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雷雨》中的繁漪论文提纲曹禹的《雷雨》成功地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周繁漪,她以其反叛精神、畸形恋情、雷雨性格及果决的复仇行为产生的悲剧力量而震撼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其叛逆形象与性格力量,显示出情感审美价值意义的多维取向,至今仍然引起读者的深层次思考。一、情爱的饥渴与个性的反叛1、被囚禁的心灵渴望自由的生活2、情感冷漠和精神折磨对人性的泯灭二、畸形的恋情与无望的依靠1、周萍的闯入唤醒了被压抑的情感2、大胆的追求憧憬着美好的未来3、情感的失落导致疯狂的复仇三、痛苦的挣扎与大厦的摧折1、原始的野性爆发出雷霆万钧的复仇力量2、敢爱敢恨的刚强性格却遭遇了厚重黑暗的封建伦理3、百般阻扰,夺爱不成索性同归于尽四、反叛的张力与内在动因1、中外反叛女性形象比较2、反叛的共性2浅析《雷雨》中的繁漪【摘要】《雷雨》中的繁漪是最令人怜悯的女人,寂寞是她极端的开始,她又在极端的寂寞中分裂。她是“雷雨式”的悲剧女人。《雷雨》中的繁漪是受“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式女性,反叛是她走向悲剧的动因,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是她生命的动力。情爱的饥渴与个性的反叛,畸形的恋情与无望的依靠,痛苦的挣扎与大厦的摧折。构成了这个最令人怜悯的悲剧女性形象。寂寞是她极端的开始,她又在极端的寂寞之中分裂、爆发,最终不顾一切地摧毁了封建道德秩序。她是一个“雷雨式”的悲剧女人。【关键词】繁漪雷雨反叛人性在现代戏剧史上,曹禹的《雷雨》成功的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戏剧的重心是塑造艺术典型,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周蘩漪。她反叛畸型情爱、雷雨性格及其果决定复仇行为所产生的悲剧力量而震撼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其叛逆形象与性格力量就在这种最后拼搏中升腾起来,显示出情感审美价值意义的多维取向,至今仍然引起读者观众的深层次思索。一《雷雨》中的繁漪是曹禹最喜爱的人物。作者说,她是一个最具有“雷雨”式的性格,“最让人怜悯的女人”。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枯干地生长在砂上,她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的生命如雷的爆炸,电的闪光,无论是爱还是恨都是一团火,燃烧了别人。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无论是干什么都有一股“蛮劲”,认准了目标就像一匹马不惜一切地前冲。这在她反抗周朴园的霸道和专权、为追求个性解放而落得“母亲不是母亲,情人不是情人”的境况中就可窥见到。繁漪原具有天生丽质和水晶般心灵,17岁时被大她20岁的周朴园所骗娶,从此被牢牢地关闭在封建家庭罗网中,同专横、冷酷的周朴园共同生活了18年。这样一个无爱的婚姻,终于造成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和悲剧结局。在这个家庭牢笼中,繁漪成为物质生活的富有者,同时也成为为精神生活的贫困者,高贵的门第的优越的条3件,未能弥补其情感的贫乏和精神的折磨。繁漪在这座枯井中过着平庸、苦闷、枯燥、孤寂的无爱婚姻生活,“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婚后流年折磨了繁漪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快要变成石头一样的死人了。繁漪与周朴园实在存着不可沟通和弥补的感情鸿沟。她受尽周朴园的情感冷漠和精神折磨,心理处于压抑与可压抑之间,情感处在失望与默默希翼之间。繁漪饱受周朴园的情感冷漠和精神折磨。从情感冷漠来看,繁漪与周朴园长期共同生活而缺乏情感交流没有情爱可言,或者说存在着性的形式而没有爱的实质。周朴园用铁的手腕囚禁了妻子做人的人格尊严,放逐了妻子做女人的心灵本性,使得繁漪本身除了情感之外一无所有。而周朴园那种可怕的情感冷漠,情感态度经由冷淡、冷漠到冷酷,使得两人关系冷漠情感冷落。情感冷漠意味着感情贫乏,热情缺乏,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导致夫妻情感关系淡薄而僵化。两人居家相处而得不到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阻碍了家庭一切生的郁勃气息,禁绝了家庭正当的情感要求。