床,还不具开采条件,推测有30%的保有储量暂时难以利用,据此,我国铜储量的静态保有年限只有8年左右,基础储量的保有年限约13年。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为世界第3大国,铜储量不到世界总量的5%。人口占世界的21%,按2001年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我国铜矿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全球人均(112kg)的1/5,更不如俄罗斯(203kg),美国(339kg),加拿大(772kg)等铜矿丰富的国家。Ø超大型、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Ø贫矿多、富矿少Ø共生矿多、单一矿少Ø坑采矿多,露采矿少Ø许多矿的选冶性不好Ø难以开发边远地区的矿床1.2宏观环境--铜矿资源供给情况国内铜资源勘探和开采新进展Ø近几年,由于铜资源的紧缺,需求的快速增长,各界对我国铜资源勘探和开发十分重视。我国主要在西部的三江、冬天山和冈底斯等地区铜矿找矿取得重要进展。Ø西南三江地区的大平掌、羊拉和脱顶铜矿勘查程度进一步提高,控制铜资源量约200万吨;东天山铜矿带土屋、延东和土屋东3个斑岩型铜矿床控制资源量704万吨,其中土屋铜矿323万吨,延东304万吨。西部地区目前铜保有储量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48.96%,加上近年新发现的矿床和重要成矿带,西部正在成为中国21世纪最重要的铜资源接续基地。Ø此外,青海的赛什塘、新疆的阿舍勒、江西的富家坞、城门山、安徽铜陵的冬瓜山、云南大姚铜矿和四川拉拉铜矿等都先后进入新区勘探和开采;西部矿山、紫金矿山、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和云南铜业等公司也都高度重视铜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我国地质工作者打破沙岩无铜矿的传统观念,新发现南疆沙岩铜矿。Ø我国开始关注北部找矿,如蒙古国奥云陶勒盖及查干苏希尔加等大铜矿已受到关注。我国北部相应区域如内蒙百乃庙、黑龙江多宝山、甘肃白山塘等中亚原型斑岩铜矿成矿带内一系列铜矿都仍有找矿前景,需要以新的找矿技术进行找矿勘探。乌努格吐山湿法冶炼高效利用资源已处于研究之中。Ø近年来随着铜矿找矿、勘探需求的增长,地质工作机制也在发生变化,如有的企业对矿山二轮找矿给予吨金属级补贴,或与地勘队伍建立双赢的长期合作机制,对有前景的区域投资组织专家进行区域地质论证和技术攻关,大的矿山和冶炼企业逐步成为铜资源勘探投资的主体。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铜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我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铜产品,占91%。我国主要铜消费行业包括电力行业、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等。以下就主要对这些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1.3宏观环境--铜下游需求行业发展趋势1.3.1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Ø电力行业是中国铜消费的第一大行业,主要用于电线电缆、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连接件等。其中又以电线电缆用铜最多。统计显示,电力行业的铜消费量约占铜总消费的53%左右。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