周朴园用种种家族伦理来钳制她,约束她而且采取强制性的手段逼迫其就范,使其在封闭中被孤立起来,从精神折磨来看,周公馆充斥着家庭的专制暴戾,缺乏现代文明气息,周朴园的家长权力便是命令和法律,需要绝对地服从和遵循。他把繁漪作为活的物件置于严格管束之下,不许她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个人的理想愿望,强迫她做不愿做的事情。像逼迫繁漪喝药之事,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摧残,周朴园为了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亲自去请医生为繁漪治病,而且让周冲求其母亲喝药,并让周萍跪着请求继母喝药,造成一种强制性攻势,以逼迫繁漪服从其家长权威和家庭秩序,这就使繁漪在精神上更加压抑,郁郁寡欢。繁漪不甘心沦为丈夫的附庸和玩偶,奋而抗争,从精神折磨和性格对抗角度来说,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一场戏,充分暴露了他那狰狞的面目和冷酷的手腕,因而激起繁漪更大的反抗,使她觉得这种精神折磨确实无法可忍受。繁漪是有生命有个性的女人。愈是对她压抑,她的反抗和挣扎就愈强烈。特别是周朴园在对待繁漪任性不顺从时,就祭起“神经病”的法宝,污蔑她精神有问题,把精神压抑视为异常的精神病患者,这是对繁漪粗暴的人格侮辱和极端的人性践踏。这种极端的精神折磨正是对繁漪最致命的一击。致使情感心理需求和未来生活期望,均被周朴园视作“精神失常”而加以无端拒绝和无情扼杀。繁漪饱受周朴园的情感冷漠4和精神摧残,性情乖戾,神情恍惚,在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中付出了沉重的精神代价。繁漪由于接受了时代思潮洗礼而具有个性解放思想,难以忍受家庭的单调和阴沉气氛,更不能忍受毫无情爱的生活方式,对于强加于她的精神束缚感到十分痛苦,要求彻底摆脱。我们看到,繁漪在漫长苦熬中从未对周朴园公开决裂或毅然离家出走,孤身奋战于家庭牢笼,这是由于她的出身、身份和教养的潜在影响所致。她毕竟受到过时代新式教育,兼具“资产阶级新女性”和“旧式女人”两种思想因素。一方面对周朴园的家庭束缚和精神折磨逆来顺受苦熬挣扎,传统精神枷锁和厚重文化积淀使得她精神软弱安于被禁锢在周公馆;另一方面,因其特有倔强个性和顽强生命力又任性而难以驯服,始终不甘心于被宰割被屈服。这是她性格中最无法解脱的矛盾,又恰是导致她悲剧命运和悲惨结局的一个深层动因。二正当繁漪在艰难寻找和殷殷渴求真正的情爱之时,周萍闯入了繁漪的情感世界,带入现代性爱色彩与血缘伦常纠葛而形成畸型情爱。在这个畸型情爱的围城中,周萍与繁漪之特定的逃离与阻拦的关系取代了周朴园与繁漪的那逼迫与摆脱的关系,并因周萍的始乱终弃而死死抓住周萍不放,用其脆弱生命演绎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繁漪把周萍视为追求的生活目标和情感归宿,当遇到周萍表白心迹和热切示爱之时,她几乎是变态地盲目性地爱上了周萍,在这个“弱不禁风的小草”上寻求精神寄托,情爱的疯狂性和冲动性使这种畸型之恋失重失衡而带有苦涩。她置名誉、地位甚至性命于不顾,以一个后母身份倒向继子周萍的怀抱之中,不惜以“闹鬼”方式委曲求全地与周萍幽会私通。繁漪无奈地堕入畸型恋爱屏蔽置道德谴责不顾而无怨无悔,用人本具的一切原始野性大胆地狂热地进行这种比较卑微的情感追求,陷入“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尴尬境地而无所顾虑,只要周萍善待相好相依相伴,她很情愿过着这种难堪的情感生活。她大声宣称:“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下去的女人。”历经严酷压抑而申明“我的心并没有死”,她大声地维护着自己的爱与被爱的权利。尽管如此,繁漪与周萍在情感仍上有相当差距,在关系地位上是不平等的,她在情感上安于依附周萍,沉溺于失物之爱而难以自拔。应该指出的是,繁漪毕竟是受时代新思潮和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年轻女性,对于这种特殊的畸5型之恋,她自己并不介意于伦理道德的精神拷问,并在这种畸型之恋中得到了精神上安慰和情感上满足,体验到纯真、甜蜜的爱情生活,得到了情感心理上的补偿,而且只要周萍能够与她保持这种情感关系,她宁可苟且地活下去。然而她将自家性命系于一个不能敢作敢为,不敢担当的怯懦者,也就决定了她的情爱选择是注定错误的,昙花一现的爱情最终沦为一场惨烈的悲剧。对于周萍的始乱终弃想一走了之,繁漪首先是立足于挽救。当她发现周萍的移情别恋爱上四凤时,感到惊惧、愤恨、痛苦甚至哀求,处于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境地,并且想千方百计地挽回,甚至表示愿意有条件的让步(如同意周萍带她和四凤一起逃走)。在最后不可挽救彻底失望之时,繁漪不惜采用多种手腕和心计并周密安排连环实施,与周萍打起了逃离与阻拦的关系之仗。当周萍要带上四凤远走矿山时,她不择手段地盘问四凤与周萍之事;为了缠住周萍,不惜从中破坏,利用自己亲子周冲对四凤的爱情,强迫其插手于周萍与四凤之间,利用兄弟火拼夺其所爱;出其不意地将鲁侍萍(周朴园罪孽的见证者)召来接女儿四凤回家,以干预和斩断周萍与四凤之间的恋情;趁周萍在四房内道别,将窗户反扣,致使鲁家发现周萍;获知周萍即将离开家庭,便不顾一切质问周萍并当众宣布:自己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他才要了我整个的人,可是他现在不要我”;为了能与周萍长相厮守,她决绝地不承认自己有丈夫,也不承认自己有亲生儿子,只愿永远成为周萍的女人。在周萍与四凤决定私奔时,她把周朴园叫下楼,打乱了二人的出逃计划,于无意中触及了周家秘不可宣的秘密。繁漪并不知同母异父关系,导致周萍因惧怕双重乱伦而自杀身亡,四凤被迫触电自杀,周冲也触电而亡。她同时无情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面目,让她当众出丑并尝到自作孽的苦果,使周朴园苦心经营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轰然崩溃了。繁漪的这种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使得她自己在毁灭家庭毁灭别人时,也悲剧性地自我毁灭了。作者通过戏剧冲突和人物矛盾关系充分表现繁漪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去追求真诚美好情感生活的心理特征,作品采用性格化的人物语言,动态地表现女主人公在追求爱情生活时的复杂心理,并在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淋漓尽致地突现出女主人强烈的个性反抗色彩。三繁漪形象的最有特色之处在于雷雨性格及其所显现的人性深度。曹禺曾在《〈雷雨〉6序》中说过:“《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写出的,并且也较觉直切的是周繁漪。”《雷雨》最成功的性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就繁漪“这样一个站在常规道德之外的反叛,旧礼教决不容纳的淫妇,主宰着全剧的进行”的人物形象。繁漪形象最有特色之处在于其独有的“雷雨性格”及其所显现的人性浓度。这使其成为全剧的主导人物,制导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的矛盾,并在这一主导过程推向悲剧高潮而显现出特殊性格所寓含的人性深度。剧作对繁漪第一次出场的描写至关重要:“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压抑的蛮劲,使她能够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也会像团火,把人毁灭。”这就明确揭示了繁漪殊异的性格特质和情爱复仇的深层潜因。在与周朴园形成的逼迫与挣扎,摧残与抗争的关系中,繁漪始终保持着抑制与不可抑制之间的内在张力而使自己最终没有沉沦绝望,在情感的寻求与失望关系中始终保持着一线微弱希望。繁漪是一个真正要活下去的女人,“郁积的火燃烧着她”,让她始终能够辗转于周朴园的情感冷漠,精神摧残和情爱禁锢中而保持觉醒和隐性抗争的精神状态。她在与周萍形成的那种热恋与遗弃、逃避与阻拦的关系中,其性格中那种不可压抑的“蛮劲”和“一团火”似的激情以及自然人性中那种原始生命力量,从潜在状态转向显在状态,忧郁沉静外貌下蕴涵着冲击一切的情感旋涡,因而使她作出不顾一切的决定。由于情感本身压抑不住窒息不死,这种感情带有原始野性和巨大能量,一旦爆发冲击而出,就造成巨大爆破毁灭性力量。繁漪把情爱视为第一生命,执著的把情感的需求和生命的存活推向尖锐的关系冲突中,坚定的选择情感之花的促发而不顾生命之树的凋残。对于周萍的畸形之爱,繁漪交织着极情之爱和绝情之爱,爱也疯狂,恨也疯狂,情极之毒就走向事物反面。这样,戏剧冲突使她在无法挽回彻底绝望中走向变态发展,由系列变态心理到系列变态行为。周家父子两代人欺骗了她,父亲周朴园骗取了繁漪的婚姻,痛苦的创伤并没有愈合;长子周萍骗取了繁漪的爱情,旧血痕上又添新血痕。前者毁灭了繁漪的人生希望,后者毁灭了繁漪的爱情梦想。“一个女人不能受两代人的欺辱,一个失望的女人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横遭情爱遗弃而使其所有人生之爱的美好目标化为泡影,在哀求无望后必然是忍无可忍的反抗,这种爱恨情仇通过毁人与自毁这种极